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相關高考考點及預測考題

新型冠狀病毒席捲而來,作為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很可能被納入2020高考的命題範圍。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了部分科目涉及到疫情的高考考點及考題預測,供考生學習參考。


語 文


【考向預測】

1、在現代文閱讀部分,有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可能會出現在實用類文本和論述性文本閱讀中。實用類文本可能涉及醫學領域的科技文獻,論述類文本可能涉及評論或新聞報道。2、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可能會選取一些與瘟疫或中醫藥相關的詩詞或古文,弘揚中華民族戰勝疫病的勇敢精神和科學態度。

3、在作文部分,既可能圍繞戰勝疫情的主題命制任務驅動型作文,也可能選擇倡議書、感謝信等應用文體。


【考題預測】

(一)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2003年,有一個詞語讓人們聽起來一度感到恐慌,那就是“非典”。這種疾病並非2003年才新出現,也並非中國才有。在此之前,人們對“非典”十分陌生,加之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體是以前從未見過的新的病毒,面對突如其來的流行疾病,人們顯得束手無策。沒有現成的治療方案;沒有有效的冶療藥物,傳統的抗菌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沒有有效的預防手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隔離。

“非典”是非典型性肺炎的簡稱。開始發作時有流感一樣的症狀,如發燒、咳嗽、頭痛等;但體溫一般超過38度,多為乾咳少痰,偶有血絲,有時伴有畏寒。感冒一般沒有肺炎的跡象,而“非典”有明顯的肺炎跡象。但它又不同於由肺炎鏈球菌等常見的細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等典型性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體、衣原體、腺病毒或其他較不尋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它的傳染力強多了。除了上述症狀外,“非典”還伴有關節痠痛、乏力、腹瀉,有時胸悶、氣促或明顯呼吸窘迫等症狀。

各國科研人員通力合作,終於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體。這種病毒能在人體內繁殖,傷害自身組織,破壞免疫系統,也可能引發無數併發症,致使患者的病情急劇惡化。它可以在體外存活3-6小時。現在的證據顯示,“非典”是經飛沫傳播的,病毒在飛沫(口水珠)內。由於水珠比空氣重,所以病毒只會停留在1米範圍內的物體表面;另外,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接觸已有病毒的物體表面,然後接觸自己的黏膜(眼、口、鼻),也會感染。“非典”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2-12天(通常為3-5天),潛伏期的患者一般不會傳染,病症一般會維持10-14天。

“非典”並非無法可療。事實上,現階段醫學已有新突破,在治療過程中已獲很高的成功率。專家認為,保持環境空氣的流通;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心情愉快;加強鍛鍊,增強自身的免疫能力;儘量不與病人接觸,是可以有效地預防“非典”的。對未知的恐懼,莫過於人群對出現流行病的反應那樣,表現得淋漓盡致,當流行疾病的原因不明時尤其如此。隨著對“非典”的深入瞭解,人們的恐懼感會慢慢降低,正如人們對艾滋病的恐懼一樣。

(1)下列對“非典”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非典”也是一種肺炎,它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體、衣原體、腺病毒或其他較不尋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

B.“非典”發作時是既有流感的一般症狀,也有典型性肺炎的跡象。

C.流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帶痰,而“非典”引起的咳嗽不帶痰;典型性肺炎沒有傳染性,而“非典”有很強的傳染性。

D.“非典”病毒是經過飛沫傳播的,它的潛伏期一般為2-12天。


(2)有關“非典”治療和預防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非典”是可以治療的,而且治癒率很高。

B.與患者保持1米以上的空間距離,就完全可以免遭感染。

C.儘量不接觸病人,保持空氣流通,勤洗手,可以有效地阻止病源的傳播。

D.保持心情愉快,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可以有效地預防“非典”病毒的感染。


(3)根據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發燒、咳嗽、頭痛、乏力、腹瀉、胸悶等症狀,可以確診為“非典”。

B.健康人進入非典病人呆過但離開超過6個小時以上的房間,一般不會被感染。

C.“非典”病毒不會浮游在空氣之中,所以一般不會通過空氣傳播。

D.“非典”患者在15天內病情沒有惡化,一般不會有生命危險。


答案:(1)C; (2)B; (3)A

解析:

(1)“非典”這個詞在文中屬於重要詞語,關於“非典”的信息,散見於全文。“非典”是少痰,並非無痰;典型性肺炎有傳染性。

(2)“非典”還可以間接感染。

(3)推斷題一般都具有較強的迷惑性,在整個實用類文本閱讀中屬於較難的題型。此題A項中“確診”一詞不當。


二、古詩文閱讀與賞析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後面各題。

除夕

【唐】來鵠

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作此詩時身為宰相,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屠蘇:藥酒名。

(1)下列對詩的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兩項是( )

A. 兩首詩都以中國的傳統節日為題,但抒發感情不同,來詩表達的是虛度年華的悔恨和遠離故土的思念之情;今朝教育網收集;王詩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樂觀自信的心態和喜悅的心情。

