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箱的輪子,藏著行業什麼樣的“祕密”

作為一名有空就滿世界跑的資深旅友,深知有兩件東西決定了旅程的舒適程度:一雙可以日行萬步卻不累腳的鞋,一隻相伴千里抗摔耐造的旅行箱。

這兩樣東西又有一個共同點:都必須抗得住各種路況的考驗。鞋子好選,但是挑到一隻能夠在各種路面順滑暢行的箱子,就難多了。

曾經在滬沽湖粗礪的山路上拖著一隻箱子艱澀地到達旅舍,發現輪子已磕掉一隻。曾經在東京地鐵狂奔時陡然感到23公斤的箱子重量突然壓到手上,低頭才發現輪子已陷到裂開的箱體。當然也體會過流暢無比的萬向輪輕輕一推便能滾出幾十米開外的輕鬆感。

買過國際大牌箱,也用過便宜雜牌貨,對於我來說,判斷一隻箱子的優劣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輪子。和一位每月總有一半時間在差旅途中的朋友聊,她對於箱子的感受和我一樣。

其實,對於什麼樣的輪子才是好輪子,每家旅行箱品牌的萬向輪是否一樣,只是作為使用者的我們,並不很瞭解。

在人們的印象中,旅行箱無非是“四個輪子+箱盒+兩根拉桿”,大概和某位大佬20年前對於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兩部沙發+一個鐵殼”的認知差不多。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旅行箱其實和汽車一樣,都屬於工業品。“旅行箱的工業性其實非常強,從兩隻輪子發展到四隻輪子,旅行箱對於使用者的手感以及與身體的貼合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工業性也進一步增強。”舒提啦旅行箱創始人、董事長張銘庭表示。

在張銘庭看來,工業性需要在很多看不見的地方做很多事。比如,四隻滑輪之間的距離、軸承的材質等。“這就需要從工業設計和選材等做足很多功課。”

對於旅行箱行業來說,旅行箱的三大核心技術在於滑輪、拉桿和箱體面料,其中滑輪堪稱旅行箱的“靈魂”,也是決勝市場的一大法寶。

此前央視《每週質量報告》欄目曾報道,從2013年以來,國家權威檢測機構每年對箱包行業的產品質量抽查結果顯示,六年來其平均不合格率超過40%。2019年實體店的不合格率僅為36%,電商平臺的不合格率達62%,兩個渠道的平均不合格率為49%。

據瞭解,不合格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拉桿耐疲勞性能、振盪衝擊性能、耐衝擊性能、硬箱箱面耐落球衝擊性能和縫合強度等方面。

劣質、低端,幾乎成了國產旅行箱的固定標籤,不僅讓很多追求高品質的消費者對國產旅行箱避而遠之,也使得國產品牌在旅行箱材質供銷商面前缺乏話語權,進而削弱了國貨的競爭力。

“一個產品要回歸終極價值,這無論對於產品本身還是行業都非常重要。”張銘庭表示。

一路“箱”伴,輪子是關鍵

旅行箱的輪子,藏著行業什麼樣的“秘密”

旅行界有這樣一句話:“再高級的旅行箱都逃不過託運的折磨”。 對於有些箱子,被摔得坑坑窪窪的鋁製箱形成一種個人風格的滄桑感,但是對於大多數箱子來說,經常受到暴力託運的命運,導致的結果就是箱子摔壞了。除了箱體摔裂,最麻煩的就是輪子摔折。

相關數據顯示,高頻差旅人士每月出行次數平均2-3次,如以每年24次來估算,在差旅過程中,旅行箱在路上被推的距離平均約2.5公里,那麼一年合計至少長達60公里。這意味著,三年下來旅行箱所伴行的距離約為180公里。

輪子是旅行箱的靈魂,對於旅行箱的輪子來說,至少要經受百餘公里、各種路況的考驗。筆者曾有一隻用了多年的某國際品牌的旅行箱,身經百戰後終於因為一隻輪子摔壞,被棄於導國他鄉的機場。

