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共讀第6期】5個變量帶你讀懂基本盤,掌握中國經濟底層邏輯


【好書共讀第6期】5個變量帶你讀懂基本盤,掌握中國經濟底層邏輯



查理·芒格說:“如果你想有所成就,就用生命的大半時間去閱讀。”


聰明投資者訪談過很多優秀投資人,他們也都有著共同的愛好——閱讀。


聰明投資者聯合重陽投資共同發起【好書共讀】活動,每期選出一本好書,邀請你一起閱讀,一起精進,一起把閱讀這件事堅持下去。


重陽投資是聰明投資者嚴選私募之一,也是富有聲譽的國內老牌私募,堅守價值投資,投資中穩重堅韌、富有遠見。


我們精選優質好書,歡迎你通過留言與我們互動,我們會根據留言質量不定量送出。


世界莽莽,時間荒荒,閱讀生出思考的力量,願你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有厚度且有方向,四通八達,盡情徜徉。


【好書共讀】第6期


本期好書:《變量: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中信出版集團


互動話題:談談你眼裡最重要的中國經濟基本盤?


留言時間:2020年3月26-4月4日

(認真的留言都會上牆,鼓勵原創,上牆≠贈書)


留言篩選時間:2020年4月5日-4月7日

(選中會收到提交寄送信息的回覆,逾期未提交/信息不全視為放棄)


獎品派發時間:2020年4月15日後

(特殊時期,書籍出貨及運輸均受影響,請耐心等待)


注意:點擊下方鏈接,進入評論留言,才有機會獲得贈書,不是在文章下面留言哦~


【好書共讀第6期】5個變量帶你讀懂基本盤,掌握中國經濟底層邏輯

內容簡介


“這套書的寫作跨度是30年,我會每年寫一本,一共寫30本,記錄中國歷史上一段激動人心的時期。”——何帆


從1949年到2049年,中國將走完一個百年。中國的未來將取決於未來30年,取決於我們每一個人。我們都站在一個至關重要的歷史節點上,一系列重大變化將挑戰我們的認知,何帆老師計劃用30年去記錄這段當代歷史,意義非凡。《變量: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是何帆老師在2019年對中國社會細緻觀察的總結。


在過去的一年中,何帆團隊奔赴30多個城市,採訪了200多位各行各業的人,把發生在中國當下的真實故事寫進這本書裡——南牆效應、代際革命、苟且紅利、互信網、混搭時代。


這本書讓你看懂基本盤,基本盤是那些哪怕失去了也還能再擁有的東西;這本書讓你學會演化算法,演化算法是讓你見招拆招的武功秘籍。你會看到,教育領域出現了更多的“微創新”,適應中國市場的企業將收穫巨大的“苟且紅利”,年青一代站在代溝的另一邊,帶來小趨勢的突變,中國的技術創新正從四面八方集結,馬上就要爆發……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社會經濟環境的鉅變。看到基本盤,看到那些失去之後還能擁有的東西,這是你做出重大選擇的關口。用演化算法定義生長。



何帆


經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兼任熵一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擁有20多年政策研究和市場諮詢經驗,遊歷50多個國家,每年閱讀圖書300餘本。時代的觀察者和記錄者。得到App《何帆大局觀》《何帆的讀書俱樂部》《何帆·宏觀經濟學30講》《何帆報告》欄目主理人。現居上海。


前言


文︱何帆


這是我的30年報告系列叢書的第二本。


2018年,我啟動了一項長達30年的研究項目。每一年,我會用一本書記錄我實地調研的所見所感,記錄中國從2019年到2049年這30年的變化。這30本書的主書名都叫《變量》,只是每一年的副書名不一樣。按照我的寫作構想,這30本書的體例應該都是一樣的。在每一本書裡,我會回答一箇中心問題,提出自己研究這個問題的方法論,並按照我的方法論找到最重要的5個變量。


