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聲音像嬰兒卻吃人,歷史能證明它的真實性嗎?


《山海經》:聲音像嬰兒卻吃人,歷史能證明它的真實性嗎?

《山海經·南山經》有記載:“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又是一個吃人的怪獸,它的聲音像嬰兒的哭啼,經常會引誘路人然後吃掉,它的名字雖然叫蠱雕,但卻是生活在水中。

《山海經》:聲音像嬰兒卻吃人,歷史能證明它的真實性嗎?

《駢雅》中對這種動物有過記載:“蠱雕如雕而戴角。”

《事物紺珠》這樣說的:“蠱雕如豹,鳥喙一角,音如嬰兒。”

郭璞《圖贊》:“纂雕有角,聲若兒號。”

那麼,這樣的怪物真的存在嗎?

在陝西省的神木縣高兔村,有一座古墓被盜。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尊特殊的金獸,該金獸被專家們稱為“漢金獸”,考古專家們結合墓葬背景,發現該文物的形象正是匈奴人的民族圖騰——蠱雕。

《山海經》:聲音像嬰兒卻吃人,歷史能證明它的真實性嗎?

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匈奴民族歷來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他們所崇拜的圖騰文化,為何會在漢家文化典籍中體現呢?

匈奴民族與華夏民族本是同源一族,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夏朝。直至商湯建立商朝之後,夏王朝遺民的一個分支部落開始逃亡北方,並在該地定居形成了獨特的遊牧文化,從此後世便多出了一個強大一時的民族——匈奴。

《山海經》:聲音像嬰兒卻吃人,歷史能證明它的真實性嗎?

《山海經》是我國最早記錄蠱雕的典籍,這部被稱為“上古百科全書”的文化經典,的確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