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帝王爱玉者繁多,可论起“玉痴”,鲜少有人能与乾隆相提并论。他十分热衷于收藏玉石,半个清宫的玉器都是由乾隆收藏得来,因此得名“玉痴皇帝”。

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这位“玉痴皇帝”有一玉中魁首,从运输玉料,到设计,再至雕琢,前后共耗时11年。

是如今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让我们先来一睹芳颜……

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这件玉山子的全称是《清大禹治水图玉山》,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50千克,说它是“国之瑰宝”一点也不为过!

据说当年为了将这块重达6吨的玉料运入京城,乾隆下令用了100多匹壮马拉车,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了3年时间。之后在乾隆的授意下,清朝造办处以《大禹治水图》为稿本,设计雕凿玉山的纹样。

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乾隆帝制此器的目的,就是通过颂扬大禹治水的功绩,表白自己师法古代圣王之心,博取明君的声名,并以此显示国力的强盛。

如此巨大的玉料不仅难以运输,更难以雕刻,加之古代没有电钻、电刻刀为辅助工具,玉匠们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小心翼翼的一点点打磨。春来秋往、酷暑严冬,整整7年的昼夜赶工,玉匠们终将《大禹治水图玉山》雕琢完成。

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那时,距离这块玉料刚被发现,已经过去了11年。

玉山上,雕琢人物众多,活动围绕治水展开,人们多是穿着粗布麻衣,有的甚至干脆光着上身,抡起橛子,劈山移土,脊背、腿上的肌肉随着动作的展开爆发出力量。

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玉山子的山顶是动物的世界,猴子、梅花鹿、野猪、蛇,数组十数头动物因放火烧山慌张地向四处逃去。

整座玉山子线条流畅分明,刀法一脉贯穿有力,人物、鸟兽皆惟妙惟肖,雕件弧面圆润光滑,一层层顺着玉石肌理向内刻,层次分明。

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一草一木、一花一人,似在玉山上“永存”。一座玉山,将我泱泱中华数千年来不断传承、发扬的玉雕技法运用的淋漓尽致。

此时,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帝王的“雄心壮志”,更是玉匠们代代相传的技法与执着,始终闪耀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才情与精神。

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就像濒临消失的剪纸、彩陶、紫砂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我们所需要传承的既是这份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更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题后话

苦等11年,耗资上百万,乾隆终能一睹芳颜......

传承的载体可能是一件价值连城的物件,可能是在困境中激励我们鼓起勇气的一种精神力量,可能是勉励我们在成功之时变得更加谦虚谨慎的一种告诫,也可能是给我们做人做事的一种规范等等,传承从不拘泥于形式,却无时无刻不萦绕在中华儿女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