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農民已認識到種植養殖的重要性了,是這樣嗎?

用戶1538635313


自從分田到戶之後,農民在農村種植莊稼基本上就屬於分散小農種植模式。這在當年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農民的種地積極性,提升了糧食產量,為我國的糧食安全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社會在變時代的發展,進入2000年以後,農村的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民種糧食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所以必須通過其他的方式來掙更多的錢,這樣才能改善農民的家庭收入狀況,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人問是不是農村單幹的小農分散種植導致了田地大量拋荒?當然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分析。

第一,農民種地收入遠遠不如打工

現在農民外出打工的非常多,因為農民在家裡種地的收入跟在外面打工的收入相比差了太多。正常情況下,一個農民在家裡種地,一年收入也就幾萬塊錢,扣除掉各種經營成本,最後能夠獲得一兩萬塊錢的純收入,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而農民在外面打工的話,一個青壯年勞動力一年至少能夠掙到七八萬塊錢,有一些甚至超過10萬。在這種情況下,農民肯定選擇外出打工,因為掙的錢更多。

第二,年輕的農民子弟不願意種地

對於很多90後00後的農村子弟來說,她們出生以後,農村的總體經濟情況已經有所好轉,而且當時要求必須接受9年義務教育,所以農村人也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一般孩子都要讀完高中,甚至大學。即使高中沒有考上大學的,可能也會選擇復讀或者去一個大專就讀。最後的選擇才是在高中畢業之後出去打工,但是幾乎沒有人願意留在農村種地。因為他們從小實際上雖然是農民子弟,但確實沒有經歷過多少農業耕作的精力,最多就是幫父母親在暑假的時候幫幫忙,但實際上他們沒有什麼經驗,而且也不願意去種田,這樣就等同於農村的勞動力是在不斷流失狀態,也就造成了土地大量拋荒。

第三,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

前面已經講過,有一部分農民是外出打工導致了農村的土地沒人種植,還有一部分農民其實已經從農村走了出來,並且來到城市購房定居,基本上不會再回到農村生活。這樣的人群數量其實也不是一個小的數目。因為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在不斷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都來到城市中生活。現在我們回到農村去,你會發現平時的時候村莊非常安靜,根本就看不到幾個人,而即使能看到人,大多也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所以說現在農村人人口不斷地向城市流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農村的田地無人耕種,而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未來農村的人口會逐步向城市分流,只會有一部分人從事農業生產活動,而另一部分人從事其他的活動。


木原園


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係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

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農業的購銷體制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常常聽到農民兄弟抱怨種了東西賣不出去或賣得過於低廉,根子在沒有遵循市場規律。產供銷形成一條龍是當前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的一著好棋,黨和政府在創設“產―供―銷”鏈條的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業產業化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農業基本上屬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後,如何應對國外的集約型農業的挑戰?這將是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面臨的嚴峻問題。從現在看來,中國應在解放剩餘勞動力的同時,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拋棄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迎接入世挑戰。



廖劍文398


道理誰都懂,但不是每個人都去做。

現在的人,寧願在城裡打工拿三千一個月也不會回村種五千一個月的地。

很現實的問題。城裡混機遇肯定比家裡窩著多。




三好學生的家長


雖然說農民已經認識到種植和養殖都有前景,因為中國的資源還是匱乏的嘛,嗯,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盡那是假的,你不種植不養殖的話,像現在豬肉價格這麼高,誰都能意識到這個問題,關鍵沒有好的技術去幫助農民。

沒有好的思路去指導農民沒有好的科技去指導農民。

所以說收入還是不高,沒有辦法才選擇出門務工,誰不想待在家鄉陪伴父母小孩的身邊呢,心有餘而力不足沒辦法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