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疫情我更想告诉你:没事别想不开做自由职业者

经历疫情我更想告诉你:没事别想不开做自由职业者

作者 l Wendy 编辑 l 粥左罗来源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一次疫情,让很多明白:原来我做不了自由职业者。

当然也让一小部分人验证了:原来我可以做自由职业者。

你是那种?


很多人向往成为自由职业者。

2019年初,人民日报社旗下的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做过一项有关自由职业的调查,结果显示:67.4%的非自由职业者很想成为自由职业者。

做自由职业有一堆好处:

好处一:赚得多。

数据显示,年收入高于12万和18万的自由职业者占调查人数比例分别为39.6%和23.5%,而非自由职业者的占比是30.7%和12.9%。

好处二:能自由支配时间。

经历疫情我更想告诉你:没事别想不开做自由职业者

好处三:不用看领导脸色、受同事的气。

经历疫情我更想告诉你:没事别想不开做自由职业者

即便如此,我这篇文章还是想告诉你:没事别想不开做自由职业。

因为,适合做自由职业的人很少,能靠自由职业实现财务自由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01

不自律的人

没事别想不开做自由职业

你适不适合做自由职业者?

我想经历疫情,很多人已经有了答案。

突然没人管了,很多人就放飞了,生活没有规律,学习没有规律,工作没有规律,更没有效率。

不自律的人,不配有自由。

唐家三少曾在2016年接受过《人物》杂志的采访。彼时,他已经四度蝉联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人物》的专访文章里是这样描述其日常工作状态的:

“他写了12年小说,每天更新大概七八千字,一天都没有断过,有一年甚至敲坏了5个键盘。”

“他严格地规划并执行一套自己的日程表,首要原则是,一天中最好的时间要留给写作。唐家三少每天的固定写作时间是上午9点半到12点,他从不在上午做其他事,拉上书房的窗帘,戴上隔音耳机,雷打不动地完成更新,「每30分钟休息10分钟,就像上4节课一样,中间休息3次」。”

这不是个例,而是自由职业者,尤其是成功的自由职业者,普遍的工作状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者、“唐韧的知识星球”星主唐韧在一篇文章里提到某个周五一天他就写了12000多字,其中包括3篇文章、40多条星球内容点评和10几个星球问答。

“每天早上 8 点前,我一定坐到办公桌前,每天晚上平均 11 点左右结束工作,有时候忙的话可能还会更晚一点。996 对我来说,真的就是休闲式的工作。”

自由职业的本质是职业。跟上班族一样,自由职业者也需要靠出售他们的时间赚钱,而且收入多少更依赖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上班族犯懒了不想去上班,好歹有公司的规章制度约束他必须从床上爬起来去工作,可自由职业者如果不够自律的话,一觉可能就睡过去大半天了,这还挣什么钱;

上班族每天下班后就可以放飞自我,想刷剧就刷剧,想跟朋友逛吃就一起去嗨,可自由职业者不能这么随心所欲,他们的工作多是计件制,不干就一分钱也赚不到,所以只要来活了,不管是工作日还是周末,也不论白天晚上,你都得打开电脑开始工作;

自由需要自律驾驭。你的工作方式有多自由,你就需要有多自律。

02

没有过硬技能的人没事别想不开做自由职业

疫情下,一部分验证了自己根本做不了自由职业者。同时,也让一部分人验证了,自己可以做自由职业者。尤其是从能力方面。那些能力过硬的人发现,不管大环境怎样,总有人需要他,总有活儿能找到他。比如我前几天在文章里写到,有个做运营的朋友,之前兼职写作,每个月能多赚几千,疫情来了,待在家里,却一个月多赚一万。为什么越是自由职业者越需要跟高的能力?因为组织的抗风险能力一定是强于个体的,即你一个人要更强大,才能应付各种不确定性。像赵本山说的,如果你老觉得大环境不行所以你不行,那你就是不行。

古典老师讲过一句话:自由职业的“自由”是能力自由。

自由职业者的成功都是蓄谋已久,而非一时兴起。

小北2016年5月辞职开始全力做自媒体,3个月后,公众号“小北”的粉丝破百万。

她的成功是蓄谋已久的。

为什么?