《變量:推演中國經濟基本盤》記錄了我在2019年的調研和思考。我要回答的中心問題是:什麼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我的方法論是:從演化算法解讀中國經濟的基本盤。這個方法論是我在去年提出的小趨勢概念的延伸,在這本書裡,我更清晰地講到,小趨勢就是基因出現的突變。我們只有瞭解中國經濟的外部環境以及這種環境提供的選擇機制,才能理解小趨勢是如何變成大趨勢的。只有那些最能適應中國國情的小趨勢,才會被選擇機制放大,迅速地成長起來。


從小趨勢和演化算法入手,能找到一種觀察中國經濟的新視角:我們過去講中國的優勢,都說是規模優勢,能夠集中精力辦大事。我看到的另一個角度是:在中國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出現 “複雜紅利“,而複雜紅利會驅動演化算法。


那麼,從演化算法的角度來看,什麼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呢?


一個國家不可能什麼時候都有好運氣。我們會遇到經濟低迷、保護主義、技術變革、貧富差距等挑戰。當我們去審視中國經濟的基本盤時,就要去問,假如我們失去了曾經擁有的東西,那些我們覺得是優勢的東西,或是我們覺得很熟悉的東西,會怎麼樣呢?


在這種情況下,演化算法的作用就是以不變應萬變。演化算法中的5個重要招數是:試錯、突變、適應、協作和混搭。

我會從5個變量入手,為你解讀這5個招數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我會講到教育。在教育領域出現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微創新”,這些微創新並不一定是完美的,很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這些五花八門的創新避免了整個教育體制變得更加僵化。我也會講到,這一代父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變得無比焦慮,而這種軍備競賽式的教育投資很可能是得不償失的。由於這種軍備競賽”,久被訴病的應試教育很可能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還很難徹底改變,而且帶來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但是,凡是不可持續的東西都不會持續。危機是改革最好的動力。未來應試教育改革的真正動力來自全社會終有一天會認識到教育出現了巨大的危機。所謂不撞南牆不回頭,這就是“南牆效應”在發揮作用:今天我們遇到的教育問題,會在未來改變教育的模式。教育,是演化算法中的一個“試錯"案例。


我會講到代溝。90後和00後的年輕人,在很多想法上迥異於60後、70後和80後。從60後到80後,大體上都是一代人,這是經歷了高速經濟增長的一代。這一代人的驅動力是"貧窮動力“。而90後和00後已經感受不到生存的壓力,他們的驅動力是“嗨動力”。我會講到,這種變化會帶來一場代際革命。我們的員工、顧客和子女,越來越多的人都會站到代溝的另一邊懸崖上。這會對組織管理帶來嚴峻的挑戰。代溝,是演化算法中的一個“突變”案例。


我會講到市場。中國經濟面臨一個巨大的斷裂帶:強大的生產能力和旺盛的消費能力之間缺少一個橋樑。我們在2019年調研了中國的很多小鎮,它們往往是某個產品或者某個產業在全國甚至全球的生產基地。在這些小鎮,我們也能看到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誰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呢?不是現在的"苟且者”,而是能夠消滅苟且者的新生力措。我會講到,中國經濟的最大紅利是“苟且紅利”,也就是說,只要你比別人多付出一點努力,就會輕鬆地淘汰掉數不清的苟且者,從而贏得屬千自己的市場機會。想要獲得苟且紅利,你不僅要認真,而且得是有信仰的認真:你要相信這個時代的進步,你要相信藏在自己心裡的創造力,你要充分地理解和信任你的用戶。苟且紅利,是演化算法中的一個“適應"案例。


我會講到全球供應鏈。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在提高。中國的製造業不是對外遷移,而是對外擴張。但未來的全球供應鏈會出現變形,也會受到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等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我也會講到,其實全球供應鏈已經從鏈變成了一張網,這張網將越來越依賴於各國彼此之間的信任。面對這種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一個國家要更多地關注國內的社會政策,維護一國內部的和諧與穩定,而企業和個人需要更多地加強國際經濟聯繫。在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沙漠裡面,仍然存在著全球化的綠洲,這些綠洲連成一條線,就是新的“絲綢之路“。全球供應鏈,是演化算法中的一個“協作"案例。


