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寫草書,最終靠“墨點”成名。網友:我心作嘔

近日連續在網上看了一些當代“蘭亭終身成就獎”、“當代50位草書最具影響力書法家”的文章和作品,總的一個感受和眾多網友都是相同的:“寫得越亂名氣就越大”。也搞不清為什麼當代書法大家、名家都要“亂七八糟”的寫字。因此又讓我思考上了另一個問題:書協為了評獎,不得不把那些名氣大的人安上一個個頭銜:蘭亭終身成就獎、蘭亭獎、國家獎、屆展獎、德藝雙馨、突出貢獻津貼獎等待,好像不給那些名氣大的人給一個”名份“就對不起人家似的,難怪網友及書法愛好者對此罵到累了。

他只寫草書,最終靠“墨點”成名。網友:我心作嘔

在今天看到了一位名人的作品後,感慨又來了。這位名家一生都在寫草書,按照一些資料的介紹,他好像只寫草書,不寫其它書體,百科裡是這樣介紹的:聶成文,生於1946年,中國草書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六屆副主席,中國書協草書委員會主任,中國書協創作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中青年書法展評委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培訓中心教授,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遼寧省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文聯書記處書記。頭銜真的不少。

他只寫草書,最終靠“墨點”成名。網友:我心作嘔

聶先生只寫草書,這就說明他的草書不是當代第一,那至少也是第三吧,水平當然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但是,看了他的作品後,最直接的一個感受是他的草書靠的是”墨點“堆積成章法形式的,並不是在草書的”技法“取勝。什麼是技法?就是草書的筆法、線條的質量,當然,書法中墨法是必不可少的,但筆法和線質卻要遠遠高於墨法。聶先生的草書字字獨立,好似章草,但又缺少章草的筆意,又像是今草,但也缺乏今草的筆法,總之,是“聶體草書”,與傳統無關。

他只寫草書,最終靠“墨點”成名。網友:我心作嘔

聶先生的草書無有草法之度。我們知道,草書是有草法的,線條的環繞、交織都是有章可循的,對於聶先生的草書,我們不能說它沒有規則,但他所“創立”的這些規則都是以“我”為中心,不客氣地說,應當是屬於老幹體,通俗地講,他的草書既沒有根植傳統,又缺少基本的創新,任何一個只要會用毛筆寫字的人都能寫到這個程度,只不過普通人沒有他那樣的機遇,甚至是名氣。

他只寫草書,最終靠“墨點”成名。網友:我心作嘔

當今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你不變,別人就會認為你的水平沒有提升。像這樣跟著時代變革的書家是很多的,比如王冬齡、張旭光、曾翔、邵巖等人,說句實話,他們以前的水平還是相當厲害的,但是,為了變革,他們走上了“亂書”、“圈書”、“吼書”、“射書”的道路上,被時人所鄙視。也許聶成文以前的書法水平也是不錯的,但進入到書協,當上副主席以後,為了適應“變革”,是不得已而為之吧,我們不得而知。

他只寫草書,最終靠“墨點”成名。網友:我心作嘔

但是,中國文化,中國書法容不得一些人利用名氣和地位來遭受玷汙,而主管部門也應當擔當起時代責任,不要動不動這個獎、那個獎地安排給所謂的“名家”、“大家”,還給書法文化一片藍天和清氣,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都來學習傳統文化和經典作品,不要讓一些人攪亂了書法界的清局,而令人生厭。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