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九江,過去都是潯陽,李白、白居易作文於此,現在還是教材

湖北黃梅縣、九江潯陽區聯合發佈的"自由行"通知,再顯兩地一家親。其實,在古代,黃梅和九江,就叫潯陽。

古潯陽分出的九江市和黃梅縣

秦朝時期,設立九江郡,治所在壽春,也就是現在的安徽壽縣。管轄範圍大約在現在的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以"九江"在境內得名,與今天的江西九江市無涉。

到了公元前164年、漢文帝十六年,分淮南置廬江國,封厲王長子陽周候為廬江王,領縣十二,尋陽為其一,縣治大約在現在湖北省黃梅縣蔡山附近的古城村。這裡要著重說一下的是,在歷史學家的分類中,尋陽即為潯陽。

根據《中國人口·湖北分冊》載:尋陽縣面積為7938平方公里,包括今黃梅縣全部,廣濟縣絕大部分,宿松縣湖區以南至望江縣華陽沿江一帶,九江縣大部分,湖口、彭澤兩縣北部沿江一帶(即古之柴桑、彭澤二縣之間自長江至廬山一帶)。

永興元年(304),劃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二縣立尋陽郡,黃梅縣境始南北分治。北境劃歸豫州西陽國之蘄春縣,縣治今蘄春縣八里湖土門城。南境仍屬縣治遷江南鶴問寨之尋陽縣,隸江州尋陽郡。

326—331年,移尋陽縣至今九江西,而移郡治至柴桑縣,也就是現在的九江西南。後來又把尋陽縣併入柴桑。南朝梁末移郡治至柴桑之湓口城(即現在的九江。隋改柴桑縣為尋陽,治湓口城,即今九江市。唐改為潯陽。唐代潯陽郡即江州,曾稱九江郡。

後來長江改道,縣治變為江南,原九江郡分為江南江北兩地,南面即今江西境內的九江市所屬地區,北面包括今天的湖北省黃梅縣小池至孔壠一帶,使潯陽之名仍得以延續。

1949年5月,中設中原區,6月,撤中原區設中南區,下置湖北省,黃梅縣屬黃岡地區管轄。

1950年6月5日,經黃岡專署把蔡山區所轄新洲上的一部分劃歸廣濟縣。

1954年撤銷中南區,黃梅隸屬省地未變。

關於潯陽的主要文化典故

《琵琶行》白居易

白居易在潯陽江邊寫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夜宿江心寺》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九江北岸遇風雨 · 白居易

黃梅縣邊黃梅雨,白頭浪裡白頭翁。

九江闊處不見岸,五月盡時多惡風。

人間穩路應無限,何事拋身在此中。

在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多次寫到在潯陽發生的故事,例如宋江在潯陽樓上題反詩,李逵與李俊大鬧潯陽江等等。

九江概況

現在的九江,簡稱 "潯",古稱潯陽、柴桑、江州,為江西省地級市,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歷代為都、郡、州、府治地。

它位於江西省最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鄱陽湖北畔,贛、鄂、皖、湘四省交界處,地處長江、鄱陽湖、京九鐵路的交叉點,是東部沿海與中部的過渡地帶,也是中國的三大茶市與四大米市,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

黃梅縣概況

黃梅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尾南緣;地勢北高南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縣總面積1701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黃梅縣轄12個鎮、4個鄉;總人口100.73萬人。

黃梅建縣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因域內有黃梅山、黃梅水而得名,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黃梅縣位於中國華中,鄂、贛、皖三省交界,東臨宿松,南望九江,西接武穴,北連蘄春;京九、合九鐵路在此交匯,滬渝、福銀高速和長江水道過境。

黃梅是中國五大劇種黃梅戲的發源地、紅十五軍誕生地和國家級龍感湖自然保護區所在地,是全國武術之鄉、楹聯之鄉、詩詞之鄉和挑花之鄉。

2018年,黃梅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13億。


黃梅、九江,過去都是潯陽,李白、白居易作文於此,現在還是教材

圖為黃梅縣負責人勸阻人們不要擁堵於黃梅縣和九江的交界處,以防發生疫情和安全風險


●部分事實來自互聯網,感謝諸多作者分享,如有侵權,請@生猛料付酬或刪除。

▲@生猛料 先後在報紙、電視臺、廣播電視協會工作,經歷過記者、編輯、製片人、副秘書長、記者站長、品牌策劃項目人等崗位,擅長宣傳和品牌策劃。是"袁隆平水稻種植法"策劃宣傳、推動者;是"翟灣癌症村"、"黨媒公信力營銷"、 "三線和四線城市院士專家工作站"、 "三線和四線城市農博會"、"中國有機谷" 、"南漳香菇—中國最安全香菇"、"老河口漢江奇石村"、"老河口創業創新全國第一市"等概念提出者、策劃宣傳、推動落地者,"中國有機谷"成為省級戰略。

【世界的湖北,湖北的世界。生活武漢化,思維全球化,資訊實用化。拼博成習慣,努力攀登時代的桅杆,張開七彩風帆。歡迎@生猛料,提供創作思路,共同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