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1


喜歡包辦的父母,都有毒


《老師請回答》中有一期,北大本科雙學士、清華研究生畢業的李永樂老師自嘲勞動能力差。


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他說,“我的勞動能力可能是挺差的,從小的時候就不是很會做家務,也不是很會勞動,長大了之後就連一個遙控器沒電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解決不了……”


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縱然身為學霸,自己卻連空調遙控器沒電了這樣簡單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到飯店選擇困難不會點菜。

原來,他的父母從小就幫他安排了方方面面的事,他不用想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吃什麼樣的飯,不需要自己去做任何選擇,只要聽著父母說該怎麼做就可以了。

正如他所說的,“從小被父母安排一切,只需安心學習。”

李永樂所說的“安排”,其實是一種完全的包辦。

多少被父母包辦一切的孩子,小時候,除了學習什麼都不用考慮,長大後,除了學習,其他什麼都不會。

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愛做家務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後失業率是1:15。

有網友評論,家務是基本生活能力,每個人都要學會自理。

然而,現實中不乏有從小被父母包辦一切的孩子,在成年後離了父母生活就不能自理。

即便如此,依然有父母我行我素地替孩子包辦著一切。

心理學上認為,孩子的問題一定是父母的問題。

父母包辦式的養育,最容易將孩子養廢。

喜歡包辦的父母都有毒,而那些被包辦一切的孩子就像中毒一樣,自己什麼都做不了。


2


每一個不獨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過度包辦的父母


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父母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目前,國際上流行一個新詞語叫“直升機式父母”,意思是父母採取一條龍式服務包辦孩子的一切。

我的大伯和大伯母就是這樣的父母。

每一次回家,大伯都會拉著我訴苦,“都是男孩子,為什麼你就這麼獨立,而你堂哥卻還像個孩子。”


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每每如此,父親都會替我回答,“還不是你一手包辦養出來的?”

我曾經無數次地見證過他們對堂哥的“包辦式養育” 。

記得小時候,常常能看到大伯母蹲在地上給堂哥系完鞋帶,再給他把書包背好,將早點遞到手上,送出門。

但凡遇到大小考試,大伯都會將堂哥需要用的文具、證件,要穿的衣服、鞋子襪子提前準備好,彷彿第二天要參加考試的那個人是他。

後來,堂哥進入大學開始住校後,生活上很難適應,以至於大伯每週五都要驅車六十多公里去將他從學校接回家,週一早上再送回學校。

父母包辦一切的結果,就是孩子什麼都不會。


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堂哥如今35歲,沒有自己洗過內衣襪子,沒有一個人出過遠門。

養廢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什麼都不讓他做,什麼都幫他做。

而一個孩子會被養育成什麼樣子,會不會被養廢,完全取決於父母。

因為,父母的教育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沒有哪個孩子因為父母包辦一切而變獨立,也沒有哪個父母能通過“一條龍式” 服務,服務出來一個獨立的孩子。


3


父母為什麼喜歡替孩子包辦一切?


(1)很多的父母都以為愛就是替孩子做好一切

《我家那小子》播出時,朱雨辰媽媽上了熱搜。

朱媽媽非常愛兒子,用她的話說就是“我拿生命愛兒子”,只是她愛得令人窒息。


已經41歲的朱雨辰一直被媽媽貼身照顧。


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不管走到哪,朱媽媽都會給兒子一個溫暖的廚房,兒子的每一段感情她也都會干預,她甚至曾經挨個打電話問兒子的舍友打不打呼。

她以為這樣就是對兒子最好的愛,卻不曾想這樣的愛會讓兒子窒息。

常有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教育孩子也是的同樣的道理。

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替他做好一切,而是教他做好一切。

(2)不信任。

知乎上曾有網友自嘲:

自己每天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想做事情的時候父母總用“你做不來”打回去。母親的理由是太小,做的事她不放心。


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這種不放心,就是不信任。

很多父母因為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完成很多事情,便一次又一次選擇替孩子包辦一切。

