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野外生存手冊》—美軍在嚴寒氣候下的保命穿著建議

圖:斯蒂文·達文波特

衣服是你和嚴寒環境作戰的第一道防線。在嚴寒天氣裡,你的衣服包著你,給你保暖,而在炎熱天氣裡,合適的衣著能幫助你抵禦炎熱。

熱量流失

你的身體在不停地進行自我調節,要把體溫控制在97~99華氏度的範圍內。由於熱輻射、傳導、對流、蒸發以及呼吸等的作用,身體的熱量不斷流失,你需要隨之增添衣服,以保持你的體溫。

輻射

熱量通過輻射的方式從身上傳到了四周的環境。頭部、頸部和手部是最容易通過輻射損失熱量的地方,多穿衣服只能減緩輻射的過程,但是不可能讓其停止。

傳導

當身體跟冷東西接觸時,熱量會通過傳導的方式減少,尤其是衣服溼透的時候,這會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時,你一定要換上乾衣服或者儘量把衣服上的水分擰出來。

對流

對流和輻射一樣,也是熱量散發到周圍冷空氣中的一個過程。但是如果你站在一個地方靜止不動,周圍又沒有一絲風,這時就不會有對流現象發生,這是它和輻射不一樣的地方。對流所引起的熱量損失,都是由於風力和你的動作造成的。寬鬆且層次複雜的衣服會把熱量圈在你的體內,減少由於對流引起的熱損失,從而把你和周圍寒冷的環境隔開。

蒸發

通過蒸發過程損失的熱量都是由於出汗引起的,所以要儘量控制自己的動作,減少出汗,這樣會減少熱量損失。如果你不愛活動,層次多的衣服會幫你圈住熱空氣,這會減少由於蒸發而引起的熱量損失,從而讓你更暖和。

呼吸

這是指在正常的呼吸過程中損失的熱量。要減少在冷空氣中呼吸所損失的熱量,最好用寬鬆的棉布圍住嘴巴,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圈住熱空氣,並在呼入空氣之前讓它稍微溫暖一些。

《美軍野外生存手冊》—美軍在嚴寒氣候下的保命穿著建議

熱量流失

衣服面料

你身體上的熱量損失多少取決於你的衣服把你保護得有多好。很多衣服面料都是由纖維交織而成的,這樣面料中間就有空隙,能夠圈住空氣。由羽絨製成的衣服在羽毛之間會有很多空隙。當身體向外散發熱量時,熱量就存在空隙中的空氣裡,這就是衣服保暖的原理。你在旅行時所穿的衣服應該不僅能保暖防潮,還要具有透氣性,防止身體過熱。冬天的衣服由各種各樣的材料製成,既有天然的,也有合成纖維的。瞭解這些面料的特性對選擇寒冷天氣所穿的衣服很有幫助。

天然面料

棉布

棉布又被稱作“死布”,意思是它一變溼,就會失去所有的絕緣功能。棉布變溼時吸收的水分是它重量的好幾倍,其透氣、排汗功能非常差,並且晾乾也很慢。

羽絨

羽絨的分量很輕,是一種很好的天然絕緣體,不過,羽絨一變溼就會失去其良好的特性,因為羽毛會團在一起,裡面沒有任何空氣,這一點跟棉布一樣。羽絨最好在乾燥天氣下,且保證衣服不會變溼的情況下穿著。

羊毛

羊毛變溼時仍會保留它大部分的絕緣功能,不過,羊毛變溼時它的水分容量也非常大,穿起來會非常重,潮溼不堪。羊毛的防風效果很好,可以穿在最外層,它最大的缺點就是其重量和過於蓬鬆的特性。

合成纖維織物

聚酯纖維和聚丙烯

作為吸溼排汗的織物,聚酯纖維和聚丙烯的吸溼性非常好,即使變溼也能保持其絕緣功能,並且其晾乾得非常快。作為絕緣織物,這些材料相當輕,並且可以壓縮。但是,它們的防風效果不太好,最好外面再穿一層衣服。聚酯纖維用作絕緣層最好的例子就是聚酯絨和搖粒絨。