張銘庭介紹,旅行箱從最初的兩個輪子發展為四個輪子之間,對旅行箱的工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不是僅僅多按上兩隻箱子那麼簡單,箱體的平衡性、拉桿重心、輪子耐受力等都要有所改變。

比如,四隻輪子的距離不僅關乎靜音效果和使用壽命,更關乎箱子的重心和平衡性。“如果輪子的間距太小,萬向輪會同時向裡擺動,導致箱子重心不穩,非常容易傾倒。”

而輪子的靜音效果則與其材質有很大的關係。高檔的旅行箱多采用橡膠輪,其柔韌性好,耐磨,靜音效果好。由於輪子與地面摩擦會逐漸升溫,如果使用的材料質量不好,時間久了容易變形,甚至導致掉輪、脫皮等現象,材質的差別當下立見。

以舒提啦為例,其採用的是德國巴斯夫TPU橡膠輪胎材質的輪子,抓地力、耐磨、靜音效果等都非常出色。據瞭解,在近期的負載20kg連續行動200公里(相當於繞行北京五環2圈)的負重行走測試實驗中,輪子僅磨損了0.13毫米(高於行業標準15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於消費者來說,輪子是否順滑,是對箱子是否好用的最直觀評判。如果輪子生澀,推行時手腕就會非常吃力,常被人們吐槽拉箱子“拉到內傷”。

旅行箱的輪子,藏著行業什麼樣的“秘密”

旅行箱軸承

而輪子是否順滑,其實內有乾坤,其核心部件在於軸承。

張銘庭介紹,鏈接輪子內部的軸承分為多個等級,部件的成本也從1元到20元甚至更高不等。“如果追求高精細度,必須分別定製模具進行配件定製生產,否則無法做出高精細度配件,輪子組合起來也就無法保證順暢度和耐用性。”

據瞭解,目前市面上的旅行箱最多在輪子中使用兩個軸承,有的甚至根本沒有軸承,僅以一枚滾珠作為替代品。有關市場調研顯示,目前僅有舒提啦的“川行”抗摔旗艦款系列的輪子採用鋼製三軸承設計。

三軸承的優勢在於,其中兩個向心軸承用以承受徑向力,以保證旅行箱前後推拉順滑;一個平面推力軸承,則用來承受軸向力,使得旅行箱在轉向時不費力。在三個軸承相互的作用下,輪子的順滑度非常高。這種設計也使得受到外力衝擊時,輪子可以順勢內收,從而減緩了外力對輪子的衝擊。

輪子順滑的同時,還需要達到一定的抗摔性。否則,其順滑性容易被粗暴外力所破壞。張銘庭介紹,舒提啦抗摔旅行箱的萬向輪採用了工藝複雜的灌注技術,而且在輪子連接處套著塑料保護殼,不僅可以阻隔灰塵進入軸承,還使得抗摔力大大增強。“箱子部件的一體化越高,抗摔力就會越好。”

如果輪子過於順滑,也有一個“缺點”——容易滑走。在地鐵或火車車廂裡裡追著箱子跑,或用腿緊緊夾住箱子以防滑動,成了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的尷尬時刻。開車需要剎車,旅行箱何嘗不需要一個類似的設計?

據瞭解,目前市面上提供手剎設計的旅行箱僅有MUJI等極少數的品牌。如何在剎車時不僅僅只是卡住輪子,而是更加平穩地立於搖晃的交通工具上,亦需要專業技術。但是,實現這個功能,意味著增加了成本。

旅行箱的輪子,藏著行業什麼樣的“秘密”

旅行箱剎車裝置

張銘庭介紹,起初其旗下的舒提啦旅行箱的剎車功能只是實現了卡住輪子,後來經過改進,通過控制軸中心內測的方式,設計了更加科學合理的軸承剎車系統,從而使得旅行箱具有了更穩定的剎車效果,基本可以做到“車廂左搖右晃中,箱子屹然不動”。

