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宿劉溫書齋(張喬)

不掩盈窗月,天然格調高。

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濤。

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在三國時期有很多有名的人物,比如說“五虎上將”、“五子良將”、“江表十二虎臣”等等。這些人物的知名一方面是通過小說家的塑造,一方面也是源於史家的記錄。史家記錄的事件越多,這個人物的歷史形象越豐滿,小說家也越能夠對他進行加工。而有些歷史人物並不受史家的青睞,留下的史料非常稀缺。或者依附於其他人的傳記之後,或者乾脆分散在各個傳記當中,成為一個冷門人物。三國時期就有很多這樣的冷門人物。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其中之一——史渙。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以忠勇顯”,官至中領軍

史渙這個人物的史料非常少,他有一個個人傳記是在附列於《三國志·魏書·夏侯惇傳》後的《韓浩傳》引注的《魏書》中記載的《韓浩傳》附列的《史渙傳》。就在這樣一個犄角旮旯的位置。通過這些史料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史渙字公劉,是豫州沛國人,和曹操是老鄉。史渙少年時期有任俠氣,這也是漢末三國時期很多人物具有的特質。曹操起兵的初期,史渙就跟隨曹操,他是最早一批元老,“行中軍校尉”。這裡的中軍校尉應當不是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漢靈帝設置的“西園八校尉”之一,可能是曹操新置的校尉。史渙隨同大軍東征西討,同時“常監諸將”。這或許也是曹操所置中軍校尉的職責。後轉為領軍、中領軍,與中護軍韓浩掌握中軍。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三國志》中沒有《職官志》,這對後人瞭解漢末三國時期的官制帶來非常大的困擾。根據《晉書·職官志》的記載,中領軍與中護軍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正式被確定下來(之前是領軍和護軍),在曹魏初期又設置領軍將軍和護軍將軍,在官職上應當高於中領軍和中護軍。按《宋書·百官志》的記載,在曹魏時期領軍將軍掌握內軍,護軍將軍掌握外軍。根據前輩學者的分析,這裡的內軍和外軍應該都是中軍,而非地方的軍隊。二者職責相輔相成,其中護軍將軍或者中護軍隸屬於領軍將軍或者中領軍。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但是有一點,這些記載大多都是描述曹魏時期的中領軍、中護軍的職能和地位,而非漢末建安時期。在當時韓浩與史渙的中護軍和中領軍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還是很模糊。從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的《勸進魏公》的列表中可以看到,當時的中護軍曹洪的名位高於中領軍韓浩(史渙已經去世,韓浩成為中領軍),這就不符合曹魏時期中領軍高於中護軍的制度。不過我們依然可以瞭解一個大概,史渙作為中領軍控制中軍,有一定監察權,深受曹操的信任。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射犬之戰”中擊敗眭固

發生於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四月的“射犬之戰”的知名度並不高,要遠遠落後於次年的“官渡之戰”,但小編認為“射犬之戰”的重要性同樣很重要,它可以視為曹操與袁紹的關係正式破裂的標誌,而且可以表達出一件事情,即曹操對袁紹的戰略在開始的時候是主動進攻,配合公孫瓚與黑山軍來圍剿袁紹,但是在同年袁紹成功消滅公孫瓚,解除後顧之憂,破解了曹操、黑山軍、公孫瓚三方的圍攻。這導致曹操主動發動的“射犬之戰”失去了意義。這或許是“射犬之戰”知名度較低的原因。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先說一下“射犬之戰”的大概背景。在射犬河內郡野王縣,那是張楊的地盤。當時袁紹、曹操已經隱隱形成新的對抗。張楊的立場是傾向於袁紹的,他和袁紹的關係很密切,而且和呂布的關係非常好,都是幷州出身,曹操是呂布的敵人,自然也是張楊的敵人。但是他的部將楊醜傾向於曹操,把張楊給殺了;張楊的又一個部將,曾經還是曹操的老對手,就是黑山軍出身的眭固。眭固傾向於袁紹,又把楊醜殺掉了。河內還是袁紹控制範圍內。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在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冬,曹操已經消滅了呂布,解除了徐州的威脅。他下一步就是北上襲擊鄴城,趁袁紹和公孫瓚相持的時候在戰略上取得先機。在完成這一步之前,首先要解決河內的依附於袁紹的眭固。於是曹操派遣史渙、曹仁以及於禁、樂進、張郃等人進攻眭固。眭固自己率軍向袁紹求援,與史渙相遇在犬城。史渙一舉擊潰並斬殺眭固,讓曹操順利地拿下河內。史渙這個時候是中軍校尉還是領軍,這個不清楚(領軍的官職大概是建安四年設立,到建安十二年轉為中領軍,具體時間不知道),也沒有統屬關係的明確記載不過從史料的記載順序來看,史渙應當是“射犬之戰”的主將。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官渡之戰”中襲糧

