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人在日本受盡膜拜,因不想做俘虜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國家,從古至今從來都不缺乏真英雄、真豪傑。可以說,正是這些英雄們,在國難當頭之時,他們總是用自己的骨梁挑起華夏民族的命運。使華夏民族的傳承不斷繁衍生息,也正是因為他們讓那些壓迫和垂涎華夏民族的外敵望而止步,聞風喪膽。

1937年9月,日本《每日新聞》報社派往中國的記者木村毅,向國內發回了一篇報道,主要介紹他們的侵略地中國的一位空軍戰士壯烈犧牲的事情,這篇報道在日本國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篇報道的作者木村毅對這名戰士十分欽佩:“雖然,他被日軍打倒了,但是,我們不得不心懷敬意將他的遺體厚葬;雖然,他是敵軍,但是,我們的戰士仍然為他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這個中國人在日本受盡膜拜,因不想做俘虜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並且,在這篇報道的最後,木村毅發出了一聲感慨:“中國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軟弱的國家了。”

讀完這篇文章,我們知道大阪人對這個空軍主角非常尊敬,特別是文章最後的那一句“中國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軟弱的國家了”,算作是作者對中國軍隊最高的評價。

這篇報道的主角是一位中國軍人,他叫閻海文,犧牲的時候年僅二十一歲。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侵略我國疆土。日本明目張膽的侵略讓國人無法忍受,很多有志之士加入軍隊一起抵抗侵略者,閻海文就是其中之一。

閻海文出生於遼寧北鎮,在日本佔領東北後,他毅然決定加入中國空軍,學習戰鬥機的操作。不久,閻海文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畢業後,他加入到了中國空軍第五大隊,成為一名年輕的飛行員。他從成為飛行員的那一刻開始,就將國家與民族的命運承擔在自己的肩上。

他的理想就是打跑侵略者,讓中華民族在世界上站起來,這也是當時每個中國人的夢想。

這個中國人在日本受盡膜拜,因不想做俘虜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閻海文在自己的自傳中,這樣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們是一箇中國人,中國現在處於十分危機的時刻,由於,現在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很低,我們說不上話,無法靠他人來拯救自己,只能靠自己。現在的我們已經是九死一生,敵人都打到了家門口了,如果不跟他們拼命,不跟他們鬥爭到底,我們不可能活下去。現在的我們應該使用總理的手法,以實現總理的願望,這樣才有出路,我們國家才能夠復興。

法國的霞飛將軍,在歐洲戰場是舉世聞名的;法國拿破崙的戰爭,也是轟轟烈烈的;美國華盛頓沒有白流血,艱苦奮戰八年終得解放。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括印度的甘地、土耳其的基馬爾等等。古今中外的偉人,他們的偉大事業都是奮鬥而來,他們都有奮力抗爭的精神。在我學習的階段,我十分尊敬師長,專心學業,為的就是能夠為國家出自己一份力,完成自己殺敵報國的夢想。”

1937年,距離日本的“七七事變”僅過去一個月時間,閻海文所在的第五大隊接到了上級的命令,要派出6架飛機幫助國民黨的軍隊去轟炸上海虹口的日本司令部,我們的英雄閻海文參加了這一次行動。在這次行動中,閻海文以無所畏懼的精神屢次衝擊敵人的陣地,很好得完成了上級交代的任務。

這個中國人在日本受盡膜拜,因不想做俘虜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當時,閻海文非常年輕,且缺少作戰經驗,能夠圓滿完成上級的任務,已經非常了不起。可是,在飛機返航的時候,他的飛機不幸被敵軍的大炮擊中,使得他只能選擇跳傘。閻海文成功脫離了飛機,然後,打開了降落傘。之後,他努力控制著降落傘,想把自己降落在日本控制區以外。

可是,天不遂人願,天空中突然颳起了一陣強風,徹底改變了閻海文的計劃。沒有辦法,這位年輕人即將降落在敵人的控制區域,等待他的肯定是敵人的殘忍對待。閻海文的下面是一群正等待著活捉他的日本軍人,而自己又無法逃離,猶如掉入一個明顯的陷阱之中。

閻海文不願成為俘虜,在落地之前,他暗暗做好決定,必須跟敵人同歸於盡。閻海文的想法,就是能為國家犧牲,通過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方式,展現出自己的價值。於是,閻海文掏出了自己的配槍,對著地面上的敵軍瘋狂的發射著子彈。

這次射擊肯定是彈無虛發的,五顆子彈命中了五個敵人,讓他們為閻海文陪葬。

這個中國人在日本受盡膜拜,因不想做俘虜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眼看著就要落地,而自己的子彈也快用完了,此時,他想到:自己不能成為日軍的俘虜,一定要成就自己的大義。槍裡還有最後一顆子彈,閻海文做出了讓人驚訝的舉動,他選擇了自殺。在眾多日軍面前,閻海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誓死不做敵人的階下囚。那一年,他只有二十一歲。

閻海文的犧牲,不僅在國民軍內部引起了轟動,就連敵軍對他也是十分敬重。閻海文是這種不怕犧牲、英勇就義的精神讓人感動,使得日本士兵都因他變得沉默。9月11日,日本內地對閻海文的事蹟進行了報道,並在文章的最後發出感慨:“中國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軟弱的國家了。”

敵軍的尊重最能顯示出閻海文的英勇,他是我們國人的驕傲。這一年的十月,日本首都舉辦了關於閻海文同志的展覽,向日本百姓介紹這位在中國戰場英勇就義的中國人。這個會展引來了上百萬日本人的參觀,而展館門前拉起了橫幅,寫著“中國空軍勇士閻海文”。

展廳主要顯示的是閻海文的相關遺物,包括飛行服、降落傘、自殺的手槍、發射的子彈等等。除此之外,敵人從他的飛行帽裡,發現有一張珍藏的摺疊著的紙片,上面寫著南通市的一個地址,和“劉月蘭”這個名字。字寫得娟秀,像是劉月蘭女士的手跡。據分析,劉月蘭可能是閻海文的愛友。

這個中國人在日本受盡膜拜,因不想做俘虜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不知道日本人看到這個場景,還會覺得日本侵華是正義的嗎?如果是正義的,怎麼還會有閻海文這樣的民族英雄出現呢?

其實,像閻海文這樣的勇士,當時的中國還有很多。此外,展廳顯示的遺物,直到抗日戰爭結束後才被運回到國內。後來,閻海文的遺體被轉葬到1932年8月為安葬“一二八”淞滬抗戰時犧牲的30餘名空軍烈士而建的南京航空烈士公墓。與閻海文同時葬於航空烈士公墓的,還有8月19日駕機衝向敵艦的沈崇誨等空軍英雄。如今,幾經劫難,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已修葺一新,閻海文烈士墓業已復原。

【《閻海文:將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世界近代史》、《二戰全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