B.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是指最讓人哀愁的是伴著陣陣報曉的雞鳴,憔悴的人兒又迎來了春風。“又”字表達詩人漂泊他鄉的時間之長。

C. 王詩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金雞報曉,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春節的歡樂氣氛。

D. 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E. 王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2)“又將憔悴見春風”和“春風送暖入屠蘇”在處理景與情的關係時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

(1)AC

(2) 相同:這兩句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差異:①“又將憔悴見春風”借樂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發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②“春風送暖入屠蘇”則以樂景寫樂情,通過新年熱鬧的場景抒發詩人愉快的心情。

【解析】

1.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綜合考核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題目,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題中A項,“來詩表達的是虛度年華的悔恨和遠離故土的思念之情”說法錯誤,這首詩沒有表現虛度年華的悔恨。C項,“金雞報曉”是來詩的內容,王詩中沒有這一細節。

2.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具體的手法,然後詩歌的內容解釋,然後分析藝術效果。此題要求分析情景關係,相同點是借景抒情,不同點主動點注意景和情是映襯還是反襯,由詩句“又將憔悴見春風”借樂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發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屬於反襯;“春風送暖入屠蘇”則以樂景寫樂情,通過新年熱鬧的場景抒發詩人愉快的心情,屬於正襯。


三、作文押題與高分範文(素材)

【作文預測】

對2020年的春節,人們的感受不一。有人覺得年味太淡,完全沒有過年的氣氛,不能四處走動,比較壓抑。有人認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安靜待在家中,而且親情和家庭氛圍更濃了,這樣過年別有意義。對此,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高分範文】

這個春節,我們以“靜”致敬

沒有春節不是流動的,也沒有春節不是走動的。這是以往中國人過春節的常態,熱熱鬧鬧、走親串戶、朋友相聚,動起來的春節被視為祥和、歡樂的時節。

然而,這個春節,真的不一樣。一個現實原因就是,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疫情還在持續,全國人民為此揪心。應該以什麼樣的狀態與心態,過好這個春節,值得我們細細思量。春節的流動、拜年的走動、廟會的人頭攢動,這些人們已經習慣了的過年方式,在這些日子裡恐怕需要改一改了。

此時,“動”的年節莫若“靜”的歲月。人們越是大規模流動,越是大範圍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傳染的概率。走動起來還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難看透其中的得失,既為人也為己。事實上,不走動也能過好年。技術發達了,信息拜年、視頻祝福、在線聚會,都不失為一種時尚,那些以往通過面對面完成的新春祝福,藉助雲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邊,過年禮儀一樣也缺不了。

此時,“動”的腳步莫若“靜”的心意。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各條戰線上的“勇士”都已經動起來了,他們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這樣一種方式過了個“動”的年,是真正的大無畏。相反,對普通人來說,如無特殊情況,宜靜不宜動,什麼自駕跨城回家、什麼一定上門拜年、什麼提前安排好的聚會等等,都不妨在冷靜且理性地審視下做個宅男宅女,不遠行、不扎堆、少聚會。現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離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實際行動護佑早日戰勝疫情。

此時,“動”的衝動莫若“靜”的責任。正視才能重視。充分認識人員流動對疫情防控的難度、充分認識人員聚集對疫情防控的壓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過年與抗疫的辯證關係。現在,不少地方已經動起來,或是響起村裡大喇叭,“各過各的節,沒事別瞎串”;或是群發提示信息,“春節在家發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順口溜,“出門就把口罩戴,切莫隨意亂吐痰”……這樣的“動”不是衝動,這樣的“動”既是行動又是保護,因為此刻,每個人的“靜心”“靜態”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對防病防疫盡的一份責任。

時間不等人!時間屬於奮進者!我們正在全力與病毒賽跑、與疫情賽跑,也一定會戰勝病魔、戰勝疫情,需要爭分奪秒、眾志成城。每個人都是主體,每個人都有義務,每個人都應該以“靜”致敬那些堅守的、“逆行”的英雄們。如此,我們一定會風雨無阻向前進。


數 學


考點預測】

高考相關數學試題的考查,可能會體現在統計與概率上。如考查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古典概型概率公式等。也可能會從各地防控措施、防控物資生產調配等信息出發,考查方程不等式或函數等綜合性問題。

考點:線性規劃的實際應用、根據線性規劃求最值或範圍、線性規劃問題的最優整數解問題


【考題預測】

(一)求線性函數在可行域上的最值問題

(二)計算古典概型問題的概率、求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


英 語


【相關詞彙】

新型冠狀病毒 novel coronavirus

呼吸道疾病 respiratory diseases

禽流感病毒 avian influenza virus

密切接觸者 close contacts

潛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疑似病例 suspected case

確診病例 confirmed case

得肺炎 get/catch pneumonia

接受醫學觀察 under medical observation


流行病學調查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病毒爆發 virus outbreak

遏制疫情爆發 contain the outbreak

嚴格隔離政策 strict isolation policy

攜帶病毒 carrying the virus


超級傳染源 superspreader

醫療費用報銷 reimbursement for medical expenses

中國大部分地區口罩供應緊張 tight supplies in large areas of China

人傳人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醫務人員感染 infection of medical worker


