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行業陷惡性競爭,Soul員工手法凸顯行業競爭焦慮

近日,Soul運營合夥人為打擊同行,故意在競爭對手的APP上散佈有害違規信息,“設局”進行惡意舉報,導致對方的APP被下架處理三個月,造成被害公司增長几近停滯,最終被有關部門發現批捕。惡性競爭在互聯網行業從不罕見,但Soul案可能是國內互聯網圈被公佈的第一起,其背後凸顯出了行業面對流量紅利見底的焦慮和競爭無序。

互聯網行業陷惡性競爭,Soul員工手法凸顯行業競爭焦慮

Soul運營合夥人被批捕的消息一經爆出,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操作太熟悉了,早就發生過很多次。”在互聯網行業大浪淘沙的背景下,創業者能在九死一生的創業泥潭中生存下來,都有一套紮實的功夫。可事到如今,當企業總在競爭中對競品下手,而非苦修內功, 某種程度上也說明創業者們已經喪失正面競爭的勇氣。

在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速逐漸放緩的當下,企業不僅要競爭增量,也要競爭存量。不論是阿里、字節跳動這樣的巨頭企業,還是Soul、即刻、uki這樣的垂直賽道競爭者,都呈現了不同程度的焦慮。2019年7月,即刻突然宣佈進行“技術升級”,但卻未公佈升級何時能完成,當時有業內人士表示,“即刻大概是回不來了。”

即刻背後遭到誰的黑手似乎已經並不重要,而即刻也確實沒能再回來,即便它疑似嘗試通過“Jellow”的馬甲重回戰場,也被指收購了另一社交產品“一罐”來“復活”,但無論如何,即刻受到的影響已經難以湮滅,產品過去多年來積累的用戶已經伴隨著時間的消逝煙消雲散。當大部分的企業都認為“設局”、“陷害”、“舉報”與“汙衊”才是競爭中最有效的手段時,企業正常的生存環境就已經被破壞了,這種競爭是沒有下限且沒有贏家的。

互聯網行業陷惡性競爭,Soul員工手法凸顯行業競爭焦慮

​社交賽道的天花板很低,這種惡性競爭尤為激烈,但戰場事實上早已蔓延到整個互聯網行業。2014年4月,快播因涉嫌傳播非法信息被警方調查,在庭審中創始人王欣多次暗示 這背後是有其他對手在惡意競爭、惡意舉報。當事件塵埃落定,快播退出了歷史舞臺,而王欣出獄後的互聯網世界,已經不再如初。

2017年,作業幫曾和小猿搜題發生類似的糾紛,事件的重點和“Soul案”與“快播案”如出一轍。當時,猿題庫中的小猿深夜問和小猿搜題相關板塊的用戶評論內容存在不良信息,隨後,小猿搜題指揮這是作業幫的惡意行為,而作業幫則回應小猿搜題的指揮是誣告,將藉助司法力量維護權益。

用戶很難知道發生黑暗中一切是如何開始,又是如何結束的,但法制正嘗試將光明播撒向互聯網行業的每一個角落。今年3月1日,國家網信辦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正式施行,而“Soul案”無疑是第一個撞到槍口上的。相信這震懾了潛藏在互聯網行業的宵小,而法制也一定能還互聯網行業一片淨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