我會講到技術創新。新技術革命還沒有到來,我們仍然處在兩次技術革命中間的高原區。混搭是這個時代技術創新的主題。混搭也是中國最擅長的技術創新方式。我們會看到,中國原有的工業和技術基礎慢慢出現了溢出效應,曾經引進的國外先進技術已經內化到中國市場的血脈之中,而龐大、快速變化的市場不斷刺激著技術進步。中國的很多企業會像當年日本豐田重新定義了美國發明的流水線一樣,重新定義製造業,重新定義互聯網,甚至重新定義新技術革命。技術創新,是演化算法中的一個“混搭"案例。


我們的教育會絕地逢生,我們的年輕人會登上歷史舞臺,我們龐大的生產能力和不斷提高的消費能力會引爆商業創新,我們的企業會進一步地融入全球供應網絡,我們已經並將繼續重新定義很多從別人那裡學到的東西。這就是我們在失去了之後還能擁有的東西,這就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書摘:生於2019年


起初,她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條小魚,但她是唯一遊到彼岸的小魚。30年後,到了2049年,當初夏的一陣細細的風吹來,當她在忙碌生活的間隙,在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中,突然有一刻走神,回想起當初這段經歷,她會感到得意,也會暗覺僥倖。那一天,天空非常晴朗,但也和其他晴朗的日子一樣索然無味。當然,那是30年之後的事情了。


現在,她面臨更急迫的挑戰。她需要一次轉型。她在成長速度最快的時候,大部分時間其實都在一塊溫暖的水域裡自由漂浮,體會著一點點膨脹起來的樂趣。如今,她的個頭大了,開始感覺到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她所在的生存空間太狹窄了,她時常會感到一種壓迫。她隱約能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光亮,也能聽到高高低低的聲響。她對外面世界的渴望猶如浪潮襲來,一浪高過一浪。關於這次轉型,她猶豫了很久。雖然轉型不過就是一次轉身,但一旦選擇了方向,就不能逆轉——據說,人生總是如此。


終於,她下定決心,把身體翻轉過來,頭下腳上。這個姿勢確實有點彆扭,她有點不安地活動了一下身體。更讓她感到不安的是未來的命運,一想到這個她就躁動不已。她要像朝日一樣噴薄而出,她要像航船一樣露出脆杆。為了安撫自己的焦慮,她學會了吃手。安靜下來,安靜下來。她一邊吮著自己的大拇指,一邊告訴自己,要耐心等待。那一刻很快就會到來。


她是一個在母腹裡待了7個月的胎兒。爸爸媽媽給她取名叫“登登“。古人云:”從善如登“。毛主席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其實,她最早的名字叫“燈燈”,電燈泡的燈。最初,爸爸媽媽還沒有做好迎接她的準備,她就像夾在人家小兩口中間的電燈泡。


登登的媽媽叫孫立婉。立婉生於1993年。那一年,中國取消了糧票。立婉的老公閆數生於1992年,是她的大學同學。2018年,立婉剛剛考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博士生,閆數進了一家外企做碼農。二人世界的生活剛剛開始,登登不期而至。


立婉老公的同事們都很吃驚:你這麼年輕就結婚生孩子了?他的主管已經30多歲了,在北京混了十來年,收入比他高,有房有車,可還是沒有生孩子。立婉在北京有一群小姐妹,她們的大姐大是許扣扣。扣扣本科讀中文,碩士讀國際新聞,博士讀經濟學,博士後研究社會學。扣扣至今未婚,也沒有考慮過生孩子,她每天快樂地"擼貓"。當然,扣扣並非拒絕結婚生子,她只是覺得,結婚生子並非人生旅途中必須首先打卡的景點。有的人一輩子都沒有到過這個景點,但他們可能去了很多其他的地方。立婉為了貼補家用,還在一家網上英語教學學校教孩子們英語。那裡有個跟她年齡相仿的姑娘,辛辛苦苦做銷售,一個月賺8000元。