卻不知道每一次“代替”都剝奪了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實踐的機會。

其實,孩子們,最終都會有自己的辦法應付這個世界,作為父母更要相信這一點。

(3)源自於父母的焦慮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至少比自己有出息,比自己優秀。但是,他們又極度擔心孩子什麼都做不好,連自己都比不上。

正是這種擔憂,讓父母變得越來越焦慮。於是,很多父母為了緩解自身的焦慮,便選擇替孩子包辦一切。彷彿這樣孩子將來就一定很優秀。

殊不知自己的“包辦”只是將“我害怕你做不好”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

父母教養孩子,首先要克服自己的焦慮,而不是藉著替孩子包辦一切傳遞焦慮。

(4)補償心理

心理學上認為,一個人一輩子會經歷兩次童年,自己的童年和自己孩子的童年。

每一個父母都曾是孩子。

倘若他們曾經被父母包辦一切,那麼當他們有了孩子後,便會像自己的父母一樣,替自己的孩子包辦一切,以彌補當初不能自主的缺憾。

因此,很多替孩子包辦一切的父母,潛意識裡是在補償自己。


4


給你最好的愛,是手放開


居里夫人曾說過,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

的確,即便父母能夠替孩子包辦一切,也不能替孩子過一生。

大部分的父母,因為擔心孩子跌倒受傷而固執地不願意放手,卻忘了他們在學走路的時候,亦曾跌倒摔疼過,而正是因為一次又一次的跌倒,才讓他們學會了走路。


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曾因染髮、化妝、打耳洞、穿短裙被很多人質疑,也因為插畫、全英文影評、創作鋼琴曲、14歲獨立烤出糕點被很多人讚美。

即便曾經被質疑,依然有很多的網友感嘆,黃磊憑什麼能教出那麼優秀的孩子?

對於黃多多的教育,黃磊也當真如他所說,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手放開。

他不是替孩子安排一切,而是完全尊重孩子,放手讓她嘗試喜歡的東西。

正是他的放手,才有了今天有顏有才有廚藝的黃多多。


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海靈格曾說過,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這裡所說的界限感,是指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都能夠分清“父母的”和“孩子的”。而父母替孩子包辦一切,便是沒有界限感。

父母的事情父母做主,孩子的事情孩子做主,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每一個有界限感的父母,都會適時對孩子放手,讓他們去走自己的路。


5


有人說,要養廢一個孩子就是什麼都替他幹了,因為什麼都替孩子幹了,孩子便什麼也不用幹了。

但是在自然界,如果一隻母獅,一直替她的孩子捕食而不是教它捕食,那麼有一天她的孩子會因為不會捕食而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

看吧,動物尚且如此,人類也是一樣的道理。

沒有不獨立的孩子,只有不肯放手的父母。


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知否知否》裡,機關算盡的小秦氏痛罵兒子顧廷煒,文不成、武不就,枉費自己一輩子為他圖謀。

她為兒子圖謀了一切,能做的不能做的,她都做了,結果卻失敗了,那個軟弱無能慣了的兒子亦半分不領情。

她怨兒子無能,卻不知是自己的“事事包辦”將他養廢了。

而在顧廷煒心裡,小秦氏為他圖謀的一切,都像是偷來的。

反觀母親早亡、不被父親待見、早早離家的顧廷燁,不僅建功立業,還收穫了一個溫暖的家。


北大學霸不會點菜:養廢一個孩子,就是替他包辦一切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到的,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夠想到的,就讓他們自己去想。

這句話,大概就是說給每一個替孩子包辦一切的父母聽的。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每一個不獨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包辦”慣了的父母。

每一個喜歡“包辦”的父母,註定要為自己曾經的不肯放手而後悔。

許多父母存著一顆“包辦”的好心,沒成想竟害了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從離開父母之後才長大、變成熟的,做父母的也總有一天要放手,不如就趁早。


文章來源:教育(ID:edu618)

關注我,我是教語文的郭老師,每天為您分享一點點家庭教育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