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數不多的好皇帝朱瞻基

大家好,我是“泥巴工”小張,閒來無事聊聊歷史,中國歷史文化悠久流傳,歷代帝王更是趣事繁多,今天咱就說說明朝的好皇帝,守城之君朱瞻基。

明朝為數不多的好皇帝朱瞻基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明宣宗,明朝第五位皇帝。

這小子自小就運氣好,朱老四的長子長孫,小時候,就非常受祖父朱老四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為皇太孫,並且多次隨朱棣征討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與其父朱高熾相似,也具有他父親那種對皇帝作用的理想主義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

朱瞻基出生於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初九日(1398年3月16日),是朱高熾(當時是燕王封地的繼承人)與其嫡妻張氏所生的長子。話說啊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當時還是燕王的朱老四曾經作了一個夢,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徵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朱老四醒來以後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覺得十分吉祥。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老四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他馬上跑去看孫子,只見小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英氣,朱老四看後非常高興,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這件事對朱老四下決心發動靖難之變有著很大的作用。估計也是心理安慰,畢竟乾的是造反的買賣啊。

朱棣在靖難之役勝利以後,就親自挑選當時的著名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並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才,你們一定要盡心竭力。

明朝為數不多的好皇帝朱瞻基

同時朱棣也不忘親自教導,永樂中期以後的遠征漠北,朱棣總是將朱瞻基帶在身邊,讓他了解如何帶兵打仗,鍛鍊他的勇氣,這對後來朱瞻基的親征有非常大的幫助,每次遠征歸來經過農家,朱棣都要帶朱瞻基到農家看看,讓皇太孫瞭解農家的艱辛,讓他以後作一位愛民的好皇帝,朱棣對朱瞻基的精心教導對朱瞻基以後成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朱瞻基習武,又在翰林學士的指導下學習儒家學術。雖然他也有他父親的那種學習經籍和文學的天資,但作為一個青年,他尤其是一個傑出的武士。他的早慧引起了朱棣的注意。朱棣尚武,常帶朱瞻基離開京城和他的家庭去狩獵和進行軍事視察。

他的父親朱高熾在永樂九年(1411年)被指定為皇太子,朱瞻基立刻被朱棣正式立為皇太孫。他進一步攻讀儒家的經籍和為政之道,此時主要由胡廣進行指導。這些課程深受重視,以致在他與其祖父公出時也不中斷。他父親為健康不佳所苦,而朱瞻基則長得健壯,生氣勃勃。15歲時,他被永樂帝帶去參加第二次遠征蒙古的戰役。他除了與其祖父關係密切外,還深深地敬慕他父親,常常保護他父親使其免遭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擊。這一切引起了其他幾個叔父的警覺,他們對他的堅強的性格和他受朱棣的寵愛有很深的印象。

朱高熾登基不久,在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一日立朱瞻基為皇太子。在以後幾個月,朱瞻基的大部分時間在北京度過,但在次年四月,他父親派他到南京去幫助完成遷都的準備工作。朱高熾在五月二十八日患病時,朱瞻基被召回北京,但當他抵達時,皇帝已死去。於是他在26歲時成了新皇帝。他在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開始了宣德王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真是人才濟濟,這使得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即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後於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日(1435年1月31日)意外地死去,終年38歲。

明朝為數不多的好皇帝朱瞻基


明朝為數不多的好皇帝朱瞻基


明朝為數不多的好皇帝朱瞻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