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與丘比特的當代相逢

——觀王彥伶《意象幾何》有感

高 遠

天女與丘比特的當代相逢


初見彥伶兄新書發佈的消息,看到書名,心頭一亮。轉復思忖,繼而會心一笑。

兩年前回京時,應邀拜望彥伶兄,我們談天說地,聊中道法,主題當然離不開中西藝術。記得彥伶兄當時問我:“高先生如何看待中西藝術的各自特點?”我未多提及學術界慣延“寫意”與“抽象”,“線條”與“立體”的專門用語,只是打了一個比方:比如同樣表現“飛空”題材,我們古人的表現手法是將女子的衣裙以曲線勾勒,雲朵畫出濃重不同的各種狀態,便“輕描淡寫”、意到筆到地表現出了飛空的意境,敦煌天女飛天就是典範。而西方對於飛空的想象,是在人的身上硬生生地插上兩個翅膀,以表達飛空的理性思維,比如被西方人喻為神秘愛情象徵的丘比特就是代表。彥伶兄聽後久有沉思。今見彥伶兄著書,巧妙地“把天女與丘比特的當代相逢”以“意象幾何”表述得如此意味貼切,足以證明,他不愧是一位善於思考的優秀的藝術管理者,是當代藝術參與者中的獨特的有心人。

天女與丘比特的當代相逢

王彥伶畢業於蘭州大學物理系,後分配至北京原國營第798廠工作。他從基層紮紮實實做起,憑著深厚的專業功底和吃苦耐勞的鑽研精神,逐漸擔任起基層領導工作。這一時期業務經驗與人生閱歷的積累,為他今後轉型從事藝術管理、執掌中國最具盛名的藝術園區打下堅實的實操基礎,培養出深遠的戰略意識。2002年,鑑於時代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北京工業部門將798在內的數家企業合併,組成北京七星電子集團,798由企業轉型至文化藝術領域,王彥伶再被委任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同時,他個人也隨之“轉型”,由優秀的工程師被推上“藝術管理者”的位置,一干十幾年,成就斐然,逐步將798打造為全國標誌性藝術園區,在全球也是引人矚目。

天女與丘比特的當代相逢

王彥伶站在藝術管理者的角度,由理入藝,以物理功底解讀藝術,文不輸理,推出“意象幾何”的理念,他在《意象幾何》書中使用定語時,有意避開太過學術的“詞語”,而以一個藝術管理者的心態解讀、品評藝術。實際上他的心懷更為廣闊,他在長期積累的專業學識和豐富的藝術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融藝術戰略高度予以考量,意在搭建中西審美的互通互融平臺,展開中西藝術的對話。畫家們是使用畫筆在濃墨重彩中表現世界,作為藝術管理者的王彥伶則是“回到心中再造山”。他的目標不僅要使得外國藝術在中國繼續開枝散葉,更腳踏實地地支持中國藝術在本土愈加碩果累累,更期望中國藝術在全世界瓜瓞綿綿。這也是每一個有擔當的中國藝術管理者的意念心懷。

天女與丘比特的當代相逢

時代將他,這樣一個理工工程師推至藝術大潮。觀中國工程師眾、藝術管理者繁,但憑理工功底,融合藝術管理經驗,站在國際前沿的為數不多。王彥伶作為學術圈外的實踐派和實力派,不可或缺和忽略。這也是寫此文章的主旨之一。

科學以理性解釋自然,藝術以情感表達思想。無論是意象幾何的表達還是藝術科技的本質,歸根結底,科學與藝術本是一家。

謹祝彥伶兄新書發佈儀式圓滿成功,祝中國藝術學術理論不拘一格,如望白雲之蓬勃。

天女與丘比特的當代相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