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为什么我记得这么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间?是因为那个夏天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台笔记本,里面塞满了上世纪的电影。


其实第一遍看,根本就不能透彻地理解影片内容。唯一留下深刻印象,是主人公那句“Can't remember to forget you"的台词,以及他念台词的声音。磁性、无杂质、低饱和,带着一丝疑惑的味道!他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最后一次见到妻子的景象。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饰演主人公的盖伊·皮尔斯,给还未涉事的我奠定了“理想型”的基础。他不像阿汤哥和大本那样英气逼人,也不像高司令和囧瑟夫那么深情款款,消瘦却棱角分明的脸颊嵌入一副深蓝的眼眸。


也可能是角色赋予他的魅力,一直在怀疑自己的同时,却又若无其事、故作镇定,还有点张扬的自信。


先不说影片的剧情是否跌宕起伏 ,毕竟插叙和倒序将剧情串联起来是第二遍才明白的事。


影片采用了绚丽的蒙太奇手法,正如片名,以各种碎片来拼凑主人公的记忆,特别是在交代人物、事件基本关系的前半部分,以扎实的台词功底作为旁白,简述主人公需依靠纹身来确定自己身份的记忆障碍问题。(本文顶部的音频即电影开场的主人公在旅馆醒来的独白)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知名电影博主都认为,不能错过的关于心理学的影单必有《记忆碎片》,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从心理角度发人深思,也可以作为哲学问题来探讨
比如说这个人每次醒来必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哪”、 “这是谁的房间”、“这些纹身又是什么意思”、“这是我的笔迹吗” ,这些问题看起来略傻,但人生来不就是围绕着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几个经典主题嘛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再回到影片的叙事手法,聪明人都知道插叙在故事的运用中起到了补充和点缀的作用,而且诺兰导演在插叙时将影片色调调成了黑白,让人将注意力放在主人公的照片和自己的纹身这些线索,从而慢慢的将思路随着旁白捋清楚。
至于影片到底讲了什么内容,还是得本人亲自去体会。如果实在是看不明白,可以参考几篇豆友的热门影评,或者去优酷上找大神剪辑的正序版(ab站的视频已被清洗)。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正序版也是我的第三次观影当看完正序版再回过头去看原版,会觉得正序的变现手法简直索然无味。
可能导演想传递给我们的就是:人们会选择自己最为接受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才会有符合自己认知水平的世界观。
主人公从来都是按着自己的想法行动,但我不会用“固执”这个词,只是这一点最后还是被Natalie和Teddy,以及被自己留下的线索给利用。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相信看过的人都应该知道,主人公逢人就说的Sammy的故事,其实就是他自己的故事。私以为他只是不能接受,其实是他自己害死了心爱的妻子的这个事实。
即使烧掉了妻子的遗物,这个片段同时也点题了,memento原本就有遗物的意思,却还一直活在想要弥补过错的回忆中(进度应该是1:30:03 ),用一种很隐晦的手法透露出Sammy变成了Leonard。
可能是主人公恰到好处的面部表情,让我觉得他演绎的角色让人过目难忘,才能让我至今觉得这是我的电影top3之一。他对于角色的诠释总是很有分寸,多一分油腻,少一分平淡。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小片儿 | 人们需要记忆去确定自己身份——记忆碎片


私底下本人却是极其低调,要知道在水深火热的演艺圈,而且是好莱坞非本土演员,工作人员在片场对他的评价是亲切,平易近人,让人没有距离感,着实让人很有好感。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一部优秀的电影不求能看多少遍,但求每次回味都能找到不一样的自己。资源放在微博的文章评论里,失效补档看运气。


2020.3.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