【考點預測+解析】

1、“冠狀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英文怎麼說?

coronavirus /kəˈronəvaɪrəs / 冠狀病毒

這個詞,可分解為兩部分:

corona:冠狀物 (我們所說的 “日冕” 與 “光圈”,也是這個詞)

virus:病毒

【例句1】Before this outbreak, six coronaviruses had been identified in humans. Four caused relatively mild cold-like symptoms while the other two, Sars and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 can be fatal.

此次疫情爆發之前,已知的人類冠狀病毒有6種。四種引起相對輕度的類似感冒症狀,而另外兩種——非典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可能致命。


2、“新型冠狀病毒“英文怎麼說?

“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是 novel coronavirus

這裡的 novel 不是“小說”

而是一個形容詞,表示“新型的”

比如 a novel feature(新特性)


3、其他常用詞彙解析

①fatal /ˈfeɪtl / :a. 致命的;毀滅性的;災難性的 (對於目前的狀況來看,這的確是很喪的一個詞兒!)

②infectious disease/ ɪnˈfekʃəs dɪˈziːz / :傳染病

infectious /ɪnˈfekʃəs /:a.傳染的 由 infect (v. 傳染;感染)+ ious(形容詞後綴)構成

infect / ɪnˈfekt /:v. 傳染;感染 由 in (進入,使......)+ fect (做) 構成 ——咱可以想一下兒:傳染或感染,不正是有害物質或病毒,侵入體內,對健康的肌體做壞事兒——進行破壞嗎?

infection / ɪnˈfekʃn /:n. 傳染 由 infect + -ion (名詞後綴)構成

③pneumonia / nuˈmoʊnɪə / n. 肺炎

這個詞,是由 pneumon- (肺)+ -ia (疾病名詞後綴)構成


4、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

①the air by coughing and sneezing

經由空氣傳播,比如咳嗽、打噴嚏

②close personal contact, such as touching or shaking hands

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傳播,比如觸摸或者握手

③touching an object or surface with the virus on it, then touching your mouth, nose, or eyes before washing your hands

通過觸摸物品或感染病毒的用品表面傳播,原因在於沒洗手就觸摸嘴、鼻和眼睛

④rarely, fecal contamination

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就是通過糞便傳染


5、如何預防“冠狀病毒”

① Clean hands with soap and water or alcohol-based hand rub.

用肥皂或者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②Cover nose and mouth when coughing and sneezing with tissue or flexed elbow.

咳嗽或打噴嚏時,用面巾紙或屈肘捂住口鼻。

③Avoid close contact with anyone with cold or flu-like symptoms.

避免跟有感冒或流感症狀的人密切接觸。

④ Thoroughly cook meat and eggs.

將肉類和雞蛋徹底煮熟。

⑤Avoid unprotected contact with live wild or farm animals.

避免在未加防護的情況下接觸野生動物或家畜。


生 物


【考題預測】

【以下1-5題來源於華士高中生物組(ID:hsgzswz),特致感謝!】

1.酵母菌與冠狀病毒都有( )

A.擬核 B.核糖體 C.細胞膜 D.核酸

【答案】D


2.冠狀病毒是一種致病性很強的RNA病毒,下列關於該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完整的細胞結構

B.可利用自身的核糖體合成蛋白質

C.能在宿主細胞中增殖

D.特有的鹼基為胸腺嘧啶

【答案】C


3.下列關於冠狀病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各種抗菌素對它都沒有殺傷作用

B.它是一類分子生物,由蛋白質和RNA構成

C.它只有侵入人體活細胞內才具有生命活動

D.將冠狀病毒的核酸徹底水解後,可得到5種鹼基、1種五碳糖、一種磷酸

【答案】D


4.中東地區呼吸綜合徵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感染者多會出現嚴重的呼吸系統問題並伴有急性腎衰竭,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冠狀病毒沒有細胞結構

B.冠狀病毒的遺傳物質是核酸

C.通過體液免疫可徹底清除冠狀病毒

D.腎衰竭會導致代謝廢物在體內積累,引起內環境穩態失調

【答案】C


5.2020年初,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經檢測發現這場肺炎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引起。請回答下列樣問題:

(1)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內,首先要突破保衛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人人都有,也不針對某一類特定病原體,因此叫做______免疫。

(2)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後寄生在宿主細胞中,_____能識別被寄生的寄主細胞,並與之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狀病毒被釋放出來,而後會被_ __(填“細胞”或“體液”)免疫產生的_____所凝集,使之失去侵染能力,最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3)當同種抗原第二次入侵人體時,_______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進而產生更快更強的免疫效應。