在旅行箱行業深耕了六年多,張銘庭坦言,工業性意味著工業的精密度很高,而旅行箱的工業設計往往很難成為工業設計的重點。尤其是,如果實現抗摔,需要在原材料的質控、部件結構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成本和精力的付出非常高,耗時、耗力,前期投入大。“需要在很多看不見的地方做文章、練內功。”

據介紹,僅以開模為例,由於獨立設計的產品很難在市場上找到通用配件,每個小配件都需要獨立開模。舒提啦在打造“川行”系列旅行箱時,一套開模費就高達百萬元。而整個旅行箱需要開模近20套,才能最大程度保證旅行箱整體組合使用更順暢,才能真正實現抗摔。

在張銘庭看來,旅行箱的第一使命一定是抗摔,因此,一個產品一定要回歸其終極價值,才能有更好的生命力。縱觀世界上的著名品牌,莫不如此。

走出低價劣質誤區,國貨當自強

旅行箱的輪子,藏著行業什麼樣的“秘密”

舒提啦董事長張銘庭

如果時間回到十年前,張銘庭不會想到,自己未來會和旅行箱“槓”上。“以前做夢都沒想過做旅行箱。”十年後,張銘庭如是感嘆。

十年前的一次團建,有一半同事的箱子在機場被摔壞,成為張銘庭結緣旅行箱行業最初的契機。

一年後,張銘庭在清華總裁班學習時,因一位老師的一句“你想過讓中國人拉上自己品牌的旅行箱嗎”,突然萌發做出從業旅行箱行業的念頭。

即使多年後,張銘庭仍清晰地記得在長江的遊船上,與朋友們喝著紅酒,看著電視直播的奧運會時,也許是被運動員們為國爭光的激情所打動,她突然決心要做出屬於國人自己的旅行箱品牌的那個場景。

當時,張銘庭還只是旅行箱的消費者,用著當時商務精英們心裡處於NO1的TUMI旅行箱。

而在當時的市場,還沒有類似TUMI的品質和口碑的中國品牌,高端國產品牌還是一片空白。後來,即使市場上已有不少中國品牌,但是很多商城根本不接納這些品牌入駐。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人在認真做產品、認真做品牌,都是走量拼價格,為了利潤只能壓低成本,整個行業都怎麼幹,怎麼能做出高品質的東西?”張銘庭表示。

在這樣的環境下,出身“外行”的張銘庭的拓荒之路格外艱辛。被高級商場拒之門外,而更大的打擊則來自國際著名箱包供應商根本不接單。“中國想要做出大品牌真的不容易,很多品牌都死在了供應鏈上。”回想時當年“死嗑”供應商的經歷,張銘庭依然感嘆不已。

以高檔箱包品牌通常使用的YKK拉鍊為例,如使用其在日本和臺灣的直營廠生產的拉璉,須先拿到與國際著名供應商戰略合作的資格。而很多國產小品牌根本不具備相應的渠道和資源,與國際供應商戰略合作幾乎是天方夜譚。

為了“攻下”供應商,張銘庭拿出鍥而不捨的精神,先後二十幾次拜訪一位一線國際品牌供應商。每一次見面,如果內心不夠強大可能會是一種折磨,因為這位供應商認為國產旅行箱都是低質低價的產品。

每次見面,幾乎成了這位供應商對國產品牌的“批鬥會”。“他不停地數落我們的產品,有哪些問題和不足,多麼多麼糟糕,每次都需要我強制喊停,不然我都沒機會說話。”張銘庭回憶。

用三年時間踏踏實實做品質做產品,不做劣質山寨貨,經過來來回回的溝通與周旋,張銘庭才“打動”雙方,最終打開了國內旅行箱產業與國際頂尖供應商對話和合作的通道。

這些經歷,也讓張銘庭意識到,走低質低價路線、打價格戰對供應鏈的傷害很大,而最終受到損害的是消費者。通過與國際頂級供應商的合作,也讓張銘庭對於如何追求和實現對品質的精益求精,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與強手合作,才會知道強手為何成為強手。張銘庭坦言,創立舒提啦品牌六年來,一路摸爬滾打,確實也踩了很多坑,蹚過不少雷。漸漸瞭解到旅行箱行業作為工業產品,有自己的特殊之處。“供應鏈有很多先決條件,很多指標和門檻不能省略地跨越,必須一個一個挑戰和征服。”

