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需求層次模型

今天看綜藝《我家那閨女》上闞清子的一句話,給我帶來一絲靈感畫了這張圖:

婚姻的需求層次模型

節目裡闞清子說她自己不在乎物質,婚姻更是一種愛的陪伴。

閱盡滄桑的感覺,大概是到了一定年紀有了一定經歷會有的感覺。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婚姻的定義,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說幾點我認為的,不一定對的,關於婚姻的邏輯:

1.金字塔越往下並不代表越低層,只是追求的人越多遇到的概率越大罷了;

2.我們更容易從下往上追逐,就像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一樣,我們對婚姻的的需要有一個從下往上發展的過程;

3.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但不代表其他的需要就不重要;4.有些需要是暫時被壓抑了,有些需要可能尚未覺醒,也可能永遠不會覺醒;

5.我們人類就是很貪心,沒得到時想擁有,擁有後又想得到更多;而知足,是種難得的品質,更多時候,是一種痛苦的教訓;

6.有些人還有重來的機會,但沒有人可以不付出任何代價;

7.有些人不是不夠愛你,而是TA壓根兒就不會愛任何人;別在這類人身上浪費時間;

8.婚姻本質上是反人性的,而經營婚姻,需要的是與人性共處的智慧;

9.可以不要吸引只要陪伴嗎?可以,但你不甘心;可以不要陪伴只要吸引嗎?可以,但你會厭倦;生活需要經得起時間砥礪的東西,而快樂,需要剎那煙火般的絢爛;

10.認識自己、成長自己,在你還沒學會與自己相處之前,別想著與他人相處甚歡;and,永遠要求自己,莫苛求他人。

最好的婚姻,不在於長久的陪伴,而在於成就彼此的成長,這是我認為的最好的婚姻。

原創不易,求轉發,覺得好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