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百萬人感染數幾乎全球最高,這個歐洲國家為何“不慌”?

疫情之下的歐洲,不少國家都曾出現過“搶購潮”,超市貨架上的罐頭、意麵和衛生紙被一掃而空。在“封城”乃至“封國”的措施下,食品、藥品等供應鏈面臨著重重壓力。

不過,在瑞士,超市大部分時候缺的並不是貨品,而是顧客。

據瑞士衛生部官網的最新數據,截至當地時間3月27日上午8時,該國累計確診12161例,累計死亡197例。從每百萬人口感染新冠病毒的數量來看,瑞士的單位確診病例數僅次於聖馬力諾、冰島、盧森堡等少數幾個人口不及百萬的國家,幾乎全球最高,相當於每700人中,就有1人感染。

根據新浪的統計,截至北京時間28日15時,綜合現存確診、人口密度、建成區面積等因素計算,瑞士的疫情嚴重指數在海外國家中排第三位,僅次於西班牙與意大利。


每百萬人感染數幾乎全球最高,這個歐洲國家為何“不慌”?

在確診病例破千後,瑞士已於3月13日採取進一步防控措施,包括禁止100人以上活動,收緊與意大利邊境的管理等;16日,在26個聯邦州中,已有包括日內瓦州在內的7個州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同一日,聯邦主席索馬魯加宣佈,將全國疫情警戒級別從“特殊狀態”上調至最高級別“非常狀態”,關閉全國所有商店、餐館、酒吧、娛樂場所,食品店和醫療機構保持開放。26日,瑞士還開始對所有國家入境人員實施限制措施。

不過,瑞士的供應鏈並沒有因為“封鎖”力度加強而陷入混亂。該國原本就儲備有能滿足國民三至六個月需求的各種必需品,戰略儲備物資水平極高。

據英國《金融時報》27日報道,截至去年,擁有850萬人口的瑞士共儲存了6.3萬噸糖、16萬噸麵粉、3.37萬噸食用油以及多達40萬噸乳品業專用飼料。

此外,瑞士還儲存有1.5萬噸咖啡豆,去年,瑞士國家經濟供給聯邦辦公室曾以咖啡豆“幾乎不含熱量”為由,打算在2022年底前停止咖啡豆應急儲備,但這一計劃最終在民眾的反對聲中被暫時叫停。


每百萬人感染數幾乎全球最高,這個歐洲國家為何“不慌”?

由於國土面積小、資源有限、地處內陸,“自力更生”一直是瑞士歷史和經濟政策的關鍵詞。這個在一戰與二戰期間均保持中立的國家,在戰後也保留了應急儲備的做法,為可能到來的戰爭、自然災害、流行病疫情準備了可滿足短期需要的食品、藥品與燃料,以應對可能發生的物資短缺。

國家經濟供給聯邦辦公室負責人沃納·梅耶爾(Werner Meier)指出,瑞士十分依賴進口,約有40%至50%的食品為進口,因此儲備物資十分必要,以避免市場在始料不及的狀況中陷入混亂,比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

由於瑞士並不靠海,且國土面積較小,在歷史上就已十分依賴進口。

梅耶爾18日說,目前瑞士國內的食品儲備足夠全國人在疫情下消耗4個月以上,藥品也在正常供應當中。他表示,“截至目前,我們尚未收到零售商商品短缺或是瓶頸問題的報告。”

進口食品的供應鏈也未受影響。據瑞士資訊網27日報道,瑞士的果蔬主要來自意大利與西班牙,果蔬土豆貿易協會表示,儘管採摘與運輸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的影響,但現階段這些供應鏈均運轉正常。

充足的食品供給無疑給瑞士人吃下了定心丸。在疫情之下,已有多國限制糧食出口,全球主要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已經禁止了小麥粉、胡蘿蔔、糖和土豆的出口,主要大米出口國越南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同,塞爾維亞也已停止葵花籽油等貨品出口。

生活在日內瓦的華人潘東鵬告訴界面新聞,當地超市基本只在13日防控措施趨嚴當天,出現過短暫的“搶購潮”,到了晚上7點關門的時候,幾乎所有超市包括Migros、Coop、Denner、Lidl等的貨架都被掃空了,尤其是衛生紙和食物。

但在這之後,他就沒有再遇到過同樣的狀況。儘管26日再去的時候,超市的蔬菜和水果已經不再有平時的半價優惠,但基本每一種都會有供應。而且因為政府承諾超市會照常開放,供貨也充足,大家基本都是按照自己的需求量來購買,“只是衛生紙不大夠。”


每百萬人感染數幾乎全球最高,這個歐洲國家為何“不慌”?


日內瓦的一家Coop超市,顧客並不多。

不過,由於疫情之下居家的時間變長,消費者的單次購買量還是要高於平時。為此,瑞士的零售業也是“鉚足了勁”。

瑞士最大連鎖超市之一的Migros已在主要配送倉庫增派了五班人馬,最忙的時候,每天要搬運1萬托盤的貨物,而平時,Migros每週的貨物搬運量僅為5500托盤。

為了能及時填補貨架,中心倉庫向各超市配送的貨物總量比實際預訂的還多出至少三分之一。以意式通心粉貨架為例,營業人員補充貨架的次數是平時的兩到四倍。

超市的物流經理托馬斯·加塞(Thomas Gasser)表示,顧客幾乎在替Migros“卸貨”,但他們有充足的食品儲備,“這真不是問題。”

貨品的高效填充同時還要歸功於瑞士應急儲備系統與私有領域的合作。《金融時報》指出,這個國家的戰略儲備並非存放在一個“中央倉庫”,而是遍佈於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庫房,超過250名來自各企業的高級經理直接向國家經濟供給辦公室彙報儲備情況。

