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個個扎心

“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

電影《玩物》是以

韓國女星張紫妍事件為原型改編的,影片採用了閃回的敘事手法,一步步將演員鄭智熙的遭遇呈現於我們面前。每次開庭提交的證據,以及最後宣判的結果,據理力爭又在現實勢力壓迫下不得以為受害人伸張正義,壓抑真實得讓人呼吸困難。

《玩物》: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個個扎心

鄭智熙與哥哥的交談

鄭智熙的遭遇只是娛樂圈這個大染坊中一個個例,像這樣為了職業生涯賠上了自己的新人更是不勝良多。而鄭智熙與哥哥的對話,完全流露出她想辭職避開這些汙穢的渴望,可由劇情可知,鄭智熙因為不平等合約的約束,解約就面臨著鉅額的債務,還可能影響哥哥。

如果只是這些,可能也不值在此特意說明。除了那些順情節發展自然會出現的掙扎,最讓我心痛的是演員形象,鄭智熙與哥哥見面時的裝扮與平日大不相同。沒有人會想到那樣模樣清純的女孩,會有著那麼痛苦不堪的經歷。一想到這個點,總讓人心痛不已。

《玩物》: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個個扎心

檢察官遭遇威脅

影片中,一直站在正義一方的檢察官,在證據越發有利於受害人堅持起訴時,卻遭到來自長輩,自己父親好友的叔叔的威脅。所謂恬不知恥,竟是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對晚輩加以威脅,且是以晚輩最痛苦的年幼時被強暴的經歷相威脅。

《玩物》: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個個扎心

也許檢察官執著於此案的原因確實是因為自己的經歷,讓其更懂鄭智熙的痛苦。可其事實上也只是在維護正義,卻將因此而面臨舊事重提甚至將影響自己的家人,賭上其曾為大法官的父親的清譽。只是心痛,為何好人總被百般刁難,而痛苦也從不被理解,反而成為利刃刺傷自己。

鄭智熙不斷重複自己的名字

影片中被起訴的人,權勢最大的莫過於新聞協會會長,那個掌握輿論方向的人。本是民眾尋求公正的關鍵位置,卻被如此黑暗之人掌控。影片中讓人陷入崩潰的也是所謂會長的變態慾望,鄭智熙在被迫接待會長時,一遍又一遍重複自己的名字,換來了公司代表的辱罵與毆打。而會長在聽到一遍一遍“鄭智熙”,竟也說出“要我的身體記得你”這樣不堪入耳的言語。

《玩物》: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個個扎心

鄭智熙之所以一遍一遍重複自己的名字,是因為逐漸意識到自己的犧牲,不過只是為了捧紅公司一姐,而真正能留給自己的機會少之又少,真真切切只是一個玩物

最後一次的開庭

在之前幾次出庭,法官給人的感覺雖不甚有用,但也未失公允。直至最後一次出庭,在繼新聞協會會長代理律師威脅金美萱檢察官的私下談話後,法官明顯與之前不同,任何聲音的發出都會被驅逐。檢察官的提問,也一再被法官打斷。

《玩物》: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個個扎心

在提交關鍵證據——鄭智熙的日記本之後,檢察官將日記內容投影至大屏幕,而法官當即慌亂的阻止,那一幕讓人氣憤又讓人覺得荒誕搞笑。法官還未審理完案件,就慌亂離場,只剩倍感無奈受傷的檢察官,以及以記者為代表的旁聽民眾在奮力想要得到一個合理的結果。

《玩物》: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個個扎心

刑期一年,緩刑兩年的宣判

在鐵證面前,即使輿論力量足夠強大,卻並沒有因此而讓鄭智熙案件得到公正的宣判,涉案的三人,只有兩人獲刑,且緩期執行,而新聞協會會長則是全身而退,對他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損傷。

《玩物》: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個個扎心

當我看完電影時,我再查詢了關於現實案件——張紫妍案件,竟然發現這個案件的宣判,就如同電影裡,沒有一絲一毫的改動。都說最怕電影出現的字幕是“改編於真實事件”,而《玩物》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一聯想到是曾真實發生過的黑暗,心中就如巨石壓迫,難以呼吸。

《玩物》: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個個扎心

《玩物》是一部需要勇氣才能看完的電影,很多細節讓人覺得生活是黑洞。鄭智熙的經紀人、記者李長浩數次找到的好友、曾受益於李長浩的退隱女明星等,總覺得這部電影,幾乎每一分鐘都讓人深思,讓人不寒而慄。如若淪為玩物,你的痛苦無疑只是一個笑話。

《玩物》:最讓人細思極恐的細節,個個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