第一,她有过硬的写作能力。她从2014年7月开始就坚持利用下班时间练习写作,2015年1月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这善变的世界难得有你》,1年后同期又出了第二本书《遇见每一个有故事的你》。

第二,她有过硬的运营能力。人家2015年11月就已经建立自己的公众号,在忙于主业、没怎么苦心运营的情况下,仍然能用4个多月时间就把“小北”这个号做到拥有10万多的粉丝基础。

你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就要接受自负盈亏。

你拿什么保证自己可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收入?

足够硬核的技能。

怎么能够知道自己能力是否足以支撑自己顺利开展自由职业?

一个办法就是,先验证,再行动:

在正式工作之余尝试发展一项副业,看看自己究竟能靠这个技能赚到多少钱,市场的检验是最有效的。

如果结果不算乐观,在技能没得到实质提升之前,做自由职业极可能让你陷入财务危机。

03

怕麻烦的人没事别想不开做自由职业

在公司上班,每个人只需要把自己负责的那一环工作做到位即可,但是自由职业者不行,他们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想持续赚钱,就要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来经营管理。

除了强化核心技能外,你还要修炼一堆能力以及负责处理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

有个叫詹妮的自由职业者自曝刚开始做设计师时,因为疏于研究商务合作和法律知识,也不懂得筛选客户,结果导致自己频频吃亏:

设计了几个月的图纸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署,还得签“终身保密协议”;

客户只付了两个月的费用就要求她提供十几款设计方案,严重挤榨时间价值;

有的甲方还会就一个设计方案没完没了地逼你改你的设计图,问对方具体哪里不满意,答复永远都是“跟我们的预期有差距”,你想挣这个钱,就只能忍气吞声地一遍遍改下去。

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当设计师,你只需要做好设计就行,其它的不用操心。可对于自由职业设计师来说,你不仅要懂设计,还要研究合作协议内容避免被套路,还要学习商务谈判策略以免自己到时吃哑巴亏,还得懂法律知识以便更好地维护自己权益。

做自媒体也一样,一个成功的自媒体人不仅是一个好写手,还要是一个好的运营者、好的设计师和优秀的谈判者。

因为除了写好文章外,自媒体人还要解决下面这些问题:

如何跟粉丝进行日常交流互动?

如何制作合适的海报包装推广自己的内容?

做到一定程度后,怎么跟别人谈广告投放和商务合作?

该怎么开发票才能既合法又节约成本?

跟设计师一样,搞自媒体的也得处理一些麻烦又恶心的事情。

我们公司前一阵子被人恶意侵权,但我们公司有预算投入人力财力解决,有专门的同事跟进,有长期合作的律师负责。

如果你是一个人,难度就大很多。

你懂相关法律知识吗?如果不清楚的话,需不需要请法律顾问?请的话,费用是否划算?

万一对方很难缠,你要怎么沟通才能把事情谈下去并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如果你是一个特别怕麻烦的人,当所有这些事都一股脑砸向你时,你就很容易心态失衡、情绪崩溃。

04

没有存款准备的人没事别想不开做自由职业

这次疫情,延续了三个月,让很多人第一次体会到“每天不赚钱只花钱”是怎样一种体验?心态容易崩啊。如果你打算做自由职业者,你就要面对这种问题,尤其是过渡期、初期,收入不稳定。

知乎上有个话题是“那些自由职业者,你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怎样的”,其中一个叫帕克的知友描述了他刚做自由撰稿人时的经历:

“第一个月基本上是0收入的。后来,有几家新媒体公司找我征稿,我才终于有了收入。微信的文章很便宜,一篇也就几百块钱,不过聊胜于无,对于刚起步的我来说真的很开心了。16年4月份的时候一个月赚了2000块钱,是我工作时候的四分之一吧。

