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帶到崩潰、脾氣越來越差,想平息自己的暴脾氣,寶媽這樣應對

生娃之前都幻想自己會是一個說話輕言細語、眼神溫柔、懷抱溫暖的好媽媽。然而現實是面對自家神獸的種種“劣性”,寶媽們都有“河東獅吼”的衝動!

因為新冠狀病毒疫情,4歲的韓韓每天都待在家裡,韓韓媽則居家辦公,韓韓就像一隻精力無限的小猴子,完全把家裡當作了微縮版遊樂場,沙發就是蹦床,床就是沙坑,快遞紙箱是假象敵人,而韓韓媽就像救火隊員,一邊處理被打翻的垃圾桶、 一邊還要哄孩子安靜下來睡午覺,接著再打掃洗手間裡肥皂科學實驗的殘局……暴吼聲自然也是沒停過。

帶娃帶到崩潰、脾氣越來越差,想平息自己的暴脾氣,寶媽這樣應對

本來在小空間待久了就會影響人們的情緒,再加上一系列煩心的事情,更是容易讓寶媽情緒崩潰,其實從孩子呱呱落地開始,寶媽們可謂是身經百戰,感受了諸多的崩潰瞬間。

一、寶媽帶娃的崩潰瞬間

1背奶媽媽

有不少職場媽媽,由於家庭的壓力或出於自我發展的需求,在孩子半歲以後甚至年齡更小時就需要返回職場,但又捨不得給孩子斷母乳,於是當上了背奶媽媽。每天上班之前除了要準備好孩子當天的口糧,還要帶著吸奶器、奶瓶、存奶袋、冰袋等等一大包裝備。每次都只能利用休息時間跑到洗手間,用吸奶器爭分奪秒的工作,有時遇到開會或者出差,沒有相對集中的空閒時間,不僅要忍受漲奶的痛苦,還要擔心會不會回奶,真的是讓人崩潰啊!

2房間秒變垃圾場

對於處女座媽媽或者有輕微潔癖的強迫症媽媽們來說,孩子簡直就是行走的垃圾製造機,上躥下跳的孩子一下子就能把整桶垃圾打翻在地毯上,然後開始在垃圾堆裡尋寶;剛收拾好的房間最多也只能保持幾分鐘,孩子馬上就能歡快地把床上、書桌、地板上扔滿玩具和書籍;剛給孩子換好漂亮的新衣服,下一秒馬上趴在地上表演游泳……就算是好脾氣的媽媽也不能控制住發怒的衝動!

帶娃帶到崩潰、脾氣越來越差,想平息自己的暴脾氣,寶媽這樣應對

3輔導孩子作業

網上有句名言說,輔導孩子功課就相當於寶媽的第二次投胎,當然除了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當真可以把媽媽們都氣得七竅冒煙、乳腺增生、血壓升高、內分泌失調……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湖北一位36歲的王女士在輔導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數學功課時,被氣到心梗,家人急忙將她送到醫院進行搶救,王女士稱近一年來因為輔導孩子作業,時常感到心臟不舒服,只是沒想到這次竟然如此嚴重。

寶媽帶娃的過程簡直就是一場自我修養,生活中讓寶媽崩潰的瞬間還有很多,而許多媽媽們在情緒崩潰後都會怒髮衝冠,對孩子大發脾氣,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方式對孩子會造成諸多心理傷害。

二、暴脾氣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1討好型人格

孩子如果長期遭受媽媽的語言暴力,會讓他們產生抗拒和排斥的防禦機制,而這個機制的開啟會致使孩子做事變得小心翼翼,連語言表達能力都會受到影響,變得詞不達意、結結巴巴。從性格上來看,由於長期捱罵,會讓孩子更加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尤其是在父母面前,

會隱藏自己的想法,用撒謊的方式來迎合家長,長此以往會發展成討好型人格。

帶娃帶到崩潰、脾氣越來越差,想平息自己的暴脾氣,寶媽這樣應對

2.缺乏自信

母親的暴脾氣會讓孩子變得不自信,因為語言的暴力會沉重地烙印在孩子心裡,讓他們懷疑自己,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正確的決定,也會在猶豫中停止追逐的腳步,輕易放棄心中的希望。因為刺痛的語言會不停地盤旋在他們的腦海之中,揮之不去,阻擋了他們前進的步伐。

3.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此時孩子對外界的認知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並且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為習慣都還在逐漸形成中,他們就如同一張白紙,父母的做法實際上就是孩子行事的方向與認知的天花板,父母對待負面情緒的處理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掌控模式,因此,暴脾氣的母親培養出來的孩子未來也難免擺脫不了暴躁。

生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弱者的行為,因為其蘊藏的內涵是無奈、焦慮等等無力感,為了使自己顯得強大則只能採取生氣的方式。在很多育兒書籍中都提到,“媽媽的情緒平和就是最好的教育。”就是這個道理,那麼應該怎樣做,才能化解憤怒呢?

帶娃帶到崩潰、脾氣越來越差,想平息自己的暴脾氣,寶媽這樣應對

三、想要脫離“困境”,學會化解很重要

1轉移注意力

當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情緒瀕臨崩潰時,可以強迫自己先離開現場,到客廳或者陽臺將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再返回房間,換一種方式跟孩子交流,家長需要知道暴脾氣此時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孩子不會因為你發怒,就能立刻思路清晰的做對功課了。

2自我暗示

當家長意識到自己馬上就要情緒失控時,可以嘗試在心中反問自己:“吼他一頓,有用嗎?以前吼了那麼多次,也沒有效果,何不試試心平氣和的溝通呢!”可能有些家長會說,講道理也聽不進去呀!那如果兩條路都行不通,則說明需要想辦法開闢第三條解決途徑了!可以參考孩子感興趣的領域,開發針對性的方法。

3及時彌補

如果家長最終還是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狠狠教訓了孩子一頓,事後一定要及時找孩子交流,告訴孩子父母對他的愛是深切厚重的,再指出誘發自己發怒的因素,聽聽孩子的說法,接著指出自己的暴躁應對方式不妥當,誠懇地表達出來,以免造成孩子內心更加深層的傷害。

帶娃帶到崩潰、脾氣越來越差,想平息自己的暴脾氣,寶媽這樣應對

《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講到:“對於孩子而言,假如家庭教育不好,就算是由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對他們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可見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多麼關鍵的環節,而想要達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首先家長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暴脾氣將好的教育成果毀於一旦。

今日互動話題:您在帶娃過程中,遭遇了哪些崩潰瞬間?您在化解暴脾氣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