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最近,我發現了日本一檔專門講設計的節目,豆瓣評分高達9.4,關鍵這檔節目居然還是放給兒童看的!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這個節目的名字叫做《Design あ》,翻譯過來就是《啊!設計》。


它的每集只有短短几分鐘,但內容絕對讓大人看了都感到震驚。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節目第一個環節叫"觀察",希望孩子對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物進行觀察,進而發現設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1、設計的觀察


就拿第一集裡的這個茶壺為例。這樣的茶壺我們經常見到吧,為什麼會有腰身呢?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有些東西不但有腰身,腰身上還有腰線,比如瓶裝的可樂,它究竟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呢?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畫風一轉,突然出現了一個人叉著腰,這個姿勢貌似挺舒服的。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然後問題就來了,為什麼茶壺會有腰身呢?答案自己想吧~節目全程沒有一句解說,全靠你對畫面的觀察和理解。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第二個問題,依然是關於茶壺的。茶壺我們都見過,但為什麼蓋子上會有一個通氣孔呢?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之後的畫面裡突然出現了一個澆水的花灑,幾個意思?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鬆開剛剛按壓氣孔的食指,茶水傾瀉而出,看到這裡也應該明白了,壺嘴和氣孔的設計原理與花灑的設計原理是類似的。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這個節目的魔性的地方就在於,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給你一個思路,需要自己思考!


因為產品設計永遠沒有最好的答案,只有更好的設計!


2、從不同角度觀察物件


第二部分叫“素描”。每一集,節目會邀請不同年齡、性別的人,圍成一圈,圈中放一件很常見的物件,參與者要將自己看到的畫成素描畫。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到最後,你會發現,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件物體,大家看到的都不一樣。


這對大人來講是很淺顯的道理是不是?但有的孩子學完達芬奇畫雞蛋,可能都不知道其中的意義呢。


3、拆解


節目的第三個Part是強迫症的福音,叫"拆解"。看著這排列整齊的薯片,瞬間治好了小見的強迫症。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能將橙子和葡萄拆成這樣,也是心服口服了。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但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呢?原來學會拆解事物,瞭解事物的本源,是設計師需要掌握的一項重要能力。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4、天馬行空 


第四個環節 叫"天馬行空",也是小見最喜歡的一個環節。


節目最開始,會提一個你平時很少會去想的問題。比如:書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人們把東西寫成一個長條,同樣也完全可以閱讀啊。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但是看到一半的時候想再翻回去看,就很難找到了。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所以我們需要設計一種更加方便回看的閱讀形式。於是,摺頁就被設計出來了!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風一吹,摺頁就撒了,要收拾起來很麻煩。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多不方便啊,於是我們需要再次改進。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用一張紙塗滿膠水,粘住側面,不但可以來回翻,也不用擔心風一吹就散了,了不起的想法!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咦,這不就是現今書本的設計模樣嗎?這下孩子們知道了,原來書本這樣設計是最合理的。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又有多少人會有這種設計師應該具備的思維方式呢?


5、設計師的回答


節目的最後,都會邀請一位日本最頂尖的設計師來回答問題。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 為蘋果、無印良品、Nike等設計過產品的深澤直人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 9H膠囊旅館、Teteo奶嘴壺都出自柴田文江之手


這檔把趣味性和知識性結合的節目,在日本國內相當受歡迎,不僅小孩喜歡看,家長也為之著迷。


日本有一檔節目,這樣給孩子們講解設計和審美。


今天我們看到,日本平面設計和工業設計能在世界之林如此優秀,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一線設計師除了對本職工作的兢兢業業、自身藝術境界的追求外,也參與到了兒童教育領域之中。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也能擁有如此精彩的少兒設計類節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