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房夠17億人住,剛需卻為何還“買不起”?房價還能“死撐”?

前言:

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房地產過剩。在討論住房空置之前,我們先來討論一下住房在中國家庭資產中的比例。最新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中國居民的槓桿率持續上升,從53.2%上升到54.3%。從2008年到2018年的10年間增長了近35%,平均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房地產過每年增長3.5%。這些年每年僅商品房竣工量就達近千萬套,加上保障房和自建房,以及無法統計的小產權房,那就更多。國家統計部門的公開數據也顯示,截止到2018年末,全國城鎮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39平米,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是我們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其住房面積也超過100平米了。

我國房地產市場多年來一直存在供過於求的問題,但由於房地產市場過熱,一直沒有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事實上,過去幾年的許多熱點現象都是“假火”,因為在房地產市場投機嚴重的情況下,很大一部分需求是對房地產的需求投資,而不是對房地產的剛性需求。這種投資需求“誇大”了房地產市場的需求。由於房地產銷售的高利潤,開發商將過度開發房地產,以迎合投資性購房者。

因此,當房地產投資者退出時,他們的房子和那些為投資者做好準備的開發商都是多餘的。

數據:

1.商品住宅+公寓

空置房夠17億人住,剛需卻為何還“買不起”?房價還能“死撐”?

在1998年-2019年12月,全國新增商品住宅的竣工面積為12,797,340,000平方米。以每套100平方米來計算,則這21年來,中國新增商品住宅為12797.34萬套。假設每個家庭人口數量為4人(雖然目前中國家庭平均每戶為3.1人,但因為以上統計沒有包含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新增商品住宅數據,所以本文合理假設每戶為4人),則有12797.34萬(約1.3億)套房子可供5億的人口居住。

2.小產權房約有3億套


空置房夠17億人住,剛需卻為何還“買不起”?房價還能“死撐”?

估計“小產權房”(宅基地建房、集體用地建房、工業用地建房、軍產房等)數量是商品住宅數量的3倍及以上。也就是說,我國“小產權房”至少有3億套。

3.存量居住用房至少有4.3億套

中國目前存量居住用房至少有4.3億套(商品住宅+小產權房=1.3億+3億=4.3億),足夠滿足17億人口的居住。就算是房子完全夠住,為什麼大家還搶著買房呢?


空置房夠17億人住,剛需卻為何還“買不起”?房價還能“死撐”?


現狀:空置房夠17億人住,可剛需卻買不起

對於這個數字的真實性,我們無法核實。不過,不少人表示認同,三四線城市這些年城建擴張比較快,老城區已經成形沒有多大拓展空間,一些新城區藉此如火如荼的開發起來,我們見到最多的就是已經建成或者正在建設小區和樓盤。一些小區已經交付好幾年了,但入住率一直很低,每當夜晚走在新區的道路上,就有一股“寒意”,一棟住宅樓起碼也有上百套房子,但亮燈住戶也就十幾家。


空置房夠17億人住,剛需卻為何還“買不起”?房價還能“死撐”?

如果你買房只是為了有個安身之所,大可以隨便買個房子,但是,在國內,房子捆綁著不少的要素,孩子上學需要購房落戶、父母養老享受當地醫療福利保障需要購房落戶等……這就是現實!

房子雖然多,但並不是人人都有房子,有的人擁有多套房產,而有的人連一平米都沒有。一些人比較樂於購房,除了資金比較雄厚外,還看到了房子的增值潛力,所以,不少人買了一套,買二套,甚至更多,擁有多套房已經不是新鮮事。

經常可以看到媒體報道的房叔、房嬸甚至房姐新聞可知,有時候感覺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比如此前法制晚報報道了房叔“翟振鋒”擁有31套住房,全是商品房,對於這種情況我們不少人也是見怪不怪。此外,除了個人炒房外,還有很多企業炒房,而且規模還不小,據此前半月談曾批“超千家上市公司炒房近萬億”,企業手中也囤了大批量住房。這些群體佔據了大量的住房資源,空而不住,若有新盤開售,往往還是這些人的身影,房價在他們的炒作下越來越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始終趕不上房價上漲速度。

空置房處置,國家智囊團也給出瞭解決方案

1.對於這類“囤而不住”的空置房該如何處置呢?

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徵收“房產稅”和“空置稅”,通過大幅增加持有環節的成本讓這些空房子“吐出來”,當然,這僅是我們普通人的想法,從國家層面上看,真要開徵還得考慮到方方面面,但這並不是不可行。國家智囊曾針對空置房提出過“解決方式”。

根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報道,國務院現任參事仇保興在參事講堂上指出,我國房屋空置率是比較高的,比如北京有10%幾到20%,鄂爾多斯有70%,要抑制房地產泡沫需要開徵房產稅,其中主要包括四個稅種來實現:一是消費稅;二是流轉稅;三是空置稅,四是物業稅。前三個稅種可以理性遏制、燙平泡沫,可以率先出臺。

這裡面不少人期待的空置稅包含在其中,仇保興作為國務院58位現任參事之一,屬於國家的高級智囊,他的話肯定是有分量的。


空置房夠17億人住,剛需卻為何還“買不起”?房價還能“死撐”?

2.房屋“空置稅”如何收,能夠抑制房價泡沫嗎?會對住房市場產生什麼影響呢?


空置房夠17億人住,剛需卻為何還“買不起”?房價還能“死撐”?

