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以上的封閉養殖水體中存在這個問題,你知道怎麼解決嗎?

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導致海洋、湖泊、河流、水庫等水體中富營養化的發生,全球約有75%以上的封閉型水體存在富營養化問題。上述富營養水體攜帶大量毒素進入對蝦養殖池,對蝦養殖過程中過量殘餌、水生動物糞便堆積、死亡藻類沉積等進行厭氧分解也產生大量毒素,這些毒素導致對蝦養殖池毒素富集超標,造成對蝦免疫力下降、暴發蝦病。

75%以上的封閉養殖水體中存在這個問題,你知道怎麼解決嗎?


為此,針對導致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形成的不同汙染源特徵,進行深入研究,逐步弄清富營養化形成機制,最終找到富營養化防治措施,以便為控制水體富營養化蔓延、提高對蝦養殖產量提供依據。

1、對蝦養殖池塘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

1.1水體富營養化

富營養化是指由於大量的氮、磷、鉀等元素排入到湖泊、水庫和海灣等封閉、半封閉性水體及某些滯留河流水體,導致藻類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長繁殖,異養微生物代謝頻繁,有機物產生的速度遠遠超過消耗速度、水體透明度下降、溶解氧含量降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質惡化、水味發腥變臭、最終破壞水生生態平衡的過程。鄒景忠等根據我國頒佈的漁業水質標準為基礎,參照國外有關文獻,提出無機氮0.2-0.3mg/L,無機磷 0.045mg/L,葉綠素 a 1-10mg/m3,初級生產力 1-10mgC/L.h作為富營養化的閥值。

1.2蝦池水體富營養化的形成原因

導致蝦池水體富營養化的物質主要有兩個來源,

一是外源,如生活汙水、工業廢水及農田施肥滲漏水,這些流入蝦池的水中都含有大量N、P及其它無機鹽;其次是養殖水體內源,即自身底泥等沉積物進行厭氧分解釋放進入水體中的N、P。養殖水體中的水生動植物、浮游生物、微生物以及水環境間相對穩定,營養物質和能量穩定流暢的循環是養殖水體系統平衡運轉的基礎。工農業的快速發展,過量的外源營養物質輸入養殖水體,造成了養殖系統營養物質循環失衡,N、P等營養過剩是富營養化現象頻繁發生的主要原因;在對蝦養殖中,人工投餵配合飼料及鮮活餌料過量,過多殘餌造成養殖水體汙染是造成富營養化的重要因素。

改底的產品種類繁多、琳琅滿目。目前市場上最新的技術是安全高效的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過硫酸氫鉀被稱為第五代消毒劑,綠色安全,對養殖動物刺激小,使用無殘留,目前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認可。但是大家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候要選擇含量在20%以上的過硫酸氫鉀。過硫酸氫鉀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於過硫酸氫鉀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難製片。一般的小廠家很難做到。因此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建議大家看清含量,儘量選擇大廠家的產品。與此同時,製片技術越高,顆粒越小,作用面積越大、越均勻,效果越好。



2、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危害

富營養化會影響對蝦養殖水體的水質,最終導致對蝦產量降低甚至大批死亡。富營養化的危害突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75%以上的封閉養殖水體中存在這個問題,你知道怎麼解決嗎?


2.1降低水體透明度

富營養化會造成養殖水體中以藍藻、綠藻為主的藻類過度繁殖生長,形成一層“綠色浮渣”致使水體透明度降低,陽光難以穿透水層,從而影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打破水體溶解氧平衡。

2.2厭氧分解,釋放有害氣體

水體底層堆積的殘餌、糞便等有機物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有害氣體對對蝦造成毒害。

酵之源是進口EM菌種,能夠有效增加水中的有益菌含量,調節水質,改善富營養化現象。而且調水費用低廉,畝均成本僅需一元!

