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疫情難關,通過揣摩曾仕強先生的智慧思想,應如何應對它?

寧波佩魯賈教育


曾仕強老先生是臺灣國學大師,老先生一生為弘揚國學鼓與呼,有效地將《易經》《道德經》等中國古代哲學與西方管理學相結合,自成一家,推崇中國式管理,被稱為“中國管理之父”。有幸聆聽過曾老先生在百家講壇講述《易經的奧秘》,受益良多。

曾老先生有大智慧,他的思想汲取《易經》、《道德經》、《鬼谷子》、《墨子》等古籍思想之精華,融入彼得.德魯克、卡耐基等大師之管理體系,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管理理論,對中國人而言,實戰性特別強,很多企業家借鑑之、學習之、研究之。

除了對企業家、創業者有啟發,他的一些理論對一些社會事件也有指導意義,比如這一次的新冠疫情。

武漢疫情爆發之後,全國人民扼腕嘆息的是:當吹哨人李文亮預警信號發出後,一些管理部門沒有及時有效地進行果斷地處理,以致於後期代價慘重。好在鍾南山院士振臂一呼,政府果斷進行封城,這個決定下得並不容易,看看西方國家那些抗議戴口罩的遊行集會就知道,要以犧牲個人自由,犧牲生產活動來隔離人群,何其難也!但武漢做到了,全國其他城市也做到了!有了“吹哨人”的前車之鑑,“封城”這一亡羊補牢的舉措迅速行動且成功了,可歌可泣!當西方諸國已被疫情蔓延搞得焦頭爛額之時,中國反而成了最安全之處,生產開始恢復,經濟重新復甦,最艱險的階段已經過去了。要總結一下中國為什麼會成功?我認為中國政府強大的執行力是關鍵!這與曾仕強老先生提倡的“無為而治”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採取無為的執行過程,才能大有為。曾先生的理論中所提倡的無為而治,是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述,無為絕不是無所作為,是要循道而為,挑最有效的為,不要亂為、瞎折騰!一旦有了計劃,必須要執行到位,要全力去做好,結果不是執行者要考慮的,而是決策者考慮的。中國政府這一次的“無為”,最有效,最大膽,不允許質疑,雷霆手段,雷厲風行,將“封城”執行到底!實踐證明,這次的舉措是正確的,世衛組織負責人說謝謝武漢,為世界控疫爭取了時間,美國人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做對了!

曾仕強先生認為,經持達變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原則,卻必須因人、因時、因事、因地而應變,以求制宜。中國城市眾多,有的地方疫情緊張,有的地方已沒有新增確診人員,在“封城”期間,百業凋零,民生急待恢復,經濟急待復興!中國政府採取了靈活的處理方式,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分時分批開始了復工、復業、復學,不搞一刀切,這段時間,昔日繁華的城市又開始熱鬧起來,但防控力度絲毫未減,車站、高鐵站、地鐵口、飛機場等各公共場所仍舊嚴陣以待,抗疫進入了第二階段,以前是防國內新增,現已轉入防國外輸入,這個手段非常及時,很實用,政府決策英明!

但現在就說取得抗疫戰的完勝,還為時過早!中國各級政府還不可掉以輕心,要從世界範圍內,有策略地進行應對。要將“無為”的決策持續執行下去,要因地制宜,將第二輪抗疫戰結合經濟全面復興戰役有效引領,全面打響,全民協力,防控結合,同時積極組織醫療部門開發對症之藥、疫苗,還要未雨綢繆,防範同類事件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讓老百姓放心、安心!

曾老先生認為,凡事有好就有壞,因為有陰就有陽。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抗疫過後,雖然困難多多,但不要灰心,只要大家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有國家強大的政策支持之下,中國必將披荊斬棘,克難求進!中國人的民族復興夢想一定會實現!




西隔壁鄰居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明白曾先生的思想是什麼?曾士強先生主張老子的思想道德經 。主張靜修制欲。同時他的思想之核心還有樸素的易經思想,這也是古老的中醫戰勝一切自然災後的秘法。我們今天對付瘟疫主張各自隔離,以不動去戰勝活動。以靜修去戰勝一切浮躁。可以說這次我們的作為是成功的。老子是一個成就卓越的思想家,也是一個了不起的養生學家。相傳他活了一百多歲,我們今天借用其智慧對付疫情也是中國人獨特的智慧。


東方禮讚


曾仕強是臺灣學者,到大陸講過易經,講什麼孔子替中等智慧的人講易經,老子替高等智慧的人講易經。曾仕強信口開河,不知孔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託名托子作《易傳》講易經,還靠點兒譜,可沒任何史料證明道家老子講過儒家的《易經》。

再說了,高等智慧的人看不懂易經,還得聽老子講易經,是高等智慧的人嗎?

曾仕強的智慧肯定不如孔子和老子,則,曾仕強替低等智慧的人講易經了,凡相信曾仕強講易經的人,豈不成了低能兒?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拿本易經念,唸的振振有辭,還盡拿過去了的事說事,那是事後諸葛亮。而是要事先佔上一卦,預測將來發生的事,如提前預測這此疫情,以避兇化吉。


有話少說


腳踏實地,開源節流。高壘牆,廣積糧,不要超前消費。合理的生活方式,樂觀積極,誰也無法料到災難和明天那個先到。謹慎的活著,生活太不容易了無論物質與精神層面都是艱難險阻。


遠去的救世主


曾仕強先生是管理大師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大師,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非常精神的理解,並把這些思想應用到管理之中,令人景仰。但疫情、抗擊疫情是科學的範疇,要依據科學的規律,並應用科學的成果,比如,研發藥物,提取疫苗等,才能戰勝病毒,取得抗疫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