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新冠檢測呈陽性,“群體免疫”的陰謀與陽謀?

英國首相新冠檢測呈陽性,“群體免疫”的陰謀與陽謀?

號召“群體免疫”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和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網友們都機智的調侃“這新冠病毒在國外走得是高端路線,英國首相成功成為群體免疫的代言人”,而英國先前的“群體免疫”法案也是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究竟是科學還是冒險。首先來說什麼是“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又叫做社區免疫,也就是當足夠多的人對導致疾病的病原體產生免疫後,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

英國首相新冠檢測呈陽性,“群體免疫”的陰謀與陽謀?

由此可見,如果群體中有70%到80%的人或動物產生了對病原體的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因為個體之間傳播的傳染病的感染鏈被中斷了,英國大概有6000多萬人,可以推算出獲得群體免疫就需要將近4000萬人被感染。按照WHO(世界衛生組織)預估這次肺炎的死亡率是3%,那將是一百多萬人為此而犧牲,這個數據讓人無比震驚,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總死亡人數才45萬。

不少網友紛紛指責英國政府在鼓吹“群體免疫”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拿廣大民眾的生命當做兒戲。而在英國內部兩方都各持觀點,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為首,贊成“群體免疫”的認為“新冠病毒很可能會成為一種每年都會出現的季節性感染。因此,群體免疫將是長期控制這一疾病的對策”;以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聲稱“這是政府在與公眾玩賭輪盤”

病毒對中青年人的致死率是否將一直很低?

病毒感染速度是否會突然增速突破醫療系統的負荷?

當病毒變異後,獲得性免疫是否仍然有效?

這一系列相關問題,無一不在考驗公共衛生防疫系統。更關鍵的是,要實現“群體免疫”可能導致更多人死亡,如此高昂的代價社會能否承受。令人驚訝的是,無論專家們爭論的多麼激烈,英國的民眾似乎對這個事倒是沒怎麼反抗,相比於先前“養老金改革”和“教育經費改革”等引起的幾百萬人罷工遊行來說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一絲漣漪都沒激盪起來。如果你生在英國,你也可能會接受所謂的群體免疫,為什麼呢?今天我就撕破大英帝國的冷血本質。

英國首相新冠檢測呈陽性,“群體免疫”的陰謀與陽謀?


英國首相新冠檢測呈陽性,“群體免疫”的陰謀與陽謀?

300年前,英國誕生了一位叫做馬爾薩斯的牧師,這個人後來又成為了全地球的第一次經濟學家,他32歲的時候寫了一本聞名於世的著作叫做《人口論》,從而順便開創了人口學原理,那這個《人口論》究竟講了啥呢?內容可能會炸爆你的眼球,馬爾薩斯分析了全歐洲歷史後發現,人口呈指數級上漲,而食物呈線性增長,最終必然會導致人類滅絕,因此為了全人類的健康發展,必須採取限制人口的方案。聽著耳熟不,我們最愛的漫威反派大BOSS滅霸紫薯精就是馬爾薩斯理論的堅定支持者,那麼如何限制人口呢?

馬爾薩斯講主要有主動限制和被動限制兩種,主動限制包括節育、縮減給窮人的福利和鼓勵階級分化等。為什麼要限制福利還鼓勵階層分化呀?馬爾薩斯講“貧窮的原因是人口數量超過了社會資源供給量,可是人口數量超過社會資源是自然規律,你無法避免,所以不論你採用什麼政策,社會上永遠有少量的富人和大量的窮人,因此正確的做法就是啥都不幹,任由窮人自生自滅”。被動限制就是隨著人口的增長,瘟疫、災荒、戰亂會自然而來,此時政府所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讓該被消滅的自然被消滅,人口自然會恢復到適應社會發展的程度。

如此冷酷、野蠻且反人類的內容,按理說應該沒什麼正常人敢支持吧,那是我們太天真了哈。隨便舉出幾個馬爾薩斯理論的崇拜者的名字,首先便是現代進化論的創始人,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達爾文,其次便是現代經濟學界最有影響力的英國人凱恩斯,因《人口論》而改變英國體制的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每一個都是英國名垂青史的人物,基本可以說馬爾薩斯理論塑造了現代英國民眾的三觀。

當然也有很多人反對馬爾薩斯,其中最堅定的反對者就是德國人馬克思,他們在理念上是水火不容,兩人的衝突可以用一句話簡述:

馬爾薩斯認為貧窮的原因就是人太多,窮人都沒了貧窮自然也就消失了;馬克思則認為貧窮的原因是富人佔有了過多的資源,如果資源都平均分配給窮人,那貧窮就消失了,從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本質揭示了馬爾薩斯的荒謬。

英國首相新冠檢測呈陽性,“群體免疫”的陰謀與陽謀?

所以英國的癥結表面上看是傳染病防治的科學路線選擇問題,但內核其實是一個國家文化基因的問題。

話又說回來了,即便拋開國家文化基因的緣由,英國能否照搬中國的防疫方法呢?中國的防疫方案是既在“防感染”上下力氣,又在“防死亡”上下力氣,2個月的全民聯防聯控,就有數萬醫療工作者調集武漢,其中數百萬的基層群眾和數千個企業工廠參與其中。而他們沒有一個強大的政府可以一聲令下、應者雲集,以調動如此龐大的資源。根據歷史經驗,如果歐美國家直接宣佈“封城”,估計會引起大規模的抗議、集會和遊行。但是,當英國政府直接告知民眾準備失去摯愛的親人以及六成人口會被感染時,英國街頭的人就沒有那麼多了,畢竟誰也不想成為那個“幸運兒”。然後又頒佈一系列終止大型活動的措施,就可以很好地被民眾理解。果然,3月20日那天整個英國按下了“暫停鍵”,下令關閉全國所有酒吧、餐廳、咖啡廳等聚集場所,但這一次就沒有反對抗議的行為了,英國政府這次稱得上是“欲擒故縱、聲東擊西”

英國首相新冠檢測呈陽性,“群體免疫”的陰謀與陽謀?

面對全球防疫前景的不確定性,我們不必急著對其他國家的做法下結論,而是應該鼓勵各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做出不同的應對。當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類在未來找到更高效的應對方式。對此,大家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