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他沒有錢,即使你們不同意,我也一定要跟他結婚!

【北魚說】今天上網課時,講到用“即使……也……”造句,舉了如題目所示這樣的例子。

讓我想起身邊一個傻姑娘的故事。

那個不聽全世界的勸阻,硬要和窮小子結婚的女孩,後來怎麼樣了?

01

在我所有的朋友當中,面對愛情,小晶應該是最傻的一個了。

她在大學校園裡,稀裡糊塗被人表白,稀裡糊塗和那個人在一塊,然後又稀裡糊塗堅持了五六年。

在其他人看來,那個男孩不高不帥不富,截止目前也沒啥成就,不知道小晶怎麼就瞎了眼看上他了。

但即便如此,小晶仍聽不進去別人對這個男孩任何一句負面評價。


即使他沒有錢,即使你們不同意,我也一定要跟他結婚!


02

最先勸她分手的,是她的閨蜜。

大四那一年,小晶一頭悶在校園裡考研,什麼外界消息都不去了解。

而閨蜜那時則開始去大企業實習,每天風裡來雨裡去,也因此認識了不少優秀的人。

她的價值觀和婚戀觀開始慢慢發生改變。

曾經她有一段很甜蜜的校園戀情,有一個彼此相愛的男朋友。在她開始實習之後,彷彿一切都變了。

那個只知道窩在宿舍裡打遊戲叫外賣的男孩,那個對考研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男孩,那個對未來毫無規劃也沒有一點上進心的男孩,漸漸成了閨蜜向前奔跑時嚴重的阻力。

於是,在那一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結束之後,閨蜜等不及男友的結果,便和他說了分手。


即使他沒有錢,即使你們不同意,我也一定要跟他結婚!


同時,她也瞭解到,小晶的男友和她的前男友處於同一種生活狀態當中。或許男人總比女人成熟的要晚吧,他們永遠意識不到畢業之後的危機,還成天吊兒郎當的過日子。

閨蜜給小晶吹耳旁風:“你進了社會就知道,優秀的人有多少。不管你研究生考試的結果如何,現在抱著這段校園戀情不放,到時候肯定會耽誤了你自己。”

那時小晶剛戀愛一年多,閨蜜想:自己四年的戀愛都能輕易放下,更何況她這種並不算太長的戀愛關係呢?

可小晶卻搖搖頭選擇了拒絕。

閨蜜恨鐵不成鋼般地,說句“早晚有你後悔的”。與小晶的聯繫也疏遠了。


即使他沒有錢,即使你們不同意,我也一定要跟他結婚!

03

再然後勸小晶分手的,就是她的父母。

當時小晶考上了研究生。而男生卻考研失敗,還沒什麼正經工作。父母知道了,一百萬個不同意。

“你們之前的差距會越拉越大。就算他家條件不錯,我們也不會同意!更何況他家也給不了他太多支持。”

“你還年輕,之後的路還很長,還會遇到很多優秀的男孩。何必在這一棵樹上吊死呢?”

小晶開始時也乖乖聽話,主動和男孩斷了聯繫。

但後來,兩個人出於對彼此放不下的感情和濃濃的思念,又重新複合,繼續在一起。


即使他沒有錢,即使你們不同意,我也一定要跟他結婚!

04

男生在工作幾年後經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名校的研究生。小晶也在研究生畢業後,找到了一份薪水可觀且體面的工作。

這麼算下來已經五六年過去,但仍有人孜孜不倦地吹風勸他們分手。

一會兒是因為小晶工作的城市與男生並不是同一處,隨即便有了“異地戀不靠譜”的言論。“你在本地趁著年輕找一個多好啊,異地戀期間誰知道會發生什麼。”朋友說。

再又是已婚的姐妹對小晶的苦口婆心:“結婚前一定要讓男方全款買房!一旦他是貸款買的房子,你婚後就得一起和他還房貸,多慘啊!房子還不歸你。”

“什麼?這年頭了他連房子都沒買?不行不行,必須得分手!你想想這樣你得多辛苦!”

但這些話語,在小晶那裡,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她從來沒聽從任何一個人的建議,和男生分手。


即使他沒有錢,即使你們不同意,我也一定要跟他結婚!

05

小晶說:“讓我篤定選擇他的,當然所謂的初戀情結也佔一部分。但更多的原因是,我明白這個人是個怎樣的人。

那些因為房子,因為好的工作,因為有錢而結合在一起的婚姻,其實彼此之間的瞭解並不深入。當然每個人各取所需,我不做評價。但對於我而言,如果沒有愛,那就完全沒有走入婚姻的必要。

我們在一起這麼多年,彼此之間的瞭解深入骨髓。

除了他對我的好以外,最吸引我的,還是兩個人靈魂上的共鳴和思想的碰撞迸發而出的火花。

從他那裡,我能獲得安慰,能夠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和色彩更加飽滿的細節。

從我這裡,他能學習到嚴謹的生活態度,能看到我的視角下看到的另一面人生。

我們對彼此的瞭解,已經達到對方張嘴就知道會說什麼,對方伸手就知道要拿什麼的地步了。這樣的兩個人走入婚姻,不比隨便抓一個,為了車子房子而算計的人要幸福得多嗎?

況且,就憑藉我們的思想和能力,只會一時窮,肯定不會一世窮。


即使他沒有錢,即使你們不同意,我也一定要跟他結婚!

06

她官宣曬出結婚證的那一天,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

即使現在沒有錢,即使很多人都不看好,我們還是結婚了。

往後餘生,哪怕我們赤手空拳,只要在一起,就擁有與整個世界對抗的力量。


即使他沒有錢,即使你們不同意,我也一定要跟他結婚!


【作者簡介】北魚,文學碩士,海外教育工作者。認真寫文,願煮字為藥,療愈身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