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事物是事物的客觀屬性還是人為的主觀標準?如何判斷?

幾米光陰_


大家好,大學老師前來答題。“新舊”是事物的客觀屬性還是人為主觀標準?這個問題很像是哲學政治學相關的作業。不過沒關係,如果是作業希望題主能夠了解回答這種問題的基本思路。

第一,“新舊”是相對概念,新事物相對於舊事物而存在。

相對概念的關鍵點在於:新事物與舊事物的相互依存關係。如果舊事物消失,所謂新事物也不復存在。那麼新事物去哪兒了呢?它有很大的可能變成舊事物,而比它更“新”的事物,替代了它從前的位置。所以,“新”與“舊”作為互相依存的相對概念,與時間有密切關係。


第二,“新”與“舊”作為事物的某一屬性,與時間關係密切。

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為舊事物的存在;當舊事物結束了自身的生命週期,新事物變改變了自身“新”的屬性,變成舊事物。你問,此時的“新”和“舊”是客觀屬性麼?是。但是與人無關麼?有關,但不是人的主觀標準。與人有關,是恰巧某一代人處於該時間範圍內。

舉個簡單的例子,從媒介的迭代來看。在發明電視機之前,報紙、雜誌和電臺,三分天下。如果把報紙和雜誌歸類為紙媒,那麼紙質媒介稱霸江湖很久。在電視機發明之後,電視作為新興媒介,一度被成為“新媒體”。這對成長於互聯網的一代來說,匪夷所思。因為在他們眼中,電視作為媒介已經是“老掉牙”的事情。所以,相對於紙質媒介來說,電視是新媒體;相對於電視來說,互聯網媒介是新媒體。

但是這種新與舊,是人的主觀標準麼?非也。這只是某一代人剛好經歷了這個時期,從而在這一代人的認知中,新媒體是電視或者互聯網。換句話說,事物的新舊,只能由時間決定;而不是人的主觀標準。



第三,人的主觀標準能決定什麼呢?

與時間線無關的屬性。比如,好或者壞?這是要結合人這個主要因素來談。因為沒有人的主觀願望,就不存在評價體系,就無法定義好或者壞。所以,在討論人的主觀評價時,需要討論的是評價體系;一旦有客觀因素進入(例如時間、空間等),那就不是主觀標準,而是有客觀因素影響的屬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另:如果題主真的是學生,作業一定要自己做啊。


大家好,我是不長胖,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老師。專注回答醫學教育、科研、信息傳播。歡迎關注留言互動。感謝閱讀。


喝奶茶不長胖


新和舊,本身就是相對的。

應該用辯證和哲學的觀點來回答這個問題。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起源。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先有樹,還是先有花。先有男人,還是先有女人?恐怕真的不好回答。

書老知識不老,比如《周易》,刊載易經理論的古籍,歷代恐怕浩如煙海,但是不管多老的書,只要是易經的內容,都散發著時代的,科學的,經典的光芒。研究易經的大有人在,但是真正通透的又有幾人?

新書不一定都是新知識,翻版的,盜版的,改版的,換湯不換藥的,比比皆是。

幾千年古墓挖掘出的植物種子,依然能生根發芽,種子可以說是老種子,舊種子,但你能說長出來的植物是舊植物嗎?顯然不是的。

大詩人藏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死去的是肉體,活著的是精神。

死去的是舊的,老的,但精神是永在的,死去的人永遠是新的。活著的,相比死去的,是現實的,因為沒有對社會做貢獻,甚至危害社會,即使肉體存在, 但精神已經不在,相比而言,他是更舊的事物,因為,他是有期限的,是戛然而止的,是沒有人記住的,那麼他即便活著,也是舊的了。

萬物輪迴,新老交替,世界如此罷了……



博聞天下高


新舊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新事物可以發展成舊事物,舊事物也可以發展成新事物。新舊事物是在對立中統一,在統一中對立。所以看新事物必順在舊事物的基礎上,用發展的現點,矛盾的觀點看其事物的內部聯繫及規律性。不能用孤立,片面靜止的觀點看新舊事物。新事物是孕育在舊事物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時時留心,處處注意。綜上所述,判別新舊事物是從事物的客觀屬性夾判定,而不是從人為的主觀標準來判別。


劉海1688


新舊事物,都是一種客觀事物。而人們對這種事物做出的所謂新和舊的判斷,就變成了一定的主觀標準!因為新和舊都有一定的相對性,這種相對性是人們自己選擇的!有一定的主觀性!如果沒有人,沒有人的參與,事物就是事物,何來新舊之分?!


穆文子


這個問題中的“新、舊”也要看何種情況啊,是主觀上的還是客觀上的。

像衣服的新舊一般是客觀的,關係的新舊(新、老)就是主觀的。

對於新舊的判斷是主觀還是客觀的標準要看是客觀存在變化還是內心感受的變化。


慕華清秋


事物的發展不以人的意識為之轉移。新舊事物是事物的客觀屬性,是存在於人腦中的客觀反映。簡單來說,絕大多數時候,人的主觀意識並不能完全影響到一個事物的新舊更替,因為發展是必然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