2.3水體有害物質增多

富營養化水體中的某些藻類會向養殖水體釋放有毒物質,對對蝦造成危害。

2.4破壞養殖水體生態平衡

水體富營養化後,水體中某些種類生物會被淘汰,而另外某些種類生物數量明顯增長,最終導致養殖水體水生生物的穩固性和多樣性降低,破壞其生態平衡。

EM菌在水產養殖中的使用效果被廣泛認可。但是EM菌發酵好的原液使用起來成本較高,而且經過廠家經銷商長時間儲存,菌的活力也會下降。近幾年市場上比較受到養殖戶歡迎的是EM菌菌種。養殖戶購買回去後可以自己擴培。自己發酵的EM菌菌液使用起來成本低,而且現發酵的的菌液數量多活性好。那麼在選擇EM菌菌中的時候大家要關注菌種的好壞。一般而言,判斷菌種好壞有一個最簡單的指標pH值。因為EM菌種的乳酸菌含量最多,EM菌菌液的pH值較低說明乳酸菌含量豐富,也就意味著整體的EM菌活性較高。一般而言pH值在3.5以下就算是好菌種,如果可以達到3以下就算是質量特別好的EM菌種了。



3、對蝦水體富營養化的防治

對蝦水體富營養化防治是十分複雜的難題,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N、P等營養元素的來源途徑複雜,並且至今無單一的生物、化學和物理措施能徹底去除導致富營養化的營養鹽。對蝦水體富營養化的防治原則和方法如下。

75%以上的封閉養殖水體中存在這個問題,你知道怎麼解決嗎?


3.1控制外源營養物質輸入

對蝦池塘修建遠離上游汙水排水溝渠,養蝦池在納水前應對水體進行主要指標的化驗檢測,準確掌握納入水體的氮、磷濃度,控制外源性營養物質輸入。工業廢水、城鎮生活汙水及農田排水是外源性營養物質輸入的主要途徑,對蝦池納水時一定不能納入上述水源。

3.2減少內源性營養物質負荷

引起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營養物質在水體中的分佈是非常複雜的,有一部分被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有一部分以溶解性鹽形式溶於水體,有一部分經過複雜的物理、化學反應和生物作用而沉降入底泥中並不斷積累,同時底泥積累的過多營養物質又能釋放入養殖水體中。因此應該準確找到內源性營養物質形成的主要原因,採取相應的方法減少內源性營養物質負荷。主要方法有:

3.2.1物理方法進行池底汙泥疏清。

每年對蝦出售完畢後要進行清池,合理挖掘出養殖池內的底泥,挖掘時應認真調查研究底泥沉積情況,準確選擇挖掘地點。使用曝氣技術,磷在厭氧條件下從底泥中容易釋放,定期對對蝦養殖池池底曝氣充氧使水與底泥之間不出現厭氧層,有利於控制磷的釋放,改善水質。對蝦養殖過程中要視水體情況進行合理注水和換水,從而降低養殖水體內的N、P等營養鹽濃度,有助於控制水華。

3.2.2化學方法利用鈍化技術對溶解性營養鹽進行化學沉澱處理,對有害藻類可使用殺藻劑進行殺藻。

3.2.3生物性技術根據養殖水域的環境條件:定養殖密度,控制養殖面積,進行多品種混養、輪養、立體養殖,尤其是魚、蝦、貝混養,建立生態養殖系統。不斷提高養殖技術,探索更加適合對蝦成長的飼料配方,不斷提高投餌技術,使其有利於對蝦攝食,減少殘餌。在對蝦養殖池中適當養殖海帶、裙帶菜、紅毛菜等經濟海藻,即可淨化水體,又能取得較高經濟效益。

75%以上的封閉養殖水體中存在這個問題,你知道怎麼解決嗎?


4、小結

綜上所述,由於人口增長、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致使大量含有N、P等營養鹽的汙水排入海中,加上對蝦及其它生物代謝產物、糞便和殘餌的積累,破壞了養殖水體生態平衡,使得對蝦養殖水體富營養化日趨嚴重,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加強水產養殖的生態學研究,加大治汙力度,對外源汙染物(工業廢水、生活汙水等)加大處理力度,使之達到排放標準後再行排放,對內源汙染物(殘餌、底泥)應從化學中和、物理清除及生物防治等各方面加大科學研究,找到有效防治水體富營養化的方案,從而解決對蝦養殖水體富營養化的根本問題,以實現對蝦養殖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