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2020高考全國將分九套試卷! 官方模擬考透露命題方向!


重磅! 2020高考全國將分九套試卷! 官方模擬考透露命題方向!


2020年高考,除了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的3套全國卷外,還將出現山東、海南使用的“新高考全國卷”(基於舊課程)。此外,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份依然自主命題。所以說,2020年高考全國範圍內將出現9套試卷!

2019年10月份,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新高考過渡時期數學學科考試範圍說明》和《新高考過渡時期語文學科背誦篇目說明》,明確指出從2020年高考開始,將針對新高考試點省份實行新課程方案的差異和教學內容範圍不同,命制兩套新高考全國卷,並對數學、語文兩科的考試範圍調整做了詳細說明。

2017年啟動高考改革的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個省市的2020屆考生,將實行新高考。但此屆考生使用的仍是舊教材和舊課標,所以這四個省市明年高考使用的將是通知中提到的“基於舊課程要求的新高考試卷”。

與此同時,從2020年起,現有高考體系的考試大綱和說明不再修訂,參考2019年版考試大綱和說明。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的省份也不再製訂考試大綱。取而代之的是,教育部考試中心正式發佈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集中回答了高考“為什麼考”“考什麼”“怎麼考”的核心問題。這將成為未來新高考改革、高考命題和高考實踐的重要指南,也將成為學生複習備考的重要參考。

對於2020屆考生(包括全國卷地區),各地已經舉行的官方模擬考,尤其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參與命題或指導命題的山東、海南官方模擬考,1月浙江選考,1月天津適應性考試和3月初北京適應性考試,都是對6月高考考向最官方的預測,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做一做這些試題~

以山東適應性測試試卷為例

11月30日至12月3日,山東省開展了新高考模擬考試,題型和往年相比變化很大。這次模擬考對新高考有多大參考意義?明年是不是就按照這個題型和內容來命題?這是考生及家長,乃至高中老師非常關注的問題。

對此,有關負責人表示,高考試題的結構不是一成不變的,不管是今年還是以後,題型大體有一些固定,但不是絕對的,考試內容更是這樣。

據悉,從此次模擬考的試題情況來看,減少了死記硬背的內容,對知識應用、能力提高等綜合素質方面要求越來越高。這是將來的方向,也是給大家的很好參考。

語 文

現當代詩歌現身模擬考

建議多花時間在文本內容與結構分析

變化分析:

現代文閱讀看上去刪去了一般論述類文本,其實是把一般論述類文本的考點悄悄合併到非連續性文本里進行考查。新增的現代詩歌鑑賞,一改全國卷多年對小說的考查,但歸根結底還是考查文學類作品內容理解和藝術特色。”

新高考更加突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可以預見,2020年乃至今後相當一段時期,這仍將是高考語文命題的考查核心。

在閱讀試題中,文章的篇幅明顯增加,現代文閱讀I中,材料的字數由2019年高考語文試題的1200字左右,增加至2100字左右;題型也發生了變化,在原先三個選擇題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個主觀題。

此次考試的作文題延續了2019年高考的演講稿體裁,要求學生就“手機該不該帶進校園”這一話題展開演講,鼓勵學生的文章面向解決實際問題的方向發展,這也進一步體現了實用性更加鮮明的趨勢。

備考建議:

少做一些主觀題的題型固化的技術性訓練,多花些時間在文本的內容與結構的分析上。”

數 學

試題難度無明顯變化

呈現綜合性、開放性特點

變化分析:

此次試題綜合性比較強,就像概率題、應用題,圖表、文字閱讀量都比較大,考察的既有在龐大的信息量中截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時對於概率知識、計算等都有考察。

從難度上看整體比較均衡,沒有明顯的變化。考生覺得比較難一方面與考生複習程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考生對試題的創新點不太適應有一定關係。

模擬試題中的一些名詞表述,對於有些學生來說也感到有些陌生,“比如類似‘殘差’這樣的概念,更側重體現在A版教材中,普遍用的B版教材裡,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太作為重點講解。

英 語

題型調整但閱讀量均衡

讀後續寫更具開放性

此次模擬考的題型進行了一定調整,比如完形填空從20題縮減為15題,閱讀題並非預估的3篇而是4篇,整體閱讀量比較均衡,學生都能做完。

這次模擬考有的考生對於讀後續寫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因為練習參考的是浙江卷,會在文中提供劃線詞,而在此次模考中沒有,這樣其實開放性更大,等於讓學生自己選擇劃線詞,難度反而降低了。