【答案】(1)非特異性 (2) 效應T細胞 體液 抗體 (3) 記憶細胞

化 學


【考點預測】

新型冠狀病毒來襲, 春節該期間人員流動大,而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方式,藉著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能引發感染。然而,冠狀病毒在環境裡並不是無堅不摧。

根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在記者會上透露:新型冠狀病毒怕酒精、不耐高溫,56℃持續30分鐘,冠狀病毒就死亡了。按照以往對冠狀病毒的經驗,乙醚、75%乙醇、含氯的消毒劑,還有過氧乙酸等,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1、84消毒液——次氯酸鈉溶液

1984年,地壇醫院的前身北京第一傳染病醫院研製成功能迅速殺滅各類肝炎病毒的消毒液,經北京市衛生局組織專家鑑定,授予應用成果二等獎,定名為“84”肝炎洗消液,後更名為“84消毒液”。

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鈉(NaClO)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1.1%—1.3%,其主要作用是殺滅腸道致病菌、化膿性球菌和細菌芽孢。適用於一般物體表面、白色衣物、醫院汙染物品的消毒。

NaClO具有強氧化性,作漂白劑,其漂白原理是NaClO水解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次氯酸)。HClO是一種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要弱。但其具有強氧化性,能夠將具有還原性的物質氧化,使其變性,因而能夠起到消毒的作用。空氣中的 CO2(二氧化碳)溶解於NaClO溶液中可以與NaClO參加反應得到具有漂白性的HClO。

①化學反應方程式為:NaClO+CO2+H2O=NaHCO3+HClO

新型冠狀病毒相關高考考點及預測考題

②使用方法問答:

Q1:如何對家裡的地面、桌面,以及寶寶的玩具表面進行消毒?

A:首先,在超市或藥店購買84消毒劑,然後取1份消毒劑,加入99份冷水(不要用熱水),得到濃度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然後,用專門的抹布沾取溶液擦地、擦桌子、擦玩具表面。等待不少於15分鐘的時間後用清水再擦拭,去除殘留消毒劑。

地面需要定時清潔,養寵物的家庭要增加清潔次數,並保持地面乾爽。

可以蒸煮的玩具,例如寶寶的咬膠,單獨清洗後煮沸或使用消毒蒸鍋,至少15分鐘。

能耐受酒精消毒的玩具,或者金屬表面,可以使用75%酒精棉片擦拭。

Q2:如果地面、桌面有嘔吐物等明顯的汙染,應該怎麼進行消毒?

A:依然使用84消毒液,但濃度和上面有所不同。

取1份消毒劑,加入49份冷水(不要用熱水),得到濃度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用於消毒被嘔吐物、排洩物或分泌物汙染的表面或物件。

Q3:如何對水杯、碗筷等餐具進行消毒?

A:首先,徹底清洗,去除粘在上面的食物殘渣。如果有家用的碗筷消毒機,可以直接使用高溫消毒模式,注意溫度一定要大於56℃,時間持續30分鐘。

如果家裡沒有消毒櫃,清洗後可以直接煮沸消毒,至少15分鐘。

當然,也可以使用有效氯為25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鐘後,再用清水洗淨。

③燃爆危險:該品不燃,具腐蝕性,可致人體灼傷,具致敏性

④在使用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

●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與腐蝕性,必須稀釋以後才能使用。

●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與腐蝕性較強,最好不要用於衣物的消毒,必須使用時濃度要低,浸泡的時間不要太長。

● 84消毒液是一種含氯消毒劑,而氯是一種揮發性的氣體,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須加蓋蓋好,否則達不到消毒的效果。

●不要把84消毒液與其他洗滌劑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為這樣會加大空氣中氯氣的濃度而引起氯氣中毒。

●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

●本品對金屬有腐蝕作用,對織物有漂白作用,慎用。

●本品對皮膚有刺激性,使用時應戴手套,避免接觸皮膚。

●本品宜現用現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熱水稀釋。

●使用時最好戴手套。


2、過氧乙酸

過氧乙酸又名過醋酸,分子式C2H4O3,分子量76.無色透明液體,呈弱酸性,易揮發,有刺激性氣味,可溶於水或乙醇等有機溶劑。為強氧化劑,腐蝕性強,有漂白作用。性不穩定,易解,遇熱、強鹼、有機物或重金屬離子等分解加速。完全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具有酸的通性,可分解為乙酸、氧氣。

過氧乙酸的合成原料為冰醋酸、硫酸、過氧化氫。被硫酸處理過的冰醋與過氧化氫混合後,過氧化氫中的一個氫被冰醋酸中的乙酰基置換,形成過氧乙酸。

過氧乙酸不穩定,降解產物為冰醋酸和過氧化氫。因此,過氧乙酸為混合水溶液,除含主要成分過氧乙酸,另含過氧化氫、冰醋酸、硫酸等。市售過氧乙酸濃度一般為20%.

