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築牢防疫“長城”——上海青年突擊隊嚴守浦東國際機場第一線

新華社上海3月28日電 題:用青春築牢防疫“長城”——上海青年突擊隊嚴守浦東國際機場第一線

新華社記者許曉青、吳宇

從3月初上海出現零星的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起,浦東國際機場這一全球排名靠前的客貨運樞紐,逐步成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線。面對“急、難、險、重、新”的防控任務,上海共青團系統在機場所有環節創建的數十支青年突擊隊迅速行動起來,平均年齡30歲出頭的他們夜以繼日堅守“國門”,為人民的健康安全從嚴把關。

25日零時起,上海虹橋機場所有國際、港澳臺航班轉場至浦東國際機場運營。面對防控壓力,青年突擊隊毫不畏懼、挺身向前。

“上海的境外輸入性確診病例每天在增加,他們大部分抵達上海時就在浦東國際機場,我們提醒海關關員、機場工作人員、志願者等,從嚴做好個人防護,抖擻精神上陣守牢國門。”浦東機場海關團委書記李菊瑩用嚴肅而洪亮的聲音告訴準備進入T2航站樓入境大廳採訪的記者。

25日下午,記者抵達這裡時,在此等待接受流行病學調查及核驗健康申明卡的旅客已排成多列,現場井然有序。

隨著“外防輸入”任務升級,共有1300多名上海海關工作人員持續堅守“國門”一線,其中在浦東機場“守門”的海關團員青年有600餘名,海關成立的17支青年突擊隊衝鋒在前,包括181名青年骨幹。

初步統計,截至3月27日,專門針對“國門”的疫情防控,上海邊檢總站團委在浦東機場成立18支青年突擊隊,覆蓋454名邊檢青年;上海市公安局團委成立青年突擊隊20支,共296名青年民警參與;上海機場集團團委成立了15支青年突擊隊,1584名青年參與。

這些青年突擊隊分佈在航空器登臨檢疫、重點國家和非重點國家入境人員健康申明卡審核、流行病學調查、二次測溫、人員中轉和運輸、貨運等多個區域。突擊隊員們相互配合、協同作戰,每天24小時不間斷嚴守“國門”。

“每一個環節都不能疏忽,不能放過蛛絲馬跡。”穿著防護服、戴著N95口罩的李菊瑩一邊說,一邊糾正記者穿戴防護設備時的不規範動作。“這裡危險,我們不斷強調注意事項,大家的自我防護越完善,也就能更好地保存戰鬥實力,可以更有效應對持續入境的客流。”

在防控最前線,浦東機場設有多類指示牌。青年突擊隊員好像“大白”的模樣,由他們上前引導入境者,組織大家有序完成各項入境程序。

擔任“引導員”的青年突擊隊員除了戴上指定的口罩、帽子、手套、護目鏡或面屏外,均穿著封上膠條的防護服及鞋套,走起路來發出嘩嘩聲,腳步都略顯沉重。必要時他們還得小步快跑,儘量為辦理入境手續的旅客節約時間。近日,浦東機場每天入境人數有1萬人左右,突擊隊員持續承壓。

“一旦旅客抵達,大家就拿出十分的精神,單是來自24個重點國家的旅客信息和健康申明卡核驗,就馬上考驗你的聽說讀寫能力和耐力,關鍵所有一切都必須在戴緊N95口罩、身穿防護服的悶熱條件下完成。”一名“90後”海關突擊隊員說。

“您從英國出發後,還有哪幾個中轉地?”“您從日本來,之前都在大阪居住,沒有其他旅行目的地?”一張張小桌排開,“大白”們從嚴詢問入境旅客行程,不到一小時就口乾舌燥、汗如雨下。

有人形容:“這比跑完一個全程馬拉松還累。”

航班到達的間隙,這些被稱作“大白”的工作人員抓緊每一秒休息,有人蹲坐在出入口,有人坐著仰面打盹。“養精蓄銳才能全力迎接下一批入境者。”從團市委直屬機關前來增援的一名突擊隊員說。

一些青年突擊隊員還把曾經參與世博會、進博會、中國援外志願者團隊的經驗搬到疫情防控一線。突擊隊員們這樣感慨:“我們每多問一句,多細緻一點兒,或許就能堵住一個漏洞。”

“我1998年出生,家就在機場附近,我辛苦一點就是為了大家。”從事集中隔離人員轉運“兜底”工作的機場集團女突擊隊員小喬說。記者見到她時,她佩戴的面屏,由於時間較久,已密密麻麻布滿了小水珠,她的視線幾乎被遮擋,但仍在堅持錄入信息。

根據最新規定,3月28日零時起,上海對入境來滬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健康觀察。李菊瑩說,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和健康,新的一天大家都得加油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