極地絨、霍洛菲空心聚酯纖維、七孔抗菌纖維

儘管這些纖維經常用於睡袋製作,不過笨拙的風雪大衣也經常用它們作為原材料。極地絨由一層一層的絨組成,霍洛菲空心聚酯纖維則是由空心絨一層一層組成,組成七孔抗菌纖維的空心纖維中有一個一個的孔。可以說,霍洛菲空心聚酯纖維和七孔抗菌纖維要比極地絨更進一步,因為這兩種纖維中有很多的空隙,含有很多具有絕緣功能的空氣。和許多合成纖維一樣,這些材料晾乾的速度都很快,並且變溼以後大多數絕緣功能也能保存下來。

絕緣棉、微絨棉以及極絨棉

這些輕薄的合成纖維都由很多層次構成,分量很輕,具有出色的絕緣功能。絕緣棉是其中最重的一種,經常用於製作衣服,微絨棉和極絨棉都很輕,是羽絨睡袋最佳的替代品,因為它們即使變溼也能保持其絕緣性能。

尼龍

尼龍是一種很常見的外殼材料,通常用於風雪大衣、雨衣、風衣以及手套的製作。由於尼龍可以防水,很多製造商就利用特殊的面料製作或者加工工藝去強化它的這一特性。

聚亞安酯塗層

這些造價便宜的輕質塗層可以防水防潮,但由於它們不透氣,裡面的潮氣無法排出,所以只有在你運動量不大的情況下,才適合穿這種材料製作的大衣。

透氣防水塗層

把這種材料用於尼龍衣服內側時,它會在上面留下許許多多微小的氣孔,可以幫助排出身體內的汗溼,同時這些氣孔又可以防止雨滴進入。這些衣服的造價比聚亞安酯的衣服要貴,但比可透氣的防水膜製成的衣服要便宜。

可透氣的防水膜

可透氣的防水膜不是塗在衣服外層,而是加在尼龍衣服內部,是可分開的一部分。防水膜上面有千百萬個微小的氣孔,這些氣孔的工作原理和防水塗層是一樣的。戈爾特斯就是一個最常見的例子。

為了能讓這些可透氣纖維真正發揮其透氣的作用,你需要保持衣服乾淨,以免灰塵和汗水阻擋氣孔,並且,在洗滌衣服和晾曬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說明書的要求去做,如果洗滌方式不對,衣服就可能會毀壞。最後,不要期待這些可透氣衣服會很完美,如果你身體過熱,大量出汗,那麼身上的汗溼也很難排出,所以,為了防止這一點,穿衣服時要儘量寬鬆,而且層次儘量要多。

Colder原則

Colder是幾個單詞的首字母縮略語,它能提醒你後期如何保養你的衣服,以及如何穿著。

清潔

由交叉纖維做成的衣服在乾淨的時候,其面料能夠容納很多空氣,它們可以把你的身體和外面的冷空氣隔絕,幫你保暖,但如果衣服變髒,它們就失去了絕緣性能。

《美軍野外生存手冊》—美軍在嚴寒氣候下的保命穿著建議

可透氣的防水尼龍

避免身體過熱

有的衣服會吸汗,有的不會,能吸汗的衣服會失去其絕緣性能,不會吸汗的衣服會讓你全身變溼,而且,如果你身體過熱出汗,汗水會通過蒸發帶走你寶貴的熱量。

寬鬆多層

過緊的衣服會影響血液流通,容易引起凍傷。衣服層次越多,衣服中容納的空氣也就越多,同時,你也可以根據天氣狀況隨時增添衣服。根據需要脫下或者穿上一層衣服,這樣可以防止你的身體過熱或者過冷,你可以更好地適應天氣的變化或者手頭的工作。我通常會穿三層衣服:一層用於吸溼排汗,一層絕緣隔熱,最外面還有一層。

吸溼排汗層

這層衣服可以把身上的汗溼帶走,讓身體保持乾燥清爽,這一層非常重要,因為皮膚緊挨著一層潮溼的衣服,其引起的熱量損失是乾燥衣服的25倍。聚酯纖維和聚丙烯是這層衣服最好的選擇,這一層不建議穿棉布衣服。