物 理

主幹知識基本都考到了

對目前學生來說較難

在題量增加的情況下,試卷對主幹知識考察比較全面,相對目前的學生來說較難。有些知識學生還沒複習到,遺忘也比較多,考生一般都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這次試題體現出明顯的特點就是試題很“新”,材料的背景多為2019年剛剛發生的事情。據介紹,題目中出現了以進博會為背景的題目,題目中出現了很多與實際相聯繫的高科技。

出題人迴避了備考方向的傾向,比較全面地體現了對學生掌握主幹知識的要求,學生可以聯繫實際,關注高科技前沿,按照正常的節奏複習。

生 物

考查能力的試題明顯增多

變化分析:

除題型和題量的變化,試題最大的特點就是考查能力的題目明顯增多。

這套卷子裡只有四分之一的題目是大致一看就能答出來的基礎性題目,剩下的四分之三都要進行一定的知識遷移和推理。根據對此前全國卷的分析,整體呈現文字題較多,帶有圖形的複雜題乾的試題減少的趨勢,但就此次模擬試題來看,要重新重視材料型題目的複習。

備考建議:

學生在掌握紮實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開拓視野,多見見新型的題目,關注提升利用新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化 學

加入不定項選擇難度加大

課改區模考卷可做參考

變化分析:

化學試題結構分為三個部分。其中單選10題,每題2分共計20分,不定項選擇5題每題4分共計20分;第三部分非選擇題5題共60分。

大題中的考察點增多,每空分值降低,但大題的總分值增高。選擇增加了考察的廣度,特別是結構和有機的題目數量增多。此次模考試卷的非選擇題基本延續了之前的題型和考察內容,只是由選做變成必做。

在考查形式上都把考查點賦予於化學新技術,化學發展前沿的新情境中。比如界面化學,在2019年高考中考過了,這次模考又考到了,雖然只是以這個新技術做載體,考的還是課本知識,但是學會看題同樣重要。

“5個不定項選擇從考察的內容、考察的形式、賦分的方式都使難度增大。”孫寶玲表示,不定項選擇全答對得4分,不全答對僅得1分,這樣的賦分方式使得不定項成為難點。除此之外,孫寶玲表示,前面10個單選難度相對不大,5個大題的難度和全國1卷的難度相當。

備考建議:

在接下來的備考中依託課程標準,立足教材,加大複習的難度,選擇性的攻克能得分的計算,挖掘新考點。學生在日常聯繫中可以關注課改區的期末考試和模擬考試的新題型,相似度較高。

政 治

試題不迴避時事熱點

變化分析:

模擬考的選擇題由文綜時的12道增加到15道,簡答題由三題五問增加到五題八問。總體來說,雖然同樣增加了三道題或者三問,但是簡答題的分值比例更高了,對題量的影響最明顯。

在題目設置上,沒有迴避時事熱點和生活熱點,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中美貿易戰、一帶一路,乃至豬肉漲價,都進入到了這次政治的模擬試題中。

在考查方式上,政治試題的主幹知識覆蓋面更廣,比如在設問方式有所調整,之前會針對一個具體的原理進行設問,而這次則寬泛地要求學生運用哲學知識來解答,需要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材料對應到相應的知識點。

歷 史

材料題小型化傾向明顯

注重小切口深分析題型訓練

變化分析:

古代史部分,較多地引用了原始史料,體現出對史料實證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視;近現代史部分,考查比重較大,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表格、地圖、餅狀圖等多種形式的呈現方式,使整套試卷在保持嚴謹的同時,又不失活潑,潛移默化地滲透了對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世界史部分,注重了對時代特徵的凝練和提升。

非選擇題部分的材料題小型化的傾向較為明顯,平均分值11分。例如第17題採用三幅地圖的形式呈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設計新穎、構思巧妙,較為完整地展現了西漢時期侯國發展的脈絡。

備考建議:

學生在今後複習中立足學科素養,高度重視對歷史階段特徵、時代特徵的概括和提煉。要加大對原始史料的分析力度,注重歷史時空觀念的培養。注重對小切口、深分析類型的訓練。

地 理

題目設置沒有太大變化

理解基礎原理提升考試能力並重

模擬考的地理試題較好地繼承了全國卷的命題風格,題量自然有所上升,但是從試題的結構和難易度上都比較適合學生,在讓學生“有話說”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區分度。

學習較好的學生在基礎知識相關的題目問題不大,但是在一輪複習末這個階段地理能力不會太高。

備考建議:

一是紮實地把地理原理和規律理解準確,二是注重提高調動運用知識、解讀信息、歸納推理等考試能力。”

要加強工具性知識的掌握。建議考生對一些零碎的地圖、區域等相關知識進行復習。基礎好的同學可以針對綜合題,看看全國卷是怎麼考的,把握審題、設問方面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