拿旅行箱體的重要材料聚碳酸酯來說,其純度非常重要,決定了箱子的抗摔性的強弱。而這“裡面的水很深”。為了防止相關供應商摻用回收料,張銘庭沒少與供應商“鬥智鬥勇”。

“我們一直在不斷地學習,希望能夠把旅行箱的基礎屬性做大,現在之所以覺得做得艱難,是因為現在做高端的旅行箱國產品牌還是太少了。”張銘庭表示。

在張銘庭看來,至少在旅行箱行業,物美價廉是一個“偽命題”,如果一直走低價低質路線,整個行業仍習慣於低標準低品質,那麼整個產業生態鏈無法得到國際頂尖供應商的支持,大家都將沒法生存和持續發展。

“現在的難題在於,目前走高端路線的旅行箱國產品牌還遠遠不夠,我們不反對行業競爭,尤其是國內品牌的競爭,如果競爭充分,反而會倒逼整個行業的品質升級。”張銘庭表示。

從“必需”到“美好”,消費升級打開高品藍海

旅行箱的輪子,藏著行業什麼樣的“秘密”

儘管用了六年時間,張銘庭旗下的舒提啦還算不上人盡皆知的知名品牌,亦未產生網紅效應,不過張銘庭對於自己的品牌以及高端國產品牌的未來仍充滿信心。

在張銘庭看來,“通過我們這幾年的摸索,我們發現消費者其實並不排斥高價旅行箱,只是以前被劣質的箱子坑怕了,所以現在變成了兩個極端,一部分人就隨便買個便宜的箱子隨便用用,另一部分高端人群則習慣於買高檔國際品牌。”

“我經常反思,為什麼國內消費者不願意花稍微高一點的價格買一個國產旅行箱?身為行業中人,這讓我感到特別尷尬。如果一個企業只想著賺點眼前的小錢,完全不考慮對行業的影響,也沒有推動行業發展的動力,即使自家的企業能生存下去,但也無法得到長遠的發展。如果企業都是如此,行業怎麼可能有希望?”張銘庭表示。

隨著消費升級的推進,國產箱包行業也在朝良性方向發展,包括舒提啦在內的多個國產高端旅行箱品牌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認知和熟悉。

作為日用品之一,旅行箱也成為消費觀念的載體。如今,旅行箱已不僅作為收納差旅物品的容器,甚至成為時尚產業的一部分。近年來,IP、聯名款、品牌跨界等詞在時尚界熱度不減,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之間的融合趨勢亦滲透到旅行箱行業。時尚產業亦為旅行箱行業帶來了大量的流量紅利,亦帶來消費者對於高端高品商品的接納。

張銘庭認為,目前中國的經濟正處於轉型換檔階段,而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亦需中國品牌結構的調整。而國內消費升級的核心是品質升級,品質升級最終將帶來整個產業鏈的升級。

“中國品牌不做高端高品質,就不可能產生溢價能力。如果只是停留在低質低價、手工作坊式的生產狀態,就無法獲得消費者的認知,更無法與國際品牌進行競爭和獲得話語權。”張銘庭表示。

有關調研報告顯示,從目前銷售規模增幅排名TOP100的中國品牌的情況來看,深挖和細分國內市場,品質與創新雙驅動,進一步推動中國品牌實現了有質量的增長,高端國產商品增速加快,服務和消費提質擴容,正在成為高品“生長股”和“潛力股”。

“不要急功近利,穩步前行,真正用匠人精神打造產品和品牌,中國品牌是有希望的。”張銘庭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