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和田出美玉。《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西巡至崑崙山,有人獻白玉。

“天子升於崑崙之丘,以觀黃帝之宮。”

“天子北征,舍於珠澤,……乃獻白玉。”

《山海經》中也多次提到崑崙山的玉。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圖源:庫爾班江·賽買提《挖玉人的致富夢》


“崑崙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面有九井,以玉為檻。”

崑崙山,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南緣、和田地區的南部。

和田,古于闐也。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實際上,早在周穆王之前,和田玉已經進貢至商王宮室。殷王武丁之妃婦好墓出土的玉器即可證明。

自周之後,春秋戰國、漢唐期間的各種正史外傳也頻頻讚揚和田“山多美玉”。元代時的意大利商人馬可波羅也在遊記裡談及和田的玉。

再後來,文字記載和實物就更是多得數不勝數。

我有幸在玉都生活長大。認識和田玉是從和田街頭一位維吾爾族賣玉人開始的。

小時候,每逢“巴扎日”,爸爸都要帶我去趕巴扎,買菜買水果。那時和田城很小,只有一條主要街道和一個十字路口標誌著市中心。

漢族們入鄉隨俗,跟著當地維吾爾族老鄉把這個十字路口叫作“古魯巴克”,巴扎就在古魯巴克下面,這個賣玉人總是在古魯巴克的一角擺個小地攤,而且永遠都是默默地跪坐在那裡。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每次經過,爸爸都要拉著我在這個小玉攤前看半天,說是小攤,實際上只有一尺見方大點兒,地上鋪塊兒小方巾,方巾上擺著一兩個高腳酒盅、三四個香菸嘴兒、兩小排印章料,幾個鐲子和戒指。

偶爾還會有幾塊散玉:青玉、黃玉、白玉,也有羊脂玉,我特別喜歡那些碧綠的小酒盅,又好看又好玩兒。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好像是和這些璀璨奪目的美玉作對比似的,這位賣玉人形骸殘缺,衣衫襤褸,可能是患過小兒麻痺症,兩條萎縮細弱的腿永遠跪坐著,遮擋在一件長長的恰袢(源於維吾爾語,即“長袍”)下。

我不知道這些玉器是不是他雕鑿的,但我寧願把他認作藝人。

賣玉藝人長年累月地坐在古魯巴克街頭,一年四季穿一身黑色的舊恰袢,戴一頂黑色的舊帽子,不管街上如何熙熙攘攘,有時過往行人幾乎要把他踩倒在腳底下,他卻總是跪對一堆寶玉,不叫賣也不張揚,甚至一動不動,像是一個虔誠忠實的衛士,又像是一尊永恆的雕塑。

我不記得有別人在他那兒停留過,爸爸是極少的欣賞者之一,我老想讓爸爸買他一兩件東西,但爸爸好像只買過兩枚印章料。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圖源:庫爾班江·賽買提《挖玉人的致富夢》


現在想起來,真覺得對不起那位藝人,也對不起和田玉。

文革期間,古魯巴克成為兩派對峙的無人區,賣玉藝人也從此消失了,我不記得文革後他是否又出現在街頭,不知道他現在是否還活著,但他和他的玉卻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就是在這個手帕大小的玉攤上,爸爸指點著各色各樣的玉石,給我講述了和田玉的歷史。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和田南部的崑崙山上蘊藏著豐富多樣的玉石,有白玉、青玉、青白玉、黃玉和墨玉,還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羊脂玉。

和田玉屬於軟玉類,軟玉中的白玉在全世界只有三個產區:崑崙山脈高加索山脈新西蘭島嶼,和田白玉為三者之冠:質量最佳、蘊藏量最高、開採和使用歷史也最悠久。

羊脂玉又是白玉中的極品,只在和田玉中才有。

“羊脂玉”,顧名思義,看上去像是羊脂,細膩油潤、乳白透明、白如截脂,它的珍貴和可愛處在於它的光潔溫柔、優雅含蓄,因此也最為文人雅士們所推崇。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不僅是質地優良,和田玉有名的地方還在於它獨特的產出方式,雖然自古以來就有山產和水產兩種,但更多的還是在水中撿撈。

山產是劈山開礦獲得山料,水產是踩踏河水撈取水料,水料又分山流水和子玉。每年春季冰雪融化山洪暴發時,各種山石會隨著洪水衝下河流。

洪水過後,河床上時常會留有衝下的玉石。

有些處於原始狀態,被包在雜石裡面,叫山流水

有些經過常年滾磨和沖刷,變成光滑的各種型狀,往往不需要人工打磨便自然成趣,這樣自然狀態且光滑如卵的玉便是子玉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流經和田的兩條主要河流玉龍喀什河和喀喇喀什河就因飽含這樣的美玉而享有盛名。

世界上恐怕再難找出第二個地方在一兩百公里的距離內出現兩條自天而降的出產玉石的河流;更奇妙的是,玉龍喀什河專出白玉,喀喇喀什河特產墨玉,它們也因此而得名“白玉河”和“墨玉河”

兩條玉河同起源於崑崙山,自南向北縱穿和田綠洲。

玉龍喀什河流經和田東邊,漢語意思即是白玉河,出產各種白玉、青玉和羊脂玉。

喀喇喀什河在西邊,漢語意為墨玉河,出產以墨綠色為主的各色墨玉、綠玉和黃玉。

兩條河在和田的北面匯合成為和田河,然後逐漸滲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復出後匯入塔里木河。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過去的撿玉人常年在退水以後的河床上來回尋覓。

他們往往從下游往上游走,然後走到山裡人煙稀少的地方,甚至到達冰川盡頭的冰舌下,冰舌下可撿到大塊兒的山流水;下游則是撿拾子玉的好地方

在和田經常能聽到各種撿玉拾玉的故事,人人好像都有找玉的機會和經驗,每年發洪水之前,各單位都要輪流去玉龍喀什河築堤防洪,學校也不例外。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他們的工作就是把河床裡的石頭挖出來,裝進鐵絲網袋,再堆到堤壩上,修補和提高堤壩。

這個工作就像是給人們一個專門挖玉的機會,每個人都埋頭苦幹,眼睛緊盯著鐵鍬頭,生怕漏掉寶貝,而每次去都會聽到有人挖到玉的例子,但是,不言而喻,幸運的人只是極個別的。

試想,連續一兩個月每天有幾百甚至上千人去河裡挖石頭,能有多少玉石讓人挖呢?