絕緣隔熱層

這一層會把溫暖空氣包圍在身體四周,隔熱絕緣層越多越好,因為它們能圈住更多的空氣。這一層最好的材料就是羊毛、聚酯絨以及壓縮搖粒絨、霍洛菲空心聚酯纖維、七孔抗菌纖維、極地絨、絕緣棉、微絨棉和極絨棉。天氣乾燥時,且可以保證衣服不會變溼的情況下,羽絨服也可以穿著。有時我會在中間層穿兩層衣服,這樣它們圈住的空氣會更多,隔熱絕緣的效果更好,同時我也可以更好地根據需要去穿、脫衣服。

最外層衣服

穿在最外面的一層應該是防風防雨層,這層衣服最理想的狀態是:即使雨雪澆在身上,衣服也不會漏水,同時它仍然可以把身上的潮氣排出去。所以,衣服上最好有可透氣的防水塗層,或者可透氣的防水膜(比如戈爾特斯)。帽子和手套都是必需品,因為身體熱量損失的1/3~1/2都是由頭部和手部引起的。

乾燥

衣服變溼就會失去它們的絕緣性能,為了讓最裡層的衣服保持乾燥,一定要避免出汗,同時,要避免淋雨或者淋雪,或者穿上合適的衣服,防止外層的衣服變潮溼。如果衣服真的溼了,要很快在火焰旁邊或者太陽下晾乾。如果氣溫低於32華氏度,無法生火,那就最好讓衣服結冰,等結冰以後,再把薄冰從衣服上弄掉。如果雪粘在了衣服上,要把它抖掉,不要用力去擦,因為這樣會讓雪水滲進衣服纖維。

檢查

每天都要檢查衣服有沒有灰塵或者撕裂的地方。

修補

有漏洞的地方要趕緊修補,這就需要你隨身攜帶針線,以備不時之需。

風雪大衣和雨褲

風雪大衣和雨褲可以防止你遭受風雨和潮溼的困擾。通常,這兩樣東西都是由尼龍做成的,外面由可以防水透氣的聚氨酯塗層,或者可以透氣的防水層(戈爾特斯)做成。在某些情況下,風雪大衣裡面應有一件隔熱的大衣,可以用拉鍊把兩者連在一起。在選擇大衣的時候,除了材料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標準要考慮。

大小合適

風雪大衣應該足夠大,你可以在裡面加上一層吸溼絕緣層,同時仍然可以行動自如。另外,風衣的長度應到臀部以下,這樣可以防止潮氣從褲腰部分進入身體。

兩個獨立的拉鍊

兩端應各有一個獨立的拉鍊。

《美軍野外生存手冊》—美軍在嚴寒氣候下的保命穿著建議

衣服的層次

通風調節

風雪大衣的前部、腰部、胳膊下以及手腕處都應該有可通風的地方,至於雨褲,其通風口應在前面以及小腿的外側,一直延伸到腿肚中部,這樣你穿脫靴子會很方便。對於女性來說,有一種褲子的拉鍊會一直延伸到襠部,這個好處非常明顯。所有這些通風的地方都應該可以用拉鍊、搭扣或者細繩來調節。

褲縫密封

褲縫應密封嚴實,否則潮氣就會進入衣服。

口袋方便

要是口袋根本就夠不著,你要它有什麼用處呢?除此之外,還一定要保證開口處有口袋可以防雨。

帶簷的帽子和圍巾

帶簷的帽子能防止雨水侵害你的眼睛和臉部,並且,圍巾還可以預防頸部由於輻射而散發的熱量。

靴子

靴子是你衣服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定要挑選你所需要的靴子種類,並且在旅行之前就一定要試穿。挑選靴子的時候,要考慮到自己此次旅行的特點。我通常穿的有四種類型的靴子,每雙靴子的目的都各不相同:皮靴、輕質皮靴或者織物靴子、塑料靴以及橡膠靴。