①製備的方程式 :

CH₃COOH + H₂O₂=CH₃COOOH + H₂O

新型冠狀病毒相關高考考點及預測考題

②對微生物的殺滅作用

過氧乙酸屬高效消毒劑,過氧乙酸的氣體和溶液都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能殺滅細菌繁殖體、分枝桿菌、細菌芽胞、真菌、藻類及病毒,也可以破壞細菌毒素。其殺菌作用比過氧化氫強,殺芽胞作用迅速。

③適用範圍

可用於食品工業器具,醫療器械及其它醫療用品的消毒。玻璃、塑料、搪瓷、不鏽鋼、化纖等耐腐蝕物品一般均可用過氧乙酸消毒。也可用於消毒地面、汙水、淤泥等。低濃度過氧乙酸溶液及其氣霧劑可用於消毒橡膠製品、棉紡織品、水果蔬菜及皮膚等。

④實際應用

過氧乙酸可通過浸泡、噴灑、噴霧、擦拭的方式對物品進行消毒。對細菌繁殖體汙染物品的消毒,用0.1%(1000mg/L)過氧乙酸溶液浸泡15min;對肝炎病毒和結核汙染物品的消毒用0.5%(5000mg/L)過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對細菌芽胞汙染物品的消毒用1%(10000mg/L)過氧乙酸溶液浸泡5min,浸泡30min滅菌。  

市面上銷售的過氧乙酸為加有穩定劑的過氧乙酸水溶液,濃度一般為20%,消毒前稀釋至使用濃度。另一種劑型為二元包裝型:過氧乙酸穩定性較差,但合成過氧乙酸所用的冰醋酸、硫酸與過氧化氫等原料卻比較穩定,因此,將加有催化劑硫酸的冰醋裝於一瓶,將過氧化氫裝於另一瓶,兩瓶配套出售。臨用前,將兩瓶液體混勻,靜置2h以上,即可產生預定濃度的過氧乙酸。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⑤使用注意事項

●因過氧乙酸溶液不穩定,應貯存於通風陰涼處,用前先測定有效含量;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配製稀釋液,稀釋常溫下保存不宜超過兩天。

●過氧乙酸對金屬有腐蝕性,配製消毒液的容器最好用塑料製品;配製過氧乙酸時忌與鹼或有機物混合,以免產生劇烈分解,甚至發生爆炸。

●高濃度藥液具有強腐蝕性、刺激性,使用時謹防濺到眼內,皮膚上。如不慎濺到應立即用水沖洗。

●金屬器材與天然紡織品經浸泡消毒後,應儘快用清水將藥物沖洗乾淨。燻蒸消毒後,應將有關物品刷淨,或用溼布將沾有的藥物擦淨。


3、醫用酒精

醫用酒精是指醫學上使用的酒精,醫用酒精的純度有多種,常見的為95%和75%。

新型冠狀病毒相關高考考點及預測考題

75%的酒精用於消毒。這是因為,過高濃度的酒精會在細菌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阻止其進入細菌體內,難以將細菌徹底殺死。若酒精濃度過低,雖可進入細菌,但不能將其體內的蛋白質凝固,同樣也不能將細菌徹底殺死。

要使蛋白質變性,就要讓蜷曲、螺旋的蛋白質分子長鏈舒展、鬆弛,其中關鍵是破壞形成蜷曲和螺旋的各種力。酒精分子有兩個末端,一端是憎水的(一C2H5),可以破壞蛋白質內部憎水基團之間的吸引力;一端是親水的(一OH),但它難以破壞蛋白質外部的親水基團之間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水分子雖然可以鬆弛蛋白質親水基團之間的吸引力,但它即使鑽進細菌內部,也無法破壞其蛋白質中憎水基團之間的吸引力。所以,純酒精或水都不足以使細菌內的蛋白質變性,只有酒精和水共同存在,同時使保持蛋白質幾何形狀的各種吸引力鬆弛,蛋白質才會失去生理活性。因此,只有一定濃度的酒精溶液,才能達到良好的消毒殺菌目的。

①酒精消毒相關問答

Q:出門在外,在沒有肥皂和水的情況下,應該怎麼做好手的消毒?

A:可以使用含60%以上乙醇(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加熱消毒。

注意:氯己定(洗必泰)不能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也是FDA禁止在日用清潔產品中添加的抑菌成分,購買免洗洗手液之前請千萬看清楚有效成分。

Q:如何對水杯、碗筷等餐具進行消毒?

