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不出口大米,會讓全球多少人捱餓?

越南不出口大米,會讓全球多少人捱餓?

越南政府公開表示,將於本月28日,也就是今天,“停止”其大米的出口,新的訂單也不再簽署。

乍一看這個消息有點嚇人:

別看越南國土極為狹長、面積也不算大、人口還多(近億)。

越南不出口大米,會讓全球多少人捱餓?

但它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

2009年時,越南躍居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僅次於印度和泰國,一直保持到今天。

那越南不出口大米了,我們是不是吃不上米飯了?

越南停止出口,會對我家的大米有影響嗎?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水稻產量有可能減少270萬噸,但需求量卻增加370萬噸。

這可咋辦?我會不會吃不上飯了?

別慌,把心放在肚子裡。

就主糧來說,我國的主糧對外依存度還不足3%,2019年,中國稻穀和大米的進口量為255萬噸,出口量為274.8萬噸,出口大於進口。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在去年10月預計:2019年至2020年度(10月至次年9月)中國稻穀新增供給量2.128億噸,總消費量1.981億噸,供大於求。

另外,國家發改委也表示我國的糧食總產量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庫存充裕,各類企業的稻穀、小麥庫存超過國內一年的消費量。

也就是說,就算我們今年不種地了,也能大米吃膩了的時候,來點包子饅頭、餃子麵條搭配著吃,不要有太多擔心。

越南不出口大米,會讓全球多少人捱餓?

而中國進口的大米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多元化的需求,其中以進口中高端大米為主,另外,還為了平抑季節性的供應問題。

也就是說,為了給吃國內大米的各位換換口味,所以才進口。

況且,越南出口到中國的大米現在也不多。

2018年時,中國進口越南大米146.4萬噸,佔中國大米進口總額的45%。

而到了2019年,越南對中國的大米出口量暴跌72%,僅為40萬噸。

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越南的大米貴。

2019年我國進口大米金額排名前五的是泰國、越南、巴基斯坦、緬甸和柬埔寨,2019年進口額分別為3.5億、2.4億、2.3億、2.0億和1.7億美元。

從越南進口的價格超過了平均水平(500.8美元/噸),達到502.5美元/噸。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和緬甸則有較強的價格優勢,2019年進口價格分別為389.1和373.1美元/噸,進口價格的上升可能是導致中國從越南進口下降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質量問題。

去年,中國提高了進口農產品的檢驗標準,而許多越南大米因為不符合要求而被拒之門外。

你說說,又貴質量還不過關,那我們肯定是買便宜質量好的米啊。

越南因何屯糧?

“停止出口”消息出來沒多久,越南官方就趕緊闢謠是暫停出口,沒有出臺大米出口禁令。

3月28日之前,越南要評估國內大米的庫存量,是否能夠保障本國的需求,這個時間段裡越南不接受大米出口的新訂單。

另外,越南財政部在其網站上表示,越南國家儲備總局計劃在6月15日之前儲存19萬噸大米,以確保在疫情期間有足夠的糧食。

因為,2020年前兩個月,越南的大米出口卻比較多,根據越南有關媒體報道,1-2月,越南累計大米出口量達到92.8萬噸,較上年同期增長31.7%。

如果越南繼續以這樣的速度出口大米,那有可能會造成越南國內大米消費短缺的風險。

所以為了防止疫情+乾旱+蝗災的影響,越南只能臨時停止大米出口先保住內需,在尋找到對策之前,不再簽訂新的大米出口合同。

當然,這也是能理解的,因為俄羅斯開啟了為期10天的穀物出口臨時禁令;主要小麥出口國哈薩克斯坦,已經禁止小麥、胡蘿蔔、糖、馬鈴薯的出口;歐洲的塞爾維亞,停止葵花籽油的出口。

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僅停止口罩等醫療物資的出口,在農產品上也採取“自保”措施,在特殊時期“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當然,國際市場上還有一種聲音是:越南想“囤積居奇”。

作為第三大糧食出口國,越南大米在國際市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目前越南大米的市場份額,遭受著緬甸、巴基斯坦的衝擊。

據越南農業與農村發展部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越南累計出口大米約634萬噸,同比增長3.9%;但是出口額為27.9億美元,同比下降9.7%。

其原本計劃今年將產量提高到4350萬噸。然而受乾旱、蝗災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其今年想實現這一目標顯然有很大的難度。

畢竟,對於不是很富裕的越南來說,大米出口貿易對他們的經濟影響很大。

而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當前亞洲大米價格剛剛從低迷區域突破。越南大米也在本次突破行情中有明顯的上漲。

目前,越南破碎率5%大米報價漲至每噸410美元,這將是2018年11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高於一週前的400到405美元。

按照目前國際大米的走勢,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大米還有可能進一步上漲,如果能讓子彈多飛一會兒,或許能緩解今年大米出口額達標的困難。

不過這樣做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畢竟同為大米出口國的泰國有過前車之鑑。

例如在2011年,國際幾個主要產米國家供應出口大米的數量減少,國際大米價格走高。

泰國前總理英拉做出了一個決策,決定以政府的名義高價收購泰國全國的大米,這樣一來農民的收入就提高了(但是收購價格並非是立刻兌現,而是等到大米出口之後再兌現)。

越南不出口大米,會讓全球多少人捱餓?

英拉在收購許多大米後,囤積起來不賣,打算等價格到了高位後再拋售。

但其實,在泰國當年實施高價收購政策之前,印度、越南的大米出口量減少不是因為減產,而是因為限制大米出口,才讓國際米價從每噸300美元飆升至1200美元。

當英拉政府開始高價收購、並大量囤積大米的時候,由於國際大米產量增加,印度等國恢復出口,國際大米價格迅速從1000美元滑落至390美元。

而泰國大米價格被政府人為推高,迅速失去國際競爭力,國內庫存堆積如山,2012年去年出口量大跌35%。

這件事也就演變成了後來所謂的大米瀆職案,甚至是英拉下臺的導火索。

世界糧食形勢

雖然越南大米暫停出口對於我們沒什麼影響,但對於其他無法做到糧食自給自足、主要看進口的國家而言,就絕不是好事了。

例如,歐盟各國、西非、東盟等國家,糧食長期無法自給自足,主要靠來自越南等糧食出口大國。

要知道,人類其實並沒有徹底解決糧食危機,即便是工業高度發達的今天,非洲依然有數以億計的人難以解決溫飽問題。

過去幾個交易日以來,大豆、燕麥和小麥等期貨商品價格一路走高。作為全球基準的芝加哥小麥本月期貨價格上升超過8%,美國牛肉批發價格本週飆升至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

今年,4000億隻蝗蟲肆虐非洲、印巴的新聞,更是震撼了全球。

因此,在疫情和蝗災等多重大規模自然災害的共同打擊之下,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糧食歉收幾乎已成定局。

所以,感謝我們強大的祖國,一直努力保證手裡有糧,心中不慌,讓我們安然度過一個個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