皮靴

皮靴在任何場合都適用,是種理想的靴子,它的鞋幫很結實,能給腳踝提供充足的保護,鞋底堅硬,在踢步式登山時會很有幫助,在極端環境下,你需要用防水材料對它們進行處理(具體怎麼做,可參考廠家的說明書),並穿上一雙舒適的、具有保護作用的羊毛混紡襪子。還有一種很流行的皮靴,裡面有一層絕緣棉或者戈爾特斯襯裡,這種襯裡能給腳部保暖並防止腳部受潮。不過你要使用這種絕緣棉或者戈爾特斯襯裡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廠家說明書去護理靴子。如果石油浸透皮質並滲入襯裡,那襯裡很快就會喪失它絕緣的特性。

輕質皮靴或者織物靴

輕質皮靴或者織物靴非常流行,它比皮靴分量要輕,而且晾乾得也很快,很適合在晴天穿著。它的不足之處在於:溼氣會很容易進入織物,並且靴子不能對腳踝提供足夠的支持,而且在崎嶇難走的地區,由於鞋底太軟,很難運用踢步式行走的技巧,並且也無法使用鞋底釘或者穿上滑雪鞋。

塑料靴子

在堅硬的雪地上行走時,或者需要踢步行走時,或者需要長時間使用鞋底釘時,塑料防水靴就顯得十分理想。這種靴子非常硬,裡面有一層可脫卸的、能很快晾乾的絕緣層,儘管有時你的腳會發熱出汗,裡面的絕緣層會變溼,但是塑料很能保暖,你的腳不會受冷。

橡膠靴

橡膠靴經常用於非技術性的極端寒冷的天氣條件下,通常,靴子上部是尼龍的,底子則是橡膠底,裡面有一層可脫卸的毛氈襯裡。和塑料靴的襯裡一樣,橡膠靴的襯裡也能夠很快晾乾。

靴子保持乾淨,它就能更好地保護你。對於皮靴和輕質皮靴或者織物靴子,要用溫和的、不傷皮子的肥皂洗掉上面的灰塵和雜屑,對於塑料或橡膠靴子,要把襯裡洗淨晾乾,然後再把靴子外部的灰塵和雜屑清理掉。

襪子

襪子需要能夠跟外面的冷空氣絕緣,充分給腳部保暖,另外還要能夠減少摩擦,吸溼排汗。襪子通常應該由羊毛、聚酯纖維、尼龍或者塑膠等材料做成。羊毛跟其他的材料相比,晾乾得比較慢,不過它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棉襪最好避免,因為它一旦變溼,就會失去其絕緣的性質。要想有不錯的效果,最好穿兩雙襪子,裡面的一層(通常是聚酯纖維做成)能吸溼排汗,外面的一層(通常是羊毛混紡的)能夠保暖。在極端寒冷的天氣裡,通常會在外面穿上一層戈爾特斯襪子。腳部要保持乾燥,至少每天要換一次襪子。如果腳上有哪個部位發熱,一定要趕快用厚絨布包上,免得發展成水泡。

長筒橡膠靴

在雪地裡或者潮溼的環境下旅行時,你不希望會有溼氣通過上面的開口進入靴子,而長筒橡膠靴能蓋住你的小腿到膝蓋的部位,所以,有了長筒橡膠靴,這些事情就不會發生。很多長筒橡膠靴都是由戈爾特斯或者類似的透氣材料做成的,這種材料能夠防水,同時又可以讓汗水排出。長筒橡膠靴通常會用搭扣、子母紐扣或者拉鍊連在一起。如果靴上用的是拉鍊,一定要保證拉鍊很結實,上面還應該有防護層,以免滲水。

手套

由於人體有很大一部分熱量都是通過手部散發的,所以最好還是用手套來保護手部。分指手套能遮住你的每一個手指,同時還不影響雙手的靈活性,它們依然可以操作日常事務。連指手套把大拇指之外的四個手指包在一起,稍微降低了雙手的靈活性,但是它減少了輻射引起的熱量損失,讓手部更加暖和。該戴什麼樣的手套,取決於你要做的事情。為了兩全其美,我總是把戴分指手套的手再套進連指手套裡,需要用手工作時,我只需把外面的連指手套去掉即可。我的手套是搖粒絨或者羊毛合成纖維製成的,而連指手套則是由可以防水的透氣性織物製成的,比如戈爾特斯。