隨後袁紹擺平公孫瓚,集中力量反擊曹操,“官渡之戰”爆發。“官渡之戰”是一個影響範圍非常大的戰役,不僅僅是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擺開連營相持的部分,海還包括很多局部戰役,以及雙方對對方糧線的騷擾。袁紹頻繁騷擾曹操的糧線,迫使曹操要分出非常多的兵力保護糧車,“乃使千乘為一部,十道方行,為復陳以營衛之,賊不敢近。”而曹操也對袁紹進行了兩次成功的斷糧,最有效的一次當然是火燒烏巢,直接擊潰袁紹大軍;還有一次發生在之前,是由史渙、徐晃、曹仁等人完成的。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曹操與袁紹相持的時候,荀攸向曹操提議,袁紹馬上有一批運糧車要過來,可以令徐晃襲糧。曹操於是令史渙、曹仁、徐晃執行這個任務。史渙等人成功擊敗袁紹部將韓(荀大)(實在打不出這個字,另外還有韓猛、韓若的說法),焚燒掉這批軍糧。按照《徐晃傳》中的說法,這次襲糧的位置在故市。故市的地點存在爭議。按《讀史方輿紀要》與《元和郡縣圖志》的記載,故市在漢中牟縣西北方大概三十里,在主戰場官渡附近。史渙等人斷糧是加重袁紹主力軍隊的負擔。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但按《三國志辭典》中的說法,故市在今河南滎陽東北,在官渡以西大概五十公里。這顯然不是袁紹輸送到官渡前線的糧線。那麼袁紹的這批軍糧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呢?小編認為可能是袁紹在官渡以外佈置的另外一支奇兵,從官渡的西線牽制曹操。根據《曹仁傳》中的記載,曹仁在官渡以西的雞洛山擊敗過袁紹部將韓荀。史料記載為“大破之”,而非“破走之”。之後韓荀具體活動於什麼地方,沒有確定的記載。如果故市在滎陽東北的話,可能韓荀仍然活動於曹操軍隊的西線,這些糧草應當是為韓荀提供的。史渙等人斷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韓荀的威脅。但《曹仁傳》中又記載“雞洛山之戰”之後袁紹不敢繼續分兵,而史渙斷糧又是在“雞洛山之戰”之後。到底孰是孰非,小編不能肯定。

參與“射犬之戰”、“官渡之戰”中襲糧的冷門人物——中領軍史渙

總而言之,史渙在“官渡之戰”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後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史渙認為曹操遠征烏桓太過懸遠,打算與韓浩一同勸諫曹操,結果被韓浩拒絕。雖然曹操徵烏桓取得了勝利,但是風險也非常大。曹操回軍後反而對勸諫自己不要出征的人進行了嘉獎。可惜韓浩在建安十四年(即公元209年)去世,沒有在歷史上發揮的機會。這可能也是他聲名不顯的一個原因吧。

參考文獻:《三國志》、《晉書》、《宋書》、《讀史方輿紀要》、《中國歷史地圖集》、《元和郡縣圖志》、《三國志辭典》、《後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