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期間,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未秧研學


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好習慣如此,壞習慣也是如此。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改變,所以父母需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而在所有良好習慣當中,衛生習慣也非常重要,因為這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
1.勤洗澡
現在天氣逐漸轉暖,氣溫上升,孩子又活潑好動,出汗量大,需要做到天天洗澡換衣,勤換內衣內褲。不洗澡的那幾天,也要養成睡前洗腳、洗屁股的習慣。寶寶三四歲的時候,在洗澡時候,可以給他一塊小毛巾,讓他學著擦手臂、前胸和腿。洗完澡後,可以給寶寶一塊乾毛巾,讓他學著自己把身上夠得著的地方擦乾,順道還可以伸伸胳膊伸伸腿,做做小運動呢!
不過在洗澡時候,建議媽媽們不要使用大的浴缸,這樣會引起寶寶們的不安哦。
2. 寶寶勤漱口
為了保護好寶寶的乳牙,從1歲多起就應開始訓練寶寶早晚漱口,並逐漸培養他養成這個良好的習慣。三四歲的時候讓其飯後漱口,開始學刷牙,家長應該早晚各教一次。教會孩子刷牙時順著牙縫上下刷,由內側到外側。時間最好不短於三分鐘,裡裡外外都要刷到。養成飯後漱口的習慣,保持口腔清潔。
但是,很多家居用品都是根據成人身高設計的,寶寶經常踩椅子,很容易摔跤的哦~
3.勤洗手
“飯前便後要洗手。”這句話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這也是保持手衛生的基本條件。對寶寶來說,養成這一良好習慣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外面玩回來之後,不管小手有沒有弄髒,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洗手,因為很多細菌是肉眼看不見的。在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的時候,可以讓寶寶邊搓揉邊慢慢數數,等數到30了,再用水沖洗,確保小手洗得乾乾淨淨的。
馬桶上的細菌有很多,因此建議寶寶使用專用的坐便器,相對來說,會乾淨很多,同時也會很安全。肥皂這裡建議選擇抑菌效果較好的~
4.使用小手絹
對於寶寶來說,小手絹是一種很好的衛生工具。家長要教會寶寶不能用手擦眼睛,擦鼻涕,要使用乾淨的小手絹。寶寶在一歲多的時候,家長可以進行適當的提醒,讓寶寶使用小手絹。到了二三歲,應該讓寶寶養成習慣,流鼻涕的時候,主動自覺地拿出小手絹來擦,而不是用手或者是衣袖。
手絹建議選擇面料柔軟舒適的~
培養寶寶好習慣,要從小做起。願每位寶寶都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一個讓家長放心的乖寶寶!

深測淺評


大家好,我是天晴媽媽。家裡有倆孩子,分別是四年級和幼兒園。從疫情初期尚在過年假期狀態,到孩子們開學上網課寫作業,這中間我們試過白天睡到中午,每天吃兩頓,到後來慢慢調整過來,現在每天作業按時完成,也有時間進行親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有幾個方向家長是可以把握,並且可以跟孩子一起合作的。


1、家長引導,共同執行。


首先,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來源於良好的家庭生活習慣,如果沒有家長指引孩子很難依靠自己學習和執行,所以我們必須還認識到這是家長和孩子共同的事情,最好是在於孩子探討的情況下一起制定共同的時間表、執行計劃。



2、定期覆盤,不斷反饋。

定期覆盤的意義在於肯定孩子執行到位的地方,和發現做得不足的,既及時肯定了孩子的付出,讓孩子看到變化,激發孩子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同時也可以通過再次討論不斷反饋,對做得不夠的地方進行改進,提升進步空間。


3、勞逸結合,有張有弛。

對於學齡階段的孩子來說,良好的生活習慣中應該包含有學習、家務、體育鍛煉、娛樂放鬆等項目,這幾個方面環環相扣,都平衡做好了才能是產生積極作用正能量的“良好的生活習慣”,所以我建議在設置時間表和計劃表的時候也要同時考慮這幾個方面。



4、目標導向,及時獎勵。

以某個時間單位為節點,或者以養成某個習慣為節點,設置一個具體的目標,如果可以完成,或接近完成,都應當及時設置適當的獎勵。而在獎勵的部分,我建議不做金錢、玩具等物質的獎勵,當然如果約定好了那就一定要執行。最好的方式是設置一些“特權”,比如決定今天晚上家裡吃的菜,或者挑選家庭電影,決定出遊的地點……看到大人執行自己的決議,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很趣的體驗。



最後,再推薦給大家一些時間管理小工具:


a、一本親子時間管理的好書《忍住別插手!合理安排時間》

這本書是家長用書,也可以看做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書中有非常多理論和實操指南,讓家長不用生氣上火,也可以教會孩子安排時間。


b、一套孩子可以看的繪本《快樂兒童的七個習慣》

這是風靡全球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兒童版,幫助3-10歲孩子更好了解成功人士的七個秘密,並在故事中學習到如何運用。


c、沙漏、番茄鍾

這倆小神器都可以讓孩子直觀感受到時間的變化,設置自己完成某項任務的時間,才方便做安排。


d、時間規劃表

可以自制,也可以買現成的,可以貼在書桌前、房門上、也可以貼在冰箱上,讓全體家庭成員隨時可見共同遵守,一起完成良好的家庭時間規劃。


希望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哦。


天晴媽媽趣看趣玩


現在很多家長越來越注重於孩子能學多少知識,算多少道題,背多少單詞,但是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們來說,在這個階段培養良好的習慣才是最重要的,趁著假期,家長們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和學習習慣,為他們今後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專注學習的習慣

許多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什麼事情都是3分鐘熱度。這是因為沒有培養起專注的好習慣。

孩子學習時,家長最好不要去打擾,比如送杯水、看看學習情況、說句話等要少做。

另外,書房要佈置得簡單有序,不要放擺件、玩偶等容易分散注意力的物品。孩子的學習桌上,最好視線之內不要有太多雜物,或者在開始學習之前收拾好。

也可以定個鬧鐘,15分鐘之內專心學習,不說話、不喝水或吃東西、不亂動,時間結束後才可以隨意活動。

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可以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只有精神飽滿、活力充沛的孩子才會更有勁頭放在學習上。

生活習慣主要包括運動習慣、作息習慣、飲食習慣及衛生習慣。

生命在於運動,從小培養孩子的運動意識,選擇孩子喜歡的運動項目,堅持帶著孩子一起運動,既可以讓孩子收穫健康的體魄,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意志力。

家長都知道早睡早起對孩子身體好,可是真的做起來卻有難度,要麼孩子不配合要麼家長做不到位。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為孩子做好示範,全家都要作息規律。

飲食習慣就是孩子的飲食要營養均衡搭配適當,尤其是在疫情非常時期,肉類、蛋類、蔬菜類以及碳水化合物都要給孩子吃,告訴孩子不能偏食,偏食會導致營養不足,影響身體和大腦發育。

從小教孩子講衛生,有助於身體健康,還要教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刷牙洗臉、穿衣服疊被子,這些事情都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一個是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一個也是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這些習慣都可以在假期裡讓孩子養成,家長在監督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可以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