她的老公也是碼農,賺的似乎比立婉老公還多,當然也更辛苦。那個姑娘最近也懷孕了。老闆一聽,二話不說,就把她解僱了。


立婉和老公原來打算生個龍年寶寶,那意味著他們要等到2024年才生孩子。剛剛測出懷孕結果時,空氣凝重,立婉和閆數很緊張,不知道該怎麼辦。扣扣姐拿了一張A4紙,咔嚓在中間畫了一條線,讓立婉在左邊寫好處,右邊寫壞處。壞處寫了密密麻麻一大片,好處只有一個:年輕時生娃身強力壯。


為什麼最後決定留下這個孩子呢?


立婉說:“我怕疼啊,不敢去做人工流產手術。要是懷孕的是他,我肯定讓他做掉了。”立婉臉龐圓圓的,說話很快,微微帶點挑釁。


其實,真正讓立婉下定決心的是她媽媽的一句話。她媽媽說,如果你們都養不起娃,那誰還能養得起啊。


是啊,如果他們都養不起娃,誰能養得起呢?立婉和閆數從小就是學霸,一路上的都是實驗班。大學畢業之後,倆人一個到英國留學,一個到美國留學。立婉讀的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閆數讀的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立婉夫婦的故事並不僅僅是兩個年輕人的奮鬥。在他們的背後,是兩家父母的支持。兩個家族,如同兩條河流,匯合在一起,出高峽、入平原,星垂平野、月上東山。立婉來自福建建甌,一個曾經偏僻貧瘠但在最近三四十年繁榮起來的小鎮。閆數來自包頭,一個原本輝煌風光但在最近三四十年逐漸沒落的城市。立婉的父母白手起家,閆數的父母來自國企。無論經歷的是起還是落,他們兩家都抓住了機會,都是被擠上車的人。


或許,像立婉夫婦這樣的年輕人,是最後一批被擠上車的人了。這是中國最富庶、祥和的一代。如果這一代人都養不起孩子,那誰還能養得起啊。


這一代人,理論上樂觀,現實中焦慮,內心深處揮之不去的是一種無力感。


立婉夫婦在上海有一套房,首付是同數父母付的。他們還想在北京再買一套房,立婉說:“那肯定還要父母扒層皮啦。”兩家父母都盼望著登登的到來。產檢和生產的錢,父母包了。立婉嫌在公立醫院建檔麻煩,直接選的是美中宜和,一傢俬立的高端婦幼醫院。產檢和生產的費用算下來,估計總共要7萬多元,還能接受。月子中心住48天要十幾萬元,太貴了。立婉和同數現在租的是一套四五十平方米的一居室,孩子出生之後,他們就會換到一套更大的房子裡,房租肯定要漲。立婉的媽媽早已答應,會過來照顧她。生一個娃,就像是一次戰爭總動員,全家的人力物力都搭上了。


我問立婉:“假如有個算命師,知道未來的一切。假如你只能問這個算命師一個問題,一個關於登登的前途與命運的問題,你會問什麼呢?”


立婉想了想說:“我會問,登登有沒有過上一種跟自己的興趣一致的生活?”


登登長大後會是什麼樣呢?立婉也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她內心裡希望登登長大了做個科學家。閆數馬上正色跟她說:“你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有一天,立婉和閆數一起上樓,電梯裡只有他們兩個。他們互相望了一眼。閆數突然若有所思地說:“你知道我希望登登長大了是什麼樣嗎?


他說:“我希望她能像扣扣姐一樣。”


點擊下方鏈接,進入評論留言,有機會獲得贈書,不是在文章下面留言哦~


點擊右邊鏈接下載聰明投資者APP,更多精彩在等你!


凡註明“聰明投資者”的作品,版權均屬聰明投資者。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記錄和傳遞信息,不代表“聰明投資者”贊同或反對其觀點。


【好書共讀第6期】5個變量帶你讀懂基本盤,掌握中國經濟底層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