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影響光伏企業擴產進程,裝機量或下調15GW

海外疫情影響光伏企業擴產進程,裝機量或下調15GW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肖超 陳鋒 北京報道

海外疫情正在影響著光伏市場。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數據,2019年全年國內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片、組件)的出口總額高達207.8億美元,多項出口量創出歷史新高。

其中,除中國大陸外,已經有超過15個國家和地區的光伏總量超過1GW,前十大海外市場包括美國、印度、日本、澳洲、德國、西班牙、越南等。

國內光伏產業能在經歷531等政策調整後仍穩步擴大,海外市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新冠疫情在境外的爆發和蔓延,海外市場也正在面臨挑戰。

光伏行業研究機構PVInfoLink在26日發佈的分析認為,就硅料來說,目前海外市場濃厚觀望的氛圍高於實際新簽訂單數量;電池片成交訂單較少、價格暫時混亂;而在組件端,各國項目或多或少都將出現暫緩情形,戶用、工商屋頂的項目衝擊尤其明顯,二季度將成為海外需求的空窗期。

人員和物流首當其衝

在國內疫情尚危之時,光伏玻璃就是復工率最低的細分行業之一。全球第一大光伏玻璃生產商信義光能(00968.HK)在日前表示,位於廣西北海和安徽蕪湖的新建產線整體投產進度可能需延後一個季度,預計的2020年總體產能也會相應略微下調。

而產能規模僅次於信義光能的福萊特(601865.SZ),由於新建生產基地位於越南,其受影響程度可能更大。

福萊特的董秘辦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越南基地建設處在設備安裝調試期,但由於疫情影響,目前越南對中國公民停發籤證,使得國內安裝調試的技術人員無法到現場指導工作。福萊特稱,這對基地建設進度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具體影響現在還無法準確評估。

而談到海外疫情對公司下游企業和對公司整體業績的影響時,福萊特表示,中國以外的組件廠商主要在東南亞地區,歐美地區較少,截至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

除擴產產能受阻外,海外訂單的溝通和交付也會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一家龍頭組件廠商的海外銷售負責人表示,原本客戶一週就可以給反饋,現在由於比較分散且都在居家辦公,需要兩到三週才能得到確切的回覆。

此外,一些國家或地區港口存在可能會被關閉的風險,而即便港口正常通關報關,該人士也表示,當地內陸運輸的效率也會下降。

但總體來看,該人士認為,截至目前疫情影響還十分有限,主要的海外項目也都沒有項目延期或者取消的反饋,出貨正常。他表示,以海外一般國家的情況,雖然當地政府要求嚴格措施,但很多管控實際上都是半強制性的,也沒有要求施工停止或者項目暫停,包括港口、航運都還正常運轉。

海外裝機預計下調15GW

對於2020年光伏市場的整體情形,智匯光伏創始人、光伏產業專家王淑娟預計,受疫情影響,海外市場可能會比原本的預期下調15GW,而國內會比去年有5-10GW增長,總體來說全球市場會比去年稍差,預計全球裝機總量在120GW左右。

王淑娟表示,2020年2月之前市場並沒有感受到國外疫情的影響,基本上都在被催貨,從3月中旬開始影響顯現,包括如大型項目延期招標等;5-6月份原本是海外出貨量高峰,但今年預計二三季度都會受到影響。

同時,由於考慮到海外國家的經濟無法承受2個月全面停擺,王淑娟認為,屆時即使疫情未完全結束,生產和裝機也將逐步恢復。

除對疫情下短期生產銷售和市場環境影響的判斷外,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從光伏行業的遠景來看,這或許是一個機遇。

該人士指出,部分歐洲的主流發達國家剛從經濟負增長中走出來,受到疫情打擊後,務必會出臺一系列的刺激政策、以圖扭轉經濟下行勢頭,而在這個過程中,光伏作為能夠穩定提供收益的項目,或能從宏觀刺激中受益。

此外,該人士也表示,發達國家本身也有提高可再生能源佔比的硬性要求,即便用電需求出現負增長,實際上藉此機會,更多的是傳統能源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