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進入汛期 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提前4天

人民網北京3月28日電(初梓瑞)28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主持召開水旱災害防禦專題會商會。

會議指出,3月25日8時至28日8時,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6省(自治區)出現強降雨,累積降水量50毫米以上的籠罩面積為23.2萬平方公里,有17條中小河流發生超警洪水。依據我國入汛日期確定有關規定,今年我國入汛日期為3月28日,較多年平均入汛日期(4月1日)提前4天。

據預測,2020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極端事件偏多,澇重於旱。

鄂竟平指出,進入汛期意味著:一是進入了強降水集中期,降雨將強度更大、歷時更長,突發洪澇災害事件隨時可能發生;二是天氣形勢更加複雜多變,極端天氣事件將明顯增多,更加難以精確地作出預測預報;三是社會關注度將越來越高,突發洪澇乾旱事件及其處置極易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焦點;四是備汛時間更加緊迫,南方已正式進入防汛階段,北方備汛的時間也所剩不多,需要更加抓緊有限的時間做好各項度汛準備。

鄂竟平強調,當前水旱災害防禦還存在以下薄弱環節:一是水毀水利工程設施修復尚未全部完成;二是大江大河、重要支流和防洪城市等的超標洪水防禦預案有待修訂完善,預案措施需進一步落實;三是水庫安全度汛責任和措施落實還存在不足,需進一步強化;四是山洪災害點多面廣、防禦難度大,監測預警能力有待提升;五是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備汛工作進度有所滯後。

鄂竟平要求,突出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繃緊弦。今年年份特殊,疫情對備汛工作造成了一定影響,防汛形勢不容樂觀,務必要高度重視,清醒認識面臨的形勢,切實做好各項防範應對工作。

二是強弱項。全力推進水毀修復、汛前檢查等備汛工作,以超標洪水防禦、水庫安全度汛、山洪災害防禦為重點,全面查找、及時消除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抓緊抓實方案預案編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督促落實各項措施。

三是壓責任。把責任落實到防汛備汛全過程、各層級,落實到崗到人,量化細化各項責任,制定具體問責措施,發現問題嚴肅追責;及早公佈水庫(水電站)安全責任人名單,接受社會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