這樣一來,無論是供應鏈的哪個環節出現短缺,都能立刻予以補充,而且系統的維護成本也相對較低。政府的最新數據顯示,應急儲備系統每年的人均維護成本僅為12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90元)。

而超市不缺貨品、“只缺顧客”,主要是與政府升級防疫措施有關。潘東鵬告訴界面新聞,16日政府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後,要求超市每10平方米不超過一個人,所以基本上是出來一個、進去一個。但現在買東西的人不是很多,所以排隊不用很久,進去的人基本都拿著購物清單,迅速選好然後離開。

在日內瓦留學的華人趙薇也告訴界面新聞,超市門口的顧客會互隔一米排隊,進門的時候工作人員還會發一張“號碼牌”,方便限制人流、統計人數,所以超市裡的人並不多。


每百萬人感染數幾乎全球最高,這個歐洲國家為何“不慌”?

日內瓦這家Coop超市的門外劃了分隔線,讓顧客隔著排隊。

其實,瑞士人平時就有儲備應急食物的意識。潘東鵬說,在瑞士2月25日報告第一例病例的時候,他就看到德語區有人分享一張“應急儲備清單”,建議每個人備好一週的食物、9升瓶裝水之類的。

這是自1960年代沿襲下來的傳統。一戰時,由於準備不充分,瑞士的食品供應曾陷入混亂,當局不得不建立聯邦食品辦公室,負責給國內採購。到二戰時期,瑞士開始動用一切經濟手段,尤其是1940年代啟動的“瓦倫計劃”,在全國開墾閒置土地,大力發展農業、提高糧食產量。

早在1955年,要求私有領域強制性儲備就已被寫入聯邦法律,此後,民眾的應急儲備意識也開始增強。而在2015年1月美國超市因歷史性暴風雪被搶空、2018年夏天瑞士巴塞爾萊茵河港口因乾旱而關閉後,“個人應急儲備”的理念如今也開始重新得到重視。


每百萬人感染數幾乎全球最高,這個歐洲國家為何“不慌”?


1968年與1980年的“明智的建議——應急儲備”傳單。來源:瑞士國家經濟供給聯邦辦公室

潘東鵬說,13日那天他也買了比平時多的食物,但不同於“清單”中推薦的日常可儲存以及無需烹飪的食物,他購買的大部分都是能在冰箱長期保存的種類,比如凍菜、凍意大利千層麵、可以冷凍的鮮肉和幹通心粉等。他不清楚有沒有人按照清單來儲備,只不過他的房東的確存了很多衛生紙,“大概用不完吧。”

而在供應鏈正常、戰略儲備充足的背景下,瑞士人也的確沒有“恐慌性搶購”的必要。趙薇告訴界面新聞,每天早上,她都能看到超市大貨車從樓下經過,心裡特別安穩。她說,“至少食物供應跟得上,我就不會特別擔心。”


每百萬人感染數幾乎全球最高,這個歐洲國家為何“不慌”?


日內瓦的一家Coop超市,貨品基本充足。

但她也表示,現在瑞士最缺的其實是口罩,還有護目鏡、防護服這類醫療物資。國家經濟供給辦公室的官網顯示,在醫療用品方面,瑞士主要儲備有可供3至6個月使用的抗感染藥物,包括人類與動物所使用的藥物,以及可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還有鎮痛劑、麻醉劑、各類疫苗以及血袋等。

目前,瑞士國家經濟供給辦公室所儲備的16.8萬隻口罩已全部投入市場。即使是在疫情爆發前,政府就已預計,至少需要四倍以上的量,才能滿足未來三個月的需求。

潘東鵬也說,口罩從疫情報告的第一天起就很難買到了,後來個別藥房有貨,12.95瑞士法郎一個,相當於人民幣100元一隻。不過相比於上兩週德國攔截瑞士口罩的時候,情況已經有所好轉,“瑞士已經和歐盟國家協調,表示保障醫療物資運輸,我覺得之前是沒有溝通好,這周就沒有類似的情況了。”

隨著國家進入“非常狀態”,瑞士也在加強檢測力度,將標準調整為輕症和重症都檢測。截至24日,瑞士已累計檢測了約8萬人,約佔總人口的1%,日檢測能力約為8000人。

不過,醫院的床位仍十分有限,輕症會要求居家治療,只有重症才能送院。趙薇身邊就有認識的人檢測出來陽性,但因為是輕症,醫院不收治,好在現在燒已經退了一些。

其實她一開始也很焦慮,老覺得周圍都是病毒,哪怕是別人呼出的空氣都可能有病毒。不過她一直都沒想著回國,只是加強鍛鍊、分散注意力,覺得自己哪怕已經感染了,應該也是輕症,後來就沒那麼擔心了。

每百萬人感染數幾乎全球最高,這個歐洲國家為何“不慌”?

瑞士確診病例數破萬前後,日內瓦街上的行人已不多。


每百萬人感染數幾乎全球最高,這個歐洲國家為何“不慌”?

日內瓦公交車上的乘客也不多,基本都是隔開就坐。

不過,由於政府沒有完全限制出行,雖然街上的人明顯減少,但總有人外出。潘東鵬也說,如果政府能夠採取更有力的強制限制出行措施,收效可能會更顯著一些。

好在隨著政府防疫措施趨嚴,當地人雖然沒有戴口罩的習慣,但也已開始多加註意。趙薇說,現在走在路上,對面的行人都會很主動地撤到另一邊,不用擔心會離得很近。

“看到街上大家主動避讓,我就更安心了,”她說,“只要大家都注意了,我就覺得問題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