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否這個理,但大多在懷疑這條賺錢的路


美國人這一輪印鈔之路,才剛剛開始。無限量貨幣寬鬆是其一,其二是鉅額財政刺激計劃,目前還未表決通過。


在北京時間本週一晚上,他們表決了一份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但是沒有獲得通過。沒通過的原因並不是美國人不想印錢,而是政治勢力的相互角力。

不過在昨天晚上,美國人的計劃又升級了,他們準備實施一份6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

所謂經濟刺激計劃,與貨幣寬鬆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政府大手筆花錢,後者是政府大手筆印錢。比如中國常說的財政政策發力,實際上就屬於經濟刺激措施。

但是這兩者的本質,又是高度統一的。政府哪裡來那麼多錢?實際上還是靠印,只不過一個是印了自己花,另一個是印了給市場花。

我已經反覆解釋過這個問題了,目前的局勢,全世界各國都會印錢。比如昨天韓國宣佈了一個100萬億韓元的救市政策,大概相當於5700億人民幣。日本之前也有類似措施。這些並不是全部,後續這些國家還會有其他的寬鬆措施或財政刺激措施。

美國的6萬億刺激計劃,早晚會通過,這是美式民主政治的特點。這份刺激計劃影響的絕不僅僅是美國自己,它必然會促使其他國家跟進。

為什麼呢?打個比方:村長家是負責印錢的,全村人之間的經濟活動用的都是村長印的錢。現在全村經濟凋零,家家都失業,包括村長家。

村長想了個辦法,他直接印了100萬元分給幾個兒子。這幾個兒子用這筆錢僱了村裡的勞動力,然後開了麵粉加工廠、蔬菜種植園、養豬場。

去幹活的村民很高興,因為有工作了。但是村長的兒子也很精,到月底,又把麵粉、蔬菜、豬肉分給幹活的村民,抵一半的工錢,剩下的發錢。

如此一來,村長家又恢復了紅火,又開始賺錢了。但是村民,卻淪為了勞動的工具,很難翻身了。

有頭腦的村民在自己家庭內部印更多的代金券,然後模仿村長兒子的做法,也招人,也發麵粉、蔬菜和豬肉。日子也會很紅火。雖然這個代金券並不是全村通用,但是當你日子紅火的時候,別人多少也都認。

最慘的是誰?是不這麼幹的人。

村長家印的就相當於美元。村民印的就相當於本國貨幣。

昨晚還發生了一件大事:G7財長髮布了一個聯合聲明:將不惜一切代價恢復市場信心和經濟增長。

G7,是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美國、英國、日本。這7個國家搞了一個類似俱樂部一樣的組織。他們幾乎代表了全世界最強的發達國家小團體。

這個聲明的要點是:不惜一切代價。也就是說,大家不要談什麼副作用。


這7個國家能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歸根到底,只有印錢一條路。這個聲明的意義,是他們要採取聯合一致的行動。

也許有人已經注意到,在中國,有一家媒體最近刊發了一篇文章,意思是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的,要正確看待當年的4萬億政策,不要把它汙名化。刊發這篇文章的媒體是《中國經濟週刊》,這是人民日報社下屬的一份刊物。

這是一個信號。如果是《求是》雜誌發這樣的文章,那這就是一個行動的信號彈了。

我之前在學員課堂上就給大家分析過,目前的形勢,只有印錢一條路,而且是各國政府必然會走的一條路。物價重要還是穩定重要?


印錢之後,當然是所有的東西都漲價。


不過暫時來講,有些東西是例外。比如工業原料,暫時面臨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停工、停產、停航。這些東西什麼時候會漲?判斷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它需要在需求萎縮和貨幣超發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過後才會漲。


這個平衡點,簡單的把握方法就是看趨勢。在趨勢逆轉之前,不要提前埋伏。


找時間我可以寫一下具體的行業分析。比如輪胎股票或橡膠期貨,它是會漲還是跌呢?


基本面分析的同時,你還要具備技術分析的能力。所以知識永遠不是你想要的“一招鮮吃遍天”。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不學,機會出現時,就不是屬於你的機會了。

通常,我都沒有直接告訴大家買什麼能賺錢,這是很多新來的讀者頗為不快的事情。

我是有意這麼做的。因為對於什麼都不懂的小白而言,很可能我說完之後他直接就去買了。問題就在後面。

如果馬上大賺,那還好。但是我並不知道他買了,更不可能再通知他賣。也有可能在我認為該賣的時候,他又追加資金繼續買入。所以這麼做會害了他。

如果買完後跌了呢?那要是要命的事情。人家蒙著眼睛上路,豈能不害怕?

市場是曲折的,從來都不是直線行進的。2008年時很多暴賺的機會,你在當時敢嗎?比如大宗商品,2008年後都經歷了一輪暴漲。

希望大家能理解,對於完全不懂的人,我給的機會越多,那可能對他越有害。除非我能保證買完立即大漲。我做不到這一點,有時候也無法這樣做。

比如我買一個股票,然後大家立馬都買了,在同一時點行動高度一致。如果這樣的事情長期發生,那麼倒黴的是我自己。監管的大數據檢測系統可不是吃素的。

大家不必著急於找不到具體的標的。如果你學習了幾十篇、上百篇文章,實際上自然就知道我所說的機會對應的是哪些了。你自己理解的,比我告訴你的更可靠。否則你憑什麼要相信一個陌生人呢?你相信的應該是知識。

昨天白天和昨天晚上,國際金價暴漲。由此也帶來了一些歷史罕見的奇特現象,比如金價交易突然變得不活躍,有時候莫名停滯了;比如黃金期貨價格比現貨高出80美元,這是從未有過的離奇現象。

我注意到有些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說由於疫情造成很多國際航線停飛,因此黃金現貨的交割變得困難,市場上出現了黃金現貨的流動性緊張。大白話就是,國際市場上黃金現貨奇缺。

對於這種說法,目前只能觀察。但是我想提示大家一點:在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期,個人是被禁止持有黃金的。當然,現在不會直接抄襲當年的作業,但是美國人的想法是差不多的。

目前的黃金和白銀,趨勢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就像十年前買了茅臺的人沒拿住一樣,他們為什麼賣?因為市場並不總是保持一個讓人看起來確定無疑的方向。它一定會讓你自我懷疑。

上週調研了一下各地復工復產的情況,簡要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第一,外貿受到的影響,比內貿更加嚴重。這是春節前我們沒有預判到的,因為全球疫情的擴散是在春季之後。

海外與中國不同,海外的零售主要以線下為主,而不是通過電商。所以目前的疫情將導致全球需求的陡然下降。除了生活必需品,很多東西的需求可能直接歸零。

第二,國內經濟的恢復主要集中於傳統發達省份,越是欠發達省份,恢復得越慢。比如南京市長在帶頭堂吃,但是還有不少城市是禁止飯店開業的。

這個結論的意義在於,如果我們著眼於更長週期的投資,那麼位於發達省份的上市公司,其業績恢復情況會明顯優於欠發達省份。不一定代表業績好,只是在大家都差的情況下,它們不是最糟糕的那部分。

第三,復工不代表復產。不少企業在復工之後,面臨的是倒閉。這種局面越嚴重,國內貨幣寬鬆和財政刺激的力度會越大、越早。

今天內容太多了,留著明天再聊吧。比如很多人關心房價的走勢;比如還有人關心我之前說的“要準備兩把刷子”是什麼意思。


PS:機會過後,人人才會認可那是一個機會。在機會面前,人們的認知絕對不會這麼一致。這也是財富分配的秘訣。


沒人能否這個理,但大多在懷疑這條賺錢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