當然也有撿到寶玉不識貨的。

有一次,一個維吾爾族老鄉趕了幾頭毛驢,馱著幾垛柴禾進城趕巴扎,走到玉龍喀什河大橋時,一垛柴禾因兩側重量不一樣從驢背上掉了下來,老鄉跑到橋下撿了一塊幾公斤重的大卵石,壓在柴垛的一邊來保持平衡。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到了巴扎,碰巧一個玉石廠的鑑定師傅在那兒閒逛,一眼就發現這塊石頭不一般,立刻買下了全部柴禾,連同石頭馱回家(當然是收購給國家)。

到家細細一看,原來是一塊罕見的大塊上等子玉。師傅是爸爸的朋友,馬上叫爸爸一起去欣賞。

此後,爸爸把這個故事重複了無數遍;在和田,類似的故事幾乎每人都能講出一兩個。

爸爸也是個見了玉石就會發痴的人,家裡的犄角旮旯到處塞著、擺著石頭塊兒,媽媽嫌家裡亂,時常會抱怨,還要往外扔。離開和田搬家時,除了一個大書架,沒有任何傢俱,佔分量的全是爸爸的“石頭瓦塊”。

他們的朋友來家裡串門時總會看見門背後亂扔著青玉模樣的石頭,偶爾還會被地下的石頭絆著腳,於是就會說:“到底是和田人呵,連墊腳石都是玉。

充滿神奇傳說的玉龍河就像兩條名副其實的玉龍,天長地久地流淌著瓊漿玉液,養育滋潤著和田人,保佑美化著和田城,還把和田美玉名揚遍天下。

不幸的是,近些年來,天賜的玉龍卻在現代人的貪婪面前失去了老天的庇佑。

洶湧的商業大潮幾乎在一夜間把玉龍純潔秀麗的玉體踐踏得支離破碎,瘋狂的商人們動用大型挖土機,把玉河挖地三尺,翻了個底朝天。哀哉!不知道這些貪得無厭的人是否還要殺雞取蛋,連崑崙山都炸平?

在我的心目中,和田玉不只具有光潔柔潤、晶瑩剔透、堅硬細密的上等質地,它還蘊涵著純樸無瑕、溫和謙遜、高貴優雅的品格。

無論賞玉者、佩玉者,還是採玉者和買賣玉器者,都應具備一些玉的品質。

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孔夫子就以玉比德,和田玉的溫潤而澤、縝密以慄,以及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等特徵正好對應了他最重視的仁、知、忠等德性。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我離開和田時,爸爸請蘇州書法家費新我老先生為我寫了一幅字,老人家揮筆寫下“內懷冰清,外涵玉潤”,這是前輩們鼓勵我做人要像和田玉一樣,溫潤謙和,純潔清明。

我自然也帶走了兩塊和田玉:一枚爸爸送的羊脂玉小玉墜,一隻哥哥送的白玉鐲。

這隻玉鐲是哥哥的維吾爾族朋友從自家院子桃樹下的藏玉處挖出來送給他的。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玉石埋在地下並非為了防盜。

玉是天地山川之精靈,要靠大地的滋潤;而它佩戴在人身上,又會把天地之精華傳遞到人的身體和心靈中。

玉佩在身,人得其清涼而自省,得其光明而自鑑,得其品質而純清高雅。沾上它,人是會變的。

去年回和田,老同學聚會,筵席上發現一個跟我小學中學都同班的同學不在場,我一問這位同學,馬上有人回應說:“叫不叫他,我有他的電話,他肯定在河邊。”原來,這位同學如今已經是和田地區有名的玉石收藏家。

他愛玉收玉的嗜好成癖,每天不去玉龍喀什河邊上走一遭,日子就過不好。

看老同學三十多年不見的份兒上,他破例把我帶到家裡,從銀行保險櫃裡取回他最好的寶貝,讓我一一把玩,真讓我大飽眼福和手福:幾公斤的“黑如純漆”的墨玉,十多公斤的深綠色碧玉,形狀各異的羊脂玉,棗皮色、虎皮色的子玉等等。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雖在和田長大,我卻也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不同種類、不同顏色、上乘等級、貨真價實的玉石。看著這堆寶玉,我覺得總算不枉作一個和田人了。

就是這個同學,小時候調皮搗蛋、打架鬧事出了名,初中畢業後就下了鄉,後來回城當了銀行職員。

這次見面,聽他文縐縐地給我講解山料、子玉、皮子、花色和料型,還有他給寶貝們起的略帶詩意的名字,什麼“一線天”“頭頂鴻運”等,令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

難怪老夫子和文人墨客們自古以來就以玉比喻人的秉性和情操,這玉真是薰陶滋潤了我們和田人。

不知為什麼,我忽然感到很欣慰,和田玉終究還是和田人的摯愛,和田人最懂得欣賞和田玉。

美哉!和田玉!


圖 源:庫爾班江·賽買提

和田人的墊腳石都是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