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保險+期貨”模式助力南疆主產棉區脫貧攻堅

2020 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南疆深度貧困地區是新疆脫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喀什地區莎車縣、 伽師縣、 巴楚縣的棉花種植面積約20 萬hm2,佔喀什地區總植棉面積的50%,棉花產業是當地傳統優勢產業,也是當地絕大多數貧困人口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當地普遍存在棉花管理粗放、種植理念陳舊、機械化程度低、種植成本高等問題,棉農種植棉花產量不高、品質較差、綜合效益偏低。因此,緊緊依靠科技、金融支撐,引領棉花產業綠色發展,對南疆主產棉區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具有重大意義。

棉花“保險+期貨”模式助力南疆主產棉區脫貧攻堅

2016 年以來,“保險+期貨” 已連續4 年被列入中央一號文件,2019 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明確提出“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打通金融服務‘三農’各個環節”。“保險+期貨”模式通過改變原有的農產品價格風險轉移方式和農產品補貼方式,在支農惠農和助力精準扶貧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促進了農產品價格機制的完善和現代農業的發展,保障了農民的基本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近幾年,棉花“保險+期貨”模式試點在棉花價格補貼市場化運作上做出了有益探索,對促進棉農增收致富、貧困棉區脫貧摘帽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一、棉花“保險+期貨”模式的運行機制

隨著我國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深化,農產品與市場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價格波動風險逐漸顯現,期貨市場所特有的對沖機制為緩解農產品價格風險提供了新的路徑。保險公司基於棉花期貨價格,開發棉花目標價格保險產品;棉農/合作社通過購買棉花目標價格保險用以保障收益。期貨市場具備價格發現、套期保值、風險規避的功能,可以通過博弈形式實現遠期市場化價格,棉花期貨價格對現貨價格的影響程度較大。基於期貨市場特有功能,保險公司購買期貨公司的場外看跌期權對承保的棉花價格保險進行“再保險”,以對沖棉花價格下跌帶來的賠付風險;期貨公司依據商品期貨交易所公佈的棉花價格為基礎進行賣空操作,對沖向保險公司賣出看跌期權的風險,將風險迴歸於市場,最終形成風險分散、各方受益的閉環,實現多方共贏。

當保險期內棉花結算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保險生效, 棉農/ 合作社則通過保險公司獲得賠付;同時,保險公司行使看跌期權,期貨公司根據合約進行賠付,減輕保險人的損失。棉農/ 合作社通過購買棉花價格保險,可提前鎖定目標價格,保障收入,穩定生活。當保險期內棉花結算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保險不生效,雖然棉農/ 合作社白交了保費,但因棉花價格上漲而獲得較多的收益。

棉花“保險+期貨”模式助力南疆主產棉區脫貧攻堅

二、棉花“保險+期貨”模式的優勢

(一)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

目前, 新疆實施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發揮了市場調控作用, 初步建立了棉花價格形成機制,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棉農的基本收益,具有普惠性。但現行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資金要通過各級財政、農業部門進行逐級審核發放,耗時費力,耗費了相當高的行政成本。棉花“保險+期貨”模式將上述政府行為轉移到保險公司,通過保險公司提供相關服務,減少交易費用,操作簡捷、管理高效,可減輕政府的工作壓力,保障棉農收益;且可進一步依靠市場機制實現棉花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棉農的風險防控意識,促使棉農認識到棉花價格風險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

(二)探索農業補貼“黃箱”政策向“綠箱”政策轉變的路徑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農業協定》中約定“黃箱” 政策的補貼總額不能超過農業總產值的8.5%。在新疆實施的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受到WTO 農業協議限制,屬於限定的“黃箱”政策。近年來,我國棉花目標價格補貼額超過了WTO 規定的限額。而基於“保險+期貨”模式的棉花價格保險屬於“綠箱”範疇,為市場化價格補貼機制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將發揮保障棉農種植收益“穩定器”的作用。

(三)以棉花產業扶貧為依託, 建立南疆長效扶貧機制

作為新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棉花佔新疆農作物面積的比重高達45%~50%,佔新疆棉農收入的60%~65%,佔少數民族集中地區棉農收入的80%左右。因此,如何降低棉花價格波動對貧困棉農的影響, 是棉花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通過引入棉花“保險+期貨”金融工具,提前鎖定棉花目標價格, 提高棉農種植積極性和種植收益,對建立長效扶貧機制,促進南疆棉花產業綠色發展,從而以棉花產業帶動當地區域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棉花“保險+期貨”模式助力南疆主產棉區脫貧攻堅

