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同《囧媽》一樣,《大贏家》這部電影突然網播是很多人沒有料到的,還有一些人是聽到它要網絡播出的消息,才知道有這部電影的存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很多人才知道是翻拍了韓國電影《率性而活》,

其實沒人知道韓國電影《率性而活》也是翻拍的日本電影《遊戲永無結束時》。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這樣的文化傳遞,在綜藝節目上很常見,比如韓國綜藝《Running Man》就是模仿了日本綜藝《全員逃走中》,後又被中國買去版權,成了大家熟悉的《奔跑吧兄弟》…就這樣韓國綜藝模仿日本綜藝,中國綜藝買下韓國綜藝版權,一環扣一環的。

前幾年國產電影掀起翻拍熱潮,在眾多翻拍片中,不乏有“本土化”失敗的案例,“翻拍”作為商業電影中最快捷、安全、便利的手段,所以中國翻拍國外電影的數量也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翻拍作品的大量出現,事實上能夠深層次地反映出中國電影在創作領域的乏力與疲軟,至少是活力不足,想象力不行,而製片人在創作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只好挖空心思的去翻之前的老電影或者是老劇本,想要從中找到靈感,所謂的“舊瓶裝新酒”應該就是如此。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其實一開始《大贏家》的導演編劇就透露了他們將要改編一部非常冷門的作品:《遊びの時間は終らない》(永不結束的遊戲),說明《大贏家》這部電影是買了版權的,其實這部日本原作是1991年上映的,在中國幾乎沒有人聽說過,甚至連中文字幕版都沒有。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原版電影講述的就是一位工作認真負責的模範警察,在銀行搶劫演習中接到扮演劫匪的任務,由於過於認真執行而鬧出種種意外,喜劇衝突不斷。就這個故事大綱,一看就很有意思,如果好好改編必定是部經典電影。

所以導演於淼把這個故事從日本帶到了中國,並作出了本土化的改編。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主演大鵬近年來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小人物、黑色喜劇、溫情落位。感覺這些元素在他身上每一次也都能奏效。這次的《大贏家》,情節上並不複雜,但在卻加入了許多黑色幽默的笑點和只有在中國社會語境下才會成立的戲劇元素,可以說《大贏家》是一次有誠意、又接地氣的本土化改編。

小人物映射你我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大贏家》把原版的警察改成了銀行職員,讓劇情更加通順的走下去,大鵬飾演的普通銀行職員嚴謹,被任命為公安局和銀行聯合舉辦的“搶銀行”演習裡的劫匪,沒想到的是,他真的人如其名,做事極度嚴肅認真,有理有據做劫匪、認認真真搶銀行。

正所謂“凡事就怕太認真”,過於頂真的人一般走到哪裡都不會受歡迎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其實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演習,在大部分人的心裡,演習不過是“做做樣子”,所以也註定了,電影中的嚴謹和大部分人有所不同,眾人的不配合、不支持也罷,其實一開始都是抱著“看笑話”、“不在乎”、“認真你就輸了”的心態。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所以整部電影與其說是一部喜劇電影,不如說是一場價值觀的爭鬥大戲。每個人看過之後都會有不同的想法,“我們認為正確的價值觀是不是不對的?我們眼中的怪咖,有沒有可能反倒掌握了真理?這是做這部片子的內核。”導演於淼坦言。

其實關於電影改編,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然這裡指的是那些認真改編的編劇們,相比日韓電影,它們和中國電影主流價值觀趨同,但是日本特殊的價值體系與思維邏輯又讓他們的IP很難改編。“所以在保留精神內核的情況下要捨得改,從人物性格到對事情的處事方式都不一樣。如果有些電影改的沒有那麼大刀闊斧,甚至是照著抄,那麼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自己在看一堆中國人演的外國故事。”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不過《大贏家》很好的塑造了一箇中國特色社會,讓中國觀眾入戲,一旦接受了這種設定,漸漸的,大家也都入戲了。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社會上各色人等漸漸展現出來,在最終共同匯聚成了對小人物人生態度的真實寫照,也許這其中有你有我也有他。

也許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需要成為像嚴謹那樣的人,但是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需要一個契機,能夠讓自己變得更嚴謹一點。

翻拍的煩惱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由於中日韓文化之間的差異,所以在看這三部電影的時候,還是會覺得這就是三部不相同的影片,即便是概念都一樣,但是它們各自傳達的內涵卻不同,簡而言之,日本電影用情感更多,形成了溫情的審美風格;韓國電影則是直面現實和人生,對人性進行赤裸裸的拷問和揭示。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而中國電影則是用戲謔的手法,讓故事的整體風格都帶有黑色幽默的味道,形成一部全新的中國特色電影。從跨文化角度出發去看待多部改編電影,不難看出電影翻拍看似簡單,實則要在很多細節上下功夫,只有在解決了文化差異和社會現實差異帶來的陌生感和異質性,才能讓更多的外來好劇本好故事紮根在中國文化土壤之上。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中國每年都有上百部新片上映,這樣龐大的市場,原創力不足自然是不可避免的,其直接的結果和表現就是作品的匱乏,好本子稀缺,電影人都在為創作資源犯愁,但是市場競爭的鞭子似乎有不會給他們喘息的餘地,如果不上新片、不打票房戰,大眾和市場就會漸行漸遠,所以電影人也只能拖著疲憊的身體去追趕,其實在追趕的同時,去選擇經典作品進行翻拍也有好處,翻拍帶給影視的不僅僅是題材的更新,也是一種成長的機會。

《大贏家》取得版權的過程,遠比想象中波折,想要獲得中文版的翻拍權,只能得到原作小說作家井邦彥和日本版電影編劇斉藤ひろし的授權才行,但小說是三十年前創作的,作者已經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先生,現處於隱退狀態,就連日本當地的出版社都聯繫不上他,在幾番周折之後,《大贏家》劇組才通過其他渠道與原作者取得了聯繫,並順利拿到了獨家授權。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看來做每件事情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放一句電影中的臺詞:

“結果不重要,認真對待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是贏家。”

結語

在今天的中國電影市場環境和文化環境下,就算是繁榮的前景也暗藏著焦慮與危機,雖然每年都會產出大量的電影作品,也有著驚人的票房數字,但我們也不能看不到,在眾多作品中,真正讓人叫好的少之又少,就像是這次網播的《大贏家》,很多人在沒有看就聽說這部電影是翻拍,急於否定電影本身的價值,其實打開電影之後,你會發現“還不賴嘛!”


經典都來自前輩?有多少人是看完《大贏家》才去考的古?


反思中國電影發展的問題並拓展思路投入心裡把翻拍類電影拍好,做出特色和精神,創造出一批新的經典,那麼這未必不是中國電影發展前行的一條新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