A:首先,徹底清洗,去除粘在上面的食物殘渣。如果有家用的碗筷消毒機,可以直接使用高溫消毒模式,注意溫度一定要大於56℃,時間持續30分鐘。

如果家裡沒有消毒櫃,清洗後可以直接煮沸消毒,至少15分鐘。

當然,也可以使用有效氯為25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鐘後,再用清水洗淨。


【考題預測】


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以下是人們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時的一些認識,你認為符合科學道理的是(  )

A.家庭消毒時,消毒液越濃越好

B.吸菸、喝酒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C.應經常保持室內清潔衛生和通風

D.必須每天吃藥,補充人體所需化學物質

2.雙氧水(即過氧化氫H2O2)因產物沒有汙染而被稱之為綠色消毒劑,可用於家庭消毒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列有關其說法正確的是(  )

A.雙氧水和水一樣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B.雙氧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

C.雙氧水的分子比水分子多一個氧元素

D.雙氧水分解產生氧氣,說明在雙氧水中原來就含有氧分子


3.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公共場所可用0.5%的過氧乙酸[化學式為C2H4O3]溶液來消毒,要配製0.5%的過氧乙酸溶液1000g,下列方法中正確的是(  )

A.稱取0.5g過氧乙酸、溶於l00g水中

B.稱取5g過氧乙酸、溶於995g水中

C.稱取0.5g過氧乙酸、溶於1000g水中

D.稱取50g過氧乙酸、溶於950g水中


4.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教室噴灑過氧乙酸溶液後,室內充滿過氧乙酸氣味,這說明(  )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C.分子很小 D.分子間有間隔


5.近期,突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過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其分子結構如圖所示.有關過氧乙酸的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過氧乙酸分子的化學式為C2H4O3

B.其相對分子質量為76

C.C,H,O3種元素的質量比為2:4:3

D.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


6.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消毒劑--過氧乙酸是無色液體,易溶於水,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有腐蝕性,對人的眼睛、皮膚、黏膜、上呼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易分解,易爆炸.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過氧乙酸的物理性質是:________________;

(2)用過氧乙酸進行消毒時,消毒人員應採取的防護措施是(要求答兩點):____________;

(3)儲存、運輸過氧乙酸時要注意的事項是(要求答兩點):_________________。


7.自從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來,一些醫用消毒劑走進了百姓家。過氧乙酸(C2H4O3)是一種高效消毒劑。請根據過氧乙酸的化學式(C2H4O3)回答:

(1)過氧乙酸由_________種元素組成,屬於_______物.(填“化合”或“氧化”)

(2)過氧乙酸的相對分子質量;

(3)過氧乙酸分子中各原子個數比;

(4)過氧乙酸中各元素的質量比;

(5)過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


8.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學以致用,現需溶質質量分數為0.5%的過氧乙酸對地面、牆壁、門窗進行消毒.請根據你學過的“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方法,配製0.5%的過氧乙酸.

(1)實驗用品

水(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g/cm3);

密度為1.0261g/cm3,溶質質量分數為20%的過氧乙酸:

量筒(1000mL)、10L塑料桶、竹棍(或木棍),口罩、眼鏡、橡皮手套.

(2)實驗(配製)步驟

①計算配製比例:將200mL20%的過氧乙酸(密度為1.0261g/cm3)稀釋為0.5%的過氧乙酸,需加入水的體積為_________mL;過氧乙酸與水的配製比例為 _________(體積的整數比).

②戴好防護用品,因過氧乙酸有________性:

③用量筒量取200mL20%的過氧乙酸倒入塑料桶中,按比例兌水,用_____________攪拌後,蓋好桶蓋待用.

(3)請根據你學過的“(某些)金屬能與(某些)酸反應”的有關知識思考分析:

①過氧乙酸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鐵器皿盛裝,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A 3.B 4.B 5.C

6. (1)無色液體,易溶於水,有強烈刺激性氣味;

(2) 戴手套、戴口置、戴防護眼鏡等合理答案(任填其二);

(3)放陰暗處、避免碰撞、不能放在易燃物附近、密封等合理的答案即可(任填其二).

7. (1)三 化合

(2)76

(3)2:4:3

(4)C:H:O:N=12×2:1×4:16×3=6:1:12

(5)31.6%

8. (2) 8003.58 1:40

②腐蝕

③木棍

(3)④不能 與鐵反應


歷 史


考點預測】

1、中國古代疫病防治

【背景】

(1) 處於由盛轉衰時期,政治腐敗,社會動盪

(2) 小農經濟佔主導

(3) 戰爭頻發,氣候異常,新型傳染病增多,疫病大規模爆發

(4) 思想觀念落後、愚昧

(5) 醫學家深入研究

【特點】

(1) 總說

① 發現傳染現象較晚

② 受宗教影響,有一定迷信色彩

③ 科學性與迷信交織

④ 受道德影響明顯

(2) 階段特徵(歷史沿革)

