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人的遷徙

通古斯一詞所指代的人群一變再變,原本僅僅是雅庫特人稱呼遠東黃種鄂溫克獵鹿人所使用,然而自沙俄勢力進入遠東後開始泛指遠東的所有黃種森林人,所以造成我們無法區分其實質含義,更有些人將東胡說成通古斯,真是在誤人子弟。實際上,通古斯人所指代的就是鄂溫克這一系的黃種人,這一族群遷徙無常其名稱一變再變,成為北亞民族的根源。

1.最早的通古斯人是扶余,在公元前二百年前,東胡一支被匈奴擊敗進入吉林東北部復國號烏丸,而東胡本是白種顏那亞人東進形成的部落集團,他們將青銅畜牧文明帶入北方蠻荒之地,組建由東胡為王族的奴隸制酋邦,他們的臣民就是此地的扶余.沃沮人,並改變了其落後的石骨器文明形態,新文明的不斷向四處拓展,這樣出現了眾多的扶余部落,而這些扶余人本發源於錫霍特山北興凱湖一帶,其中一支卒本扶余發展成後來的高句麗王朝。

2.公元三世紀中,在土默川一帶的慕容鮮卑東進遼西建立燕國,這是具有斯基泰白種血統的遊牧部落,他們已經掌握鐵器技術其騎兵號稱鐵甲雄師,在慕容廆時代四處征伐不斷打擊周圍的宇文鮮卑、烏丸、扶余、高句麗政權,將扶余擊潰導致其崩潰為東西兩部,東扶余以吉林龍潭山鹿城為都,西扶余遷徙至長春一帶。同時使高句麗遼東五女山王城被毀被迫遷都吉林集安丸都山,並掠奪十萬扶余、句麗、徒河民眾充實龍城。後東扶余又被高句麗吞併,導致扶余眾再次北逃嫩江一帶建立北扶余。

3.公元五世紀末,一支鮮卑.室韋人號勿吉南下,用兵西扶余導致其滅亡,這樣扶餘國民眾徹底被高句麗和勿吉瓜分,而東扶余後裔接著建立了沃沮國,主要在烏蘇里江一帶發展,成為高句麗政權的盟友。高句麗在好太王時代以後不斷開疆拓土成為區域霸主,在隋唐與突厥的爭霸中站錯隊,最後遭到隋唐相繼攻擊滅亡,而沃沮(安車骨)人作為先鋒也被唐朝打擊,一部沃沮人北逃進入黑龍江中上游加入靺鞨人中,成為後續黑水靺鞨、粟末靺鞨部落一員並不斷鮮卑化,而留在原地的成為白山部和弗涅部。唐中期,靺鞨與契丹聯合反唐失敗,靺鞨首領大乍榮率部東逃忽汗城建渤海國,沃沮成為渤海臣民。

4.契丹時代,耶律阿保機稱雄開疆拓土將突厥勢力從遠東和蒙古高原驅離,並東進滅渤海國導致沃沮人又一次潰逃,他們沿黑龍江西進呼倫貝爾及蒙古高原,進入高原的成為三姓蔑爾乞人成員、進入呼倫貝爾的成為烏洛渾.弘吉剌人、進入黑龍江中游的成為生女真人、進入外興安嶺及西伯利亞冰原的成為野人使鹿部落。正是因為突厥種人群的戰敗潰逃,通古斯人才有機會開始大遷徙大移民,並廣泛分佈開來為周邊民族所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