帽子

由於人體50%的熱量都是從頭上散發出來的,所以你需要把頭部用帽子蓋上。帽子有很多種,你選擇哪一種取決於你要做什麼樣的事情。一般來說,帽子可以分為兩大類:雨帽和絕緣帽。

雨帽

雨帽通常由尼龍製成,也可以用其他絕緣材料製成,不過外面需要一層尼龍覆蓋,要想讓帽子防水透氣,通常使用戈爾特斯做材料。要想全面保護自己,還可以選擇帶有耳護的帽子,這在天氣極端嚴寒的地方很有必要。

絕緣帽

絕緣帽通常由羊毛、聚丙烯、搖粒絨等材料製成,其最常見的樣式就是瞭望帽和巴拉克拉法帽。巴拉克拉法帽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可以遮住你的頭部、耳朵和頸部(前後都能遮住),只露出一個臉部。由於頭部散發的熱量較多,當你身體過熱時,先脫掉帽子是不對的,你可以拉開外套拉鍊,對衣服稍作調整,這樣就可以避免自己過熱出汗。天氣極端寒冷時,只有在拉拉鍊等其他措施還沒有讓你足夠涼快的情況下,才能脫掉帽子。

眼部保護

能夠過濾紫外線的帶邊框的護目鏡或者太陽鏡是在雪地旅遊時的必備品。在雪地裡,你的眼睛不久就會被紫外線灼傷,一旦發生這樣的事情,眼睛就要疼上好幾天,並伴隨著輕微的過敏、流淚以及異物感,而且這種灼傷的症狀要在4~6個小時之後才會顯現出來,所以剛開始甚至根本意識不到發生了什麼事情。一旦眼睛灼傷以後,你需要趕快離開光線強烈的地方,如果戴有隱形眼鏡,需要趕快把它去掉,並用無菌的紗布包住眼睛,直到過敏症狀逐漸減輕,如果手頭有止痛藥,最好也要用上,眼睛好了以後,一定要注意保護好眼睛,免得再次灼傷。如果沒有護目鏡或者太陽鏡,你可以自己製作一個,或者在地上隨手撿起一個什麼東西遮在眼上就可以,只要眼睛處有一個水平的開口就行。

拉鍊

大衣或者睡袋上的拉鍊經常會斷掉或者卡住,在環境適宜的情況下,這不算是什麼大的問題,但是在天氣極端寒冷的情況下,拉鍊無法拉嚴實就會損失很多的身體熱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應該隨身攜帶一個兩端各有一個拉頭的拉鍊,並且拉鍊的材質絕對不會生鏽也不會上凍,比如聚酯纖維就可以,此外,拉鍊還應該具有防水性能。如果拉鍊外面沒有一層隔布,那就應該在拉鍊的外面塗上一層防水塗層。使用防水塗層具有很多優勢,它分量很輕,並且拉鍊很容易拉開。

皮膚保護

冰雪反射的紫外線輻射相當強,所以,在冰雪環境下旅行時會經常感到身體不適,也很容易曬傷。避免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穿上保護性的衣服,對無法遮住的皮膚,要塗上防曬油或者防曬霜,這些產品的防曬指數都很高,這就表明你塗上防曬霜之後,能接受太陽輻射的時間是不塗防曬霜時的多少倍。它們的工作原理就是可以吸收紫外線輻射。防曬油能夠反射紫外線輻射,通常用於太陽暴曬時會引起敏感的部位,比如耳朵和鼻子。白天,你需要不停地塗抹這些產品,由於身體不停出汗,它們的功效很快就會消減。

——摘自《寒冷天氣生存指南:陸軍戰地參考便覽31~70》


《美軍野外生存手冊》—美軍在嚴寒氣候下的保命穿著建議


《美軍野外生存手冊》—美軍在嚴寒氣候下的保命穿著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