三、棉花“保險+期貨”模式的不足

(一) 保險費的缺口問題

“保險+期貨”模式,本質上是利用場外期權產品,解決保險費的支付問題是該模式的核心。縱觀2016 年山東省濱州市、2018 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柯坪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51團、第六師等棉花“保險+期貨”模式試點,保險費為1 050~1 500 元·hm-2, 不管是兵團模式還是地方模式,保險費大多是由政府、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和企業分擔,期貨交易所和期貨公司支持的資金佔大部分,棉農承擔的保險費相對較少。作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市場主體,期貨交易所和期貨公司難以長久支持該項費用。試點階段之後,若政府不能填補這部分專項資金空缺,棉農的保險費投入則會相應提高,這將增加棉農的經濟負擔,會嚴重影響棉農參與“保險+期貨”模式的積極性。

(二)南疆棉農的認可度有待提高

下, 棉農普遍對自然災害保險比較熟悉,對期貨金融工具較陌生,棉農“隨大流”現象比較嚴重, 棉農自身還未充分認識棉花價格保險的作用、特點以及與自然災害保險的區別,對以期貨價格為理賠依據的價格保險更是知之甚少。但隨著棉花“保險+期貨”模式試點的推進,“期貨也能保價格,棉農也能用期貨”逐漸被接受認可。然而,要棉農主動將其融入生產經營活動中,還有待時日。再加上南疆大多數是少數民族棉農, 棉農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較差,急需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對新興起的棉花“保險+期貨”模式進行大力宣傳推廣,重點面向植棉大戶、植棉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提高棉農的普及度和認可度。

棉花“保險+期貨”模式助力南疆主產棉區脫貧攻堅

四、推行棉花“保險+期貨”模式的建議

(一)發展優質棉“訂單生產+保險+期貨”模式

棉花“保險+期貨”模式是在棉花目標價格的基礎上為棉農收入再上一個保險,可有效地保障棉農免因棉花價格下跌而遭受的損失。依託科技力量,圍繞棉花“良種+良法”技術集成示範,大力發展優質棉“訂單生產”可讓棉農種植出品質優良且符合下游用棉企業需要的棉花,實現“優質、優產、優價”;大力推行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發展模式,繼續推進棉花質量與補貼掛鉤試點, 提升棉花品質,將“保險+期貨”模式與優質棉“訂單生產”相結合,則可通過發展優質棉“訂單生產+保險+期貨”模式讓優質棉的生產、加工、銷售形成產業閉環,既可讓棉農得到“產量、質量、收入”三重保障,也可以大大提高棉農種植積極性和下游用棉企業簽訂“訂單生產”的信心,助力優質棉產業綠色發展,建立“造血式”扶貧模式。

(二)引入銀行、基金等信貸機構

由於缺乏對應的抵押品和信用保證,南疆貧困棉農除了面臨棉花價格下跌風險外,對採購生產資料和發展鄉村經濟的融資也舉步維艱、 困難重重,無法獲得信貸資金。建議通過引入銀行、基金等信貸機構參與試點,幫助參保棉農解決田間生產資金的短缺問題[18]。參保棉農通過參與“保險+期貨”模式試點,規避棉花價格下跌的風險,保障收入,提高自身在銀行、基金等信貸機構的信用水平,從而使銀行、 基金等信貸機構放心地對符合貸款條件、有融資需求的棉農發放貸款,幫助其解決農業生產的資金短缺問題。

棉花“保險+期貨”模式助力南疆主產棉區脫貧攻堅

五、小結

當前,我國棉花支持政策改革正朝著減少政府直接干預的方向發展,且隨著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補貼政策的不足越來越顯露, 及時引入棉花“保險+期貨”模式,對南疆主產棉區貧困棉農穩定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以產業扶貧為導向,探索引入“科技”“金融”元素,構建棉花全產業支撐體系,形成跨界融合“長效扶貧機制”,對實現南疆主產棉區經濟可持續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