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總結:面對<高血壓>,社會上存在十大常見認知盲區,可知道?

高血壓是目前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在心內科門診的患者中,80%的患者都有高血壓。

目前我國的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病率不斷攀升,高血壓可謂“居功至偉”——高血壓是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然而,目前很多患者對於高血壓的診治還存在諸多誤區和盲區。

這裡列出十個常見認知盲區,看看您和周圍的朋友有沒有中招。

轉發給周圍人,糾正他們的誤區。


醫生總結:面對<高血壓>,社會上存在十大常見認知盲區,可知道?


盲區一:

血壓測量1次升高,就是高血壓

很多人在院外自測1次血壓升高,就到醫院要求醫生開降壓藥物。很多情況下,比如失眠、身體不適、應激狀態下很容易出現血壓升高,但這些情況去除後,血壓可恢復正常。高血壓的診斷要求3次診室非同日測量血壓的平均水平收縮壓≥140mmHg,及(或)舒張壓≥90mmHg。此外,也可採用動態血壓監測、多次家庭自測血壓進行診斷。

盲區二:

有一種高血壓叫作“白大褂高血壓”,是指有些患者在醫生診室測量血壓時血壓就會升高,但在家中自測血壓或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由患者自身攜帶測壓裝置,無醫務人員在場)時血壓正常。這與患者來醫院後精神緊張有關,這類患者推薦採用家中自測血壓或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其實,只要是符合國家計量標準的電子血壓計都是可靠的,並非只有醫院的水銀血壓計才準。一般推薦袖帶綁在上臂的上臂式電子血壓計,適合高血壓患者在家自己監測血壓。

盲區三:

高血壓一定是遺傳的

高血壓確實有一定的遺傳性,當然和生活方式關係也很密切。父母雙方有高血壓,子女如果平時生活不健康,比如喜歡吸菸、酗酒、高糖高脂飲食,不注重體育運動、生活不規律等,也很容易年紀輕輕就患上高血壓。除此之外,少於10%的患者可以找到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腎臟疾病,如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等腎實質性疾病,腎血管狹窄、腎上腺腫瘤等導致激素分泌過多引起的血壓升高等,這些叫繼發性高血壓。如果糾正了這些繼發因素血壓可以恢復正常,以後就不需要服用降壓藥物,而找不到繼發因素的原發性高血壓必須口服降壓藥。

盲區四:

沒有感覺,就沒有高血壓

血壓高會引起頭痛、頭暈、失眠等,但並不是所有的人血壓高時都有症狀。有部分患者血壓輕度升高,並沒有任何感覺。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患者選擇不吃藥。殊不知,高血壓是個“無形的殺手”,這種血壓輕度升高會對心臟、腎臟、腦血管產生慢性損傷。此外,在心內科門診也經常可以遇見收縮壓高到180mmHg的患者,並沒有任何感覺。因此,高血壓患者無論有無感覺,都應該在改變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服用降壓藥。

醫生總結:面對<高血壓>,社會上存在十大常見認知盲區,可知道?

盲區五:

降壓藥不能隨便吃,一旦吃了就斷不了

降壓藥不是成癮性藥物,並沒有依賴性。降壓藥物可以把血壓降至正常水平,如果停藥血壓就會恢復至服藥前的水平。可以說,不是降壓藥有“依賴性”,而是高血壓有“依賴性”。高血壓是慢性病,血壓的水平直接與腦卒中、冠心病、慢性腎臟病等的發生有關。當然,早期無家族史的高血壓,如果通過改變生活方式,自身的血壓能恢復正常,也可以不用降壓藥。除此之外,還是應該服用降壓藥治療。

盲區六:

血壓高吃藥,血壓正常就停藥

血壓正常是服用降壓藥後降至正常,是藥物作用的結果,並不是自身血壓水平的正常。停用降壓藥後,血壓會恢復至用藥前的水平,重新升高。血壓高吃藥,血壓正常就停藥,這種模式會使血壓處於波動之中,更容易對心腦系統造成損害。

盲區七:

降壓藥有副作用,不能吃

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壓藥。但是,所有藥物副作用的發生都有一定比例,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而是少數人可能出現。用藥時應注意監測,出現副作用時可隨時來醫院調整用藥。

盲區八:

降壓藥隔幾年就要更換

如果選擇了正確的降壓藥,血壓控制良好,且沒有副作用出現,說明目前服用的降壓藥對自己是最合適的,就沒有必要換藥。除非血壓控制不佳,或隨著季節血壓動態波動時,根據患者血壓水平適當調整降壓藥是必要的,但需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醫生總結:面對<高血壓>,社會上存在十大常見認知盲區,可知道?

盲區九:

血壓控制得越低越好

血壓過高或過低,併發症和死亡率都會增加,這就是著名的降壓治療的J曲線。單純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可以;如果合併糖尿病、腎病、冠心病、腦梗死等疾病,爭取把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是過低的血壓,特別是老年人,會引起大腦、心臟、腎臟等重要臟器的血流灌注不足,容易發生缺血甚至梗死。因此,高血壓患者特別是老年人,根據年齡、基礎疾病,血壓不宜控制太低,要諮詢專業醫生。

盲區十:

使用保健品也能降血壓

近年來,降壓保健品越來越多,比如降壓枕、降壓手錶、降壓帽、降壓鞋墊等,這些保健品都聲稱有良好的降壓作用,但結果並非如此。這些保健品並未進行任何臨床試驗,沒有科學的臨床認證。使用這類保健品降壓,會延誤高血壓的治療。目前的降壓藥物均是經過大規模的臨床試驗證實科學有效,因此,高血壓應選擇使用降壓藥物,而不是依靠保健品。

關注我,我是醫學健康壇,

每天帶你多瞭解一點健康知識,

教你用醫學保障健康,

越過健康道路上的一切障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