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族群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俄羅斯

近代史上,俄羅斯帝國的異軍突起,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公國,狂飆突進成為一個擁有千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其擴張速度令人瞠目結舌。但如果沒有哥薩克人的鼎力相助,俄羅斯的擴張史會大打折扣。

這個族群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俄羅斯

具體到哥薩克人,他們並非是一個單一的民族,而是一個由烏克蘭人、波蘭人、立陶宛人以及一些白俄羅斯人所組成的社會群體。在突厥語系中,哥薩克是自由、勇敢的意思,這也是歷史上哥薩克人引以自豪的群體文化。

十五、十六世紀的時候,哥薩克人才登上歷史的舞臺。因為沙皇和地主貴族的壓迫,一些貧困的民眾被迫出逃,來到了烏克蘭和今天俄羅斯的南部地區,並逐步擴展到遠東地區。為了抵抗外來勢力的入侵,這些人抱團取暖,由此形成了特立獨行的哥薩克部落。

這個族群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俄羅斯

與此同時,在抱團取暖的過程中,哥薩克人建立起了自己的軍事組織,從上至下形成了軍事統領、百夫長、大尉等指揮體系,當時的波蘭王國看到哥薩克能征善戰之後,曾經他們編入自己的軍事殖民團中,用以保衛波蘭的疆土。

到了十八世紀,俄國的沙皇也突然意識到哥薩克騎兵是一支可以為己所用的軍事力量,為此歷代沙皇通過利益引誘的方式,分化拉攏哥薩克的上層人物,逐漸掌控住了哥薩克騎兵,並讓他們充當俄羅斯對外軍事擴張的“急先鋒”。

這個族群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俄羅斯

十八世紀以來俄羅斯的對外擴張,哥薩克騎兵無處不在。對西伯利亞的侵佔,和法國大打出手,出擊土耳其,日俄戰爭乃至一二次世界大戰,哥薩克騎兵總是衝鋒在前,作為羅曼諾夫王朝的“打手”,為俄羅斯帝國的最終成型立下了汗馬功勞。

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俄羅斯民族被稱作為“戰鬥民族”,實則上很大一部分戰績要歸功於哥薩克騎兵的衝鋒陷陣,這一點,即使是俄羅斯人自己也佩服不已。但是二戰結束之後,騎兵等古老的作戰方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之後,蘇聯又是如何對待這些哥薩克人呢?

這個族群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說:沒有他們就沒有俄羅斯

當年的沙俄,為了籠絡哥薩克人,曾賦予了他們很大的自治權,然而等到二戰結束後,沒有什麼用處的哥薩克人,被“束之高閣”,同時他們相對優越的自治地位也被迫瓦解。這讓一向具有反抗精神的哥薩克人非常不爽,多次爆發反對蘇聯的行動。

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在哥薩克人的積極活動下,自由奔放的“哥薩克文化”又一度興起,他們還為此成立了“哥薩克聯盟”,為爭取本群體的利益而鬥爭。如今的哥薩克人,雖然不復當年之勇,在現代戰爭中也沒有了縱馬衝鋒的用武之地,不過哥薩克對俄羅斯帝國的忠誠,被塑造為一種愛國情懷,成為今日俄羅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