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的栽培技術以及注意事項

大棚草莓常見病害的表現以及防治方法

大棚草莓的種植這兩年一直是熱門,那麼針對一些常見的大棚草莓病症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和處理呢?接下來就讓農民我來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1. 草莓的黑斑病特徵與防治方法

草莓的黑斑病是一種常見的病症,特別是溼度過高的時候,更容易進行傳播和感染,因此在夏季的雨後我們要對這種病進行及時的預防。

這種病發病的時候外部的組織都會受感染,草莓植株如果患病,可能會造成局部葉片開始萌發黑色病斑,然後逐漸發展到全株枯萎,到最後整株都乾枯病死。如果是在結果期染病,還會造成果實上產生圓斑,顏色發暗,開始發生軟腐現象。

這種病害對於果實的傷害也非常大,如果不及時的預防也會導致產收降低。

誘發此病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高溫高溼之後排水不及時導致的,這個時候病菌的繁殖迅速,很容易對草莓植株進行侵害。

我們在一開始育苗的時候,就要控制幼苗的密度,加強通風,能夠很大程度的減少草莓植株的發病幾率。

我們在定植的時候,也要做到控制好距離,半米距離就可以,定期也要對草莓進行定期的藥物噴霧,以防止植株染病。我們在冬季土地休息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地對土壤進行翻耕,將土壤進行翻曬,也可以減少發病率。

如果是已經發生了病症,可以定期清理老葉減少病菌的滋生,澆水的時候也儘量採用滴灌,省水,且可以防止大面積積水造成的爛根,和細菌滋生,病情格外嚴重的時候可以使用化學藥劑防治。

大棚草莓的栽培技術以及注意事項

2. 草莓的黃萎病特徵與防治方法

草莓的黃萎病也是種常見的草莓疾病,發病的表現主要是,草莓的新生葉片逐漸發黃,併發生扭曲現象,表面失去光澤,變得粗糙發澀,出現畸形葉片。自下而上發生葉片發黃的現象,葉片從邊緣開始乾枯,嚴重時全株乾枯至死。

黃萎病的染病主要是在育苗到定植初期,這個時候草莓植株的抵抗力較差,容易受病菌侵襲,這種病的危害性比較大,是種頑固的土地疾病。土壤板結,透氣性差,多年種植草莓未進行輪作是發生此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導致黃萎病的主要原因是一種真菌,真菌由於其特殊的生理結構,適應力強,很難殺滅。存活的真菌可以藏在土壤中過冬,最久的時候可以存活6到8年,染病的主要原因一般是由於土壤汙染,從植物的根部和傷口侵入,在植物體內逐漸繁殖,造成植物從內部系統開始衰竭,最後導致死亡。

要防止草莓的黃萎病,我們最好栽種草莓一定時間之後進行其他作物的輪作,避免土地重複種植,有了染病的個體也要及時處理,不要危及到其他健康的植株。嚴重的時候使用藥物進行防治,最好是種植之前先用除菌藥劑對土壤進行消毒之後進行種植為最佳。

大棚草莓的栽培技術以及注意事項

3. 草莓根線蟲的識別以及防治方法

根線蟲也是一種常見的草莓病害,一般是根線蟲在根部大量寄生,果實成熟之前,植株會明顯的表現出來生長不良的現象,生長變得緩慢,並且大量的進行掉葉、枯葉,整體生長緩慢,果實進入成熟期之後,草莓的葉片會出現乾旱狀萎靡現象,然後越來越嚴重,直至乾枯死亡。

患病輕的草莓,雖然還能結果,但是成熟晚,結果小,如果我們把患病的草莓從土裡拔出來就會發現,草莓根系上就會出現很多白色的結狀物,這即是根線蟲所在之處。

根線蟲從土壤侵入植物的根部,和植物爭搶養分,並且會繼續進行生長和繁殖,使得病害越來越嚴重,一年之中就可以發生很多代成蟲孵化現象,如果放任不管,對於草莓的產收是一種嚴重的影響。

過於乾旱和過於潮溼都會阻止根線蟲的活動,水旱輪作可以有效地控制這種病蟲害的發生,因此我們應該避免一塊地一直種一種作物的現象出現,不光是草莓,別的作物大多也如此。

根線蟲的幼蟲最喜歡的土壤溼度是70%,繁殖之後蟲卵會留在地裡,第二年接著發作。

大棚草莓的栽培技術以及注意事項

對於這種蟲害的防治,我們可以選擇抗蟲害的優良品種,在定植前我們一定要仔細的觀察,去除掉有病的植株,還可以用多菌靈清理草莓幼苗,而且避免選擇沙性大的土地進行種植草莓,也可以有效的預防根線蟲病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