① 漢代至隋代,瘟病學說以內科理論為基礎

② 宋元以來,瘟病與傷寒從論症和治法等方面區分開來

③ 明清時期,瘟病學說逐漸形成體系

(3) 積極

① 由臨時性到常態化、制度化

② 由以民促官到政府主動介入

③ 中央政府由缺位到主導

④ 由帶有封建迷信色彩到日益重視科學防治

(4) 消極

① 政府應對消極

② 防疫重點主要集中在災後賑濟救助

③ 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

④ 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

【影響】

(1) 積極

① 一定程度上防控了疫情,緩和了社會矛盾

② 擴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間的影響,增強了道德約束力

③ 一定程度上推動防疫措施的普及

④ 推動了早期公益事業的產生

(2) 消極

① 迷信使人們長期以來無法科學認識傳染現象

② 導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會動盪

【措施】

(1) 政府減免稅收,發放錢賑濟災民

(2) 針對疫病施醫送藥,採取隔離措施避免疫情擴散

(3) 齋戒祈禱趨避疫病

(4) 民間醫生與儒生救助災民


2、中國近代疫病防治

【背景】

(1) 政府措施得力且應對方法科學有效

(2) 吸取國外先進科技並有創新突破

(3) 地方政府和民間團體的積極配合

(4) 東北地區開發較晚,人口大量湧入,醫療設施落後

(5) 文化保守勢力強大,固有觀念阻礙防疫工作

【措施】

(1) 開始仍然使用傳統方法治療,未進行隔離(反面)

(2) 制定一系列疫時社會制度

(3) 組建各級防疫組織

(4) 頒佈各種防疫法規

【影響】

(1) 促進中國防疫事業近代化

(2) 促進衛生制度化和政治化,加快衛生事業近代化進程

(3) 收回了部分檢疫權,對日後恢復中國對東北行使主權有著重要的政治意義

(4) 促進了衛生知識在民眾中傳播,提高公民衛生意識

(5) 促進民族覺醒,推動了近代民主革命發展和近代化進程

(6) 促進了民族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發展

(7) 推動醫療技術進步,促進近代醫療衛生體系建立


3、世界近代的疫病防治

【背景】

(1) 封建王權的發展,民族國家形成,中央集權加強

(2)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 近代自然科學興起

(4) 人文主義的發展

(5) 宗教觀念的影響

【措施】

(1) 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2) 周密部署,構建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

(3) 防疫工作制度化

(4) 防疫措施科學、進步

【特點】

(1) 波及範圍廣

(2) 持續時間長並多次出現反覆

(3) 死亡率高

(4) 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影響】

(1) 推動醫療技術進步,促進近代醫療衛生體系建立,為疫病消退奠定了基礎

(2) 促進城市化發展,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社會轉型

(3) 動搖了天主教會的絕對權威,客觀上有利於人文主義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4) 促進了近代歐洲醫學理念和實踐的變革

(5) 提高公民衛生意識


考題預測】

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朝後期疫病發生頻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在1580年、1639年出現兩次延續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現後,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區派出醫官對患者進行診治,並散發相關的藥劑,向災民派發小額救濟錢物,同時設壇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災。有官員曾上疏說:“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極反應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思想影響,認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現,這種觀念使人喪失了與疫病積極鬥爭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責任也趁機被推卸。瘟疫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禎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個月時間,就造成了20萬人死亡,蔓延勢烈,形勢慘重。

——據程楊《中國明清時期疫病時空分佈規律的定量研究》等

材料二:

倫敦於1499—1665年發生多次嚴重鼠疫疫情。隨著王權的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都鐸王朝擺脫了中世紀消極無為的宗教防疫觀念束縛,而以積極的姿態來處理防疫事務。為防控疫情,1518年倫敦市政當局號召患病家庭主動進行隔離,後來隔離措施在全國逐漸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嚴禁疫區人員流動,以防止疫情擴散。政府積極加強疫區公共衛生建設,以消除疫病滋生條件。為確保法令有效實施,市政當局還專門任命幾個臨時委員會具體負責。在這些法令基礎上,英國政府初步構建了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1572年伊麗莎白女王簽署法案,決定向全國徵收“普通稅”以建立濟貧基金,來救助那些因為瘟疫、災荒等突發災難四處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於有政府救濟,許多家庭願意接受隔離,這使得英國的防疫工作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17世紀末期鼠疫逐漸從英國消退。

——據陳凱鵬《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國消退原因探析》等

(1) 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朝和英國政府防疫措施的特點。(9分)

(2) 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種防疫觀產生的社會背景並簡析其影響。(16分)

【答案】

(1) 特點

① 明朝(4分,任意兩點即可,每點2分)

1) 政府應對消極

2) 防疫重點主要集中在災後賑濟救助方面

3) 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徵

4) 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

② 英國(5分,任意三點即可)

1) 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2) 周密部署,構建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

3) 防疫工作制度化

4) 防疫措施科學、進步

(1) 背景

① 明朝(6分,任意三點即可,每點2分)

1) 明朝正處於由盛轉衰的時期,政治腐敗,社會動盪

2) 小農經濟佔主導

3) 思想觀念落後、愚昧

② 英國(6分,任意三點即可,每點2分)