再后来,我就开始写广告。这会儿的收入就开始往上涨了,广告要比微信投稿贵不少,不过可能还是因为太菜的原因,那会儿我还接不到年度框架,活儿也是偶尔有偶尔没有,收入依然不稳定,大概能到4000左右吧。

忙的时候,一周要写5篇稿子,一个星期就能赚1万;闲的时候,一个月可能就写两篇,感觉分分钟就要没工作了。”

如果你不是大牛,在选择做自由职业之前起码要准备足够维持自己6-12个月生活需求的存款。

为什么?

首先,你从0开始到步入正轨需要一个过渡期,这个阶段短则2-3个月,长了可能需要1年。如果你的存款只够维持自己2、3个月的日常开销,为了赚钱生存,你就会变得急功近利,过度追求短期变现,这种心态会让你难以专注于打磨核心产品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从而不利于你顺利渡过自由职业的瓶颈期。

除此之外,在中国,很多城市的落户和购房买车政策都是跟社保挂钩的。

比如北京的落户政策其中有一条就是,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同样,如果你想在北京买房,也需要满足“连续缴纳5年社保”这个条件。

上班族的五险一金是企业负责购买,个人只需要负担很小比例,而自由职业者上社保需要全额缴纳,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为了不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你的存款里还需要预留出每个月的社保缴纳金。

05

心理不够强大的人没事别想不开做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者是孤独的。

在你没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前,成为自由职业者大概率会招致家人的不理解甚至打击。

爆文写手苏乐就讲过,刚辞职在家写作时,父母天天在她耳边念叨“靠写作赚钱很不现实”、“你赶紧找工作上班”,直到3个月后的一天早上,当她给父母拿出4位数的稿费收入凭据后,她爸妈才接受了女儿做自由撰稿人的选择,从此再没给她打过退堂鼓。

你有持续承受亲人非议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吗?

即便你家人足够开明,但自由职业者的工作方式决定了你大部分时间都是独自工作,一个人工作时间长了难免会感到寂寞和压抑,而工作遇到困难时一样会焦虑不安。

对此,你有足够的心理能量进行自我排解和消化吗?

除此之外,相比于上班族,自由职业者没有公司的福利保障,在一些非常时期,享受不到组织的风险分散效应,因此更容易遭受系统性风险的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让餐饮业从业者遭受重创。尽管如此,至少那些在大型餐饮集团上班的员工还不至于面临生存危机:

近期,公众号“混沌大学”采访西贝老板贾国龙时问他会不会因疫情冲击而裁员,贾国龙回答:

“我想我们不会减人,一是疫情期间裁员很不厚道,二是疫情过后生意一旦恢复说不定还要招更多人。”

贾国龙为什么有底气说这句话?

因为像西贝这样的餐饮巨头凭信用向银行贷款给员工发工资不是什么难事。

同样,面对疫情冲击,老乡鸡董事长束从轩不仅手撕员工关于疫情期间自愿不拿工资的联名信,还在视频中硬核表态“即使亏损5个亿,卖房卖车也要让1.6万名员工有饭吃、有班上”。

疫情之下,与这些大公司的员工相比,自由职业者只要一天不开业、一天没有客户就损失一天的收入,不到万不得已,没人会为他们的生计负责,能不能撑得住全看自己的家底和心态。

所以,如果你很难忍受亲人的不解或者不甘寂寞,又或者面对风险容易心态失衡,那么自由职业对你来说不是一个好选择。

你想做自由职业者,你准备为自由付出多少不自由?或者你有多少能力和资本可以支撑自由?

这里要赞美所有自由职业者,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需要比常人有更大勇气,更能承受压力,更能不怕麻烦不怕苦,更能忍住孤独,有更强大的心理能量。你可以,所以你值得。

一次疫情,让很多明白:原来我做不了自由职业者。

当然也让一小部分人验证了:原来我可以做自由职业者。

你是那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