實際上,空置稅在發達國家施行和運用都比較成熟,比如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法國等都是實行空置稅國家: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按照房產價值1%標準徵收;

英國:住房空置超過2年,徵收房屋100%的額外市政稅;

加拿大:溫哥華規定住房空置超過6個月,對房屋徵收1%空置稅;

法國:房屋空置超過1年徵收房產價值10%的空置稅,超過兩年為12.5%,3年為15%,以此類推,屬於漸進式懲罰性稅種。

那麼,我們有可能按照什麼標準界定空置房呢?目前我們很多省份收取物業費是按照空置半年以上視為空置,有人也提出按照水電氣費使用情況來界定。其中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徵收標準,如果徵收幅度過低,

房東勢必有可能轉移到租金上,如果過高也會產生一定阻力。對擁有多套房的人是一個沉重打擊,他們不得不把多餘的房產讓出來,否則就要交稅。這個時候存量房市場(二手房市場)上的房子就會多起來,購房者選擇的餘地就更大。當然,當供大於求時,房價也會應聲下降,老百姓也能買到便宜的房子。對開發商來講,新房市場也會受到炒房客拋售影響,為了回籠資金贏得生存,他們不得不把手中的庫存房降價處理。新房與二手房市場相互作用,價格迴歸也是自然而然。

總體來說,空置稅如果真能開徵的話,對還沒有購房的群體來說肯定是一個大好消息,不僅能夠買得起房子,而且房地產市場泡沫也將消失,實體企業也能獲得更多發展機會,房地產行業最終走向良性健康發展軌道。

要解決住房供給過剩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降低房價

決定房價水平的主要是供求關係。如果市場上的住房供給大於需求,房價就會下降,反之,房價就會上升。所以又回到了老問題:房價會下跌嗎?什麼時候會下降?它能跌多少?事實上,根據上面的說法,房價是否會下跌有一個答案。由於房子是“買不起,賣不出去”的情況,降價其實是一個時間問題。何時降息取決於何時放鬆政策。

房地產供過於求導致資源利用率下降,房屋銷售困難。房價更有可能上漲。據估計,房產稅的出臺,將有機會使房價下跌。從目前情況看,中國大多數城市的房價仍在上漲,這肯定會促使地方政府提供更多土地,並促使房地產開發商建造更多房屋。國家採取了穩定物價和房價的政策,因為國外的經驗表明,房地產泡沫的破裂與房價的突然快速下跌有關。

房價還能“死撐”:

要解決住房供給過剩的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降低房價。

決定房價水平的主要是供求關係。如果市場上的住房供給大於需求,房價就會下降,反之,房價就會上升。所以又回到了老問題:房價會下跌嗎?什麼時候會下降?它能跌多少?事實上,根據上面的說法,房價是否會下跌有一個答案。由於房子是“買不起,賣不出去”的情況,降價其實是一個時間問題。何時降息取決於何時放鬆政策。

房地產供過於求導致資源利用率下降,房屋銷售困難。房價更有可能上漲。據估計,房產稅的出臺,將有機會使房價下跌。從目前情況看,中國大多數城市的房價仍在上漲,這肯定會促使地方政府提供更多土地,並促使房地產開發商建造更多房屋。國家採取了穩定物價和房價的政策,因為國外的經驗表明,房地產泡沫的破裂與房價的突然快速下跌有關。

對於房價的未來預測,房產大佬潘石屹一語中的,給出底線


空置房夠17億人住,剛需卻為何還“買不起”?房價還能“死撐”?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城市吸納了小城市的人口,“白菜價”住宅三四線城市會越來越多。那麼,面對這樣的市場形勢,房價在未來10年能“跌”多少呢?

作為SOHO中國的董事長,潘石屹一直對房地產市場有著客觀的看法。為了解決房價下跌的問題,他在去年的中期金融數據會議上說:“對開發商來說,20%是中國房價下跌的底線。”除此之外,大多數房地產公司將不復存在。這是潘石屹的觀點,在考慮企業存活率的前提下,即在保證房地產不會崩盤的前提下,房價會下跌20%以內。

對於這個底線,許多人只是覺得遠遠不夠

鑑於房地產市場供過於求,房價下跌20%並不是什麼大事,但與前幾年相比,這也是一個大動作。許多人只是需要認為沒有人買房子,房價至少應該普遍下降,這並不是說不可能,但它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週期,只是等待。20%的幅度是相對於開發商而言的,開發商現在出售的毛利率至少在10%以上,如果實際價格下降,通過控制勞動力和管理成本,達到20%的幅度應該不難。

專家認為,從兩個方面看,現在大多數人買房是通過貸款,而首付佔到總房款的30%,加上已償還貸款的利息,銀行可以承受40%的降幅。當然,這是最理想的。如果房價下跌20-30%,銀行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銀行和開發商有一個共同的底線,那就是房價下跌不會超過20%。你覺得怎麼樣?

總的來說,當前三四線城市房價已經處於一個穩中有降的時期,未來幾年房價上漲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剛需族買房不要因為房價下降或者上漲了就驚慌,房市給了觀望的時間,購房者要做好自己的購房計劃,按計劃來買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看不清房地產市場的走向。在一些地方,房價持續上漲,優質住房供不應求,而在一些地方,交易量急劇下降。事實上,市場分化仍在加劇。我們必須認識到,房地產市場目前的趨勢與區域化有關。根據幾十年的規則,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更加分化,超級城市群比單一的中心城市更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