1) 民族國家的形成,中央集權的加強

2)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 自然科學興起

4) 人文主義的發展

影響

① 明朝(2分)

導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會動盪,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 英國(2分,任意兩點即可,每點1分)

1) 為鼠疫從英國消退奠定了基礎

2) 有利於都鐸王朝統治的持久穩固

3) 有利於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社會轉型

2、【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倫敦於1499—1665年發生多次嚴重鼠疫疫情。隨著王權的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都鐸王朝擺脫了中世紀消極無為的宗教防疫觀念束縛,而以積極的姿態來處理防疫事務。為防控疫情,1518年倫敦市政當局號召患病家庭主動進行隔離,後來隔離措施在全國逐漸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國政府積極加強疫區公共衛生建設……初步構建了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至17世紀末期鼠疫逐漸從英國消退。

——據陳凱鵬《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國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9世紀末20世紀初,“衛生”一詞在晚清日益流行。由於近代社會的急劇轉型……衛生涉及的已經不是個人或地方團體層面,而是同國家、民族聯繫在了一起。……文化市場湧現大量的生理衛生、生殖醫學的書籍和刊物,相關的廣告與介紹也頻繁見諸報端,大多強調泰西的興盛與其對生理衛生學的重視密切關聯,表示譯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種族強盛上。《高等小學衛生教科書》(1903)廣告詞言:“今亟譯此類之書,以餉吾國民。凡有保種之責,而知亡國之憂者,蓋令青年子弟日肆習之。”

——摘編自張仲民《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的“衛生”書籍研究》

(1) 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政府防疫措施的特點及其背景。(8分)

(2) 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分析晚清衛生觀念的傳播對近代化的積極作用。(7分)

【答案】

(1) 特點(4分)

① 政府重視(積極應對)

② 防疫工作制度化

③ 構建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

背景(4分)

① 民族國家的形成,中央集權的加強

② 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③ 自然科學興起

④ 人文主義的發展

(2) 積極作用(7分)

① 推動了民族覺醒

② 促進了民族經濟的發展

③ 推動了近代民主革命的發展(近代化進程)

3.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間曾37次出現災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後,尤以萬曆、崇禎兩朝為甚。疫災常常與水、旱、地震等自然災害同時發生,尤與饑荒併發的頻率最高。戰禍一起,瘡痍滿目,疫癘叢生。面對頻發的災疫,朝廷常常發佈詔令減免稅糧田租,也常發帑賑濟直接救濟災民,減緩災情。在疫病流行時期,軍營將士會食用特定草藥預防疫病,並將染病患者與健康士兵隔離開來,以免擴大傳染。地方官府常常採取施醫送藥的救療手段,擴大救療面。明朝時對疫病發生雖已有較為科學的認識,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釋災難和疫病發生的情況,認為天意不可違,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採用齋戒祈禱的方法驅避疫氣。一些深懷濟世思想的醫生不避疫氣,不辭勞苦,施醫送藥。深受儒家愛民思想的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也主動出資出力,救助於民。

——摘編自張麗芬《明代山西疫災特點及救療措施述略》

材料二:

14至17世紀中期,倫敦先後爆發過20多次大小瘟疫。面對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親自設計彌撒驅逐瘟疫,教會則通過教堂擔負起醫療救治的責任。政府規定嚴禁暴屍街頭,死者必須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區。許多地方當局還規定有傳染嫌疑的房屋及傢俱要通風燻蒸、曝曬消毒,並向民眾普及醫學和公共衛生知識。英王對疫病重災區免除徵稅,同時發佈公告嚴控倫敦城內的屠宰活動,禁止汙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隨著疫病的擴散,政府進一步制定衛生法規,管制醫藥行業,推進醫療的正規化進程,並新建或重建多家醫院。城市也開始設置清道夫清掃街道。到了16世紀,關注公共健康成了歐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現象。這些醫學上的變化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衛生革命”。

——摘編自魏晨光《從黑死病反觀14—17世紀英國的社會生活和醫療狀況》等

(1) 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代山西地區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

(2) 根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簡述14—17世紀英國應對疫情措施的背景並說明“衛生革命”的意義。

【答案】

(1) 措施(12分)

① 政府減免稅收

② 發放錢賑濟災民

③ 針對疫病施醫送藥

④ 採取隔離措施避免疫情擴散

⑤ 齋戒祈禱趨避疫病

⑥ 民間醫生與儒生救助災民

作用(2分)

① 一定程度防控了疫情,緩和社會矛盾

② 擴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間的影響

(2) 背景(8分)

① 宗教觀念的影響

② 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③ 近代自然科學的進步

④ 封建王權的發展

意義(3分)

① 促進城市化發展

② 提高公民衛生意識

③ 推動醫療技術進步,促進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立


新型冠狀病毒相關高考考點及預測考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