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口罩都不能差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在这场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阿荣旗的“兵马”与“粮草”几乎同行。阿荣旗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全员6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的口号是“一个口罩都不能差!”。

是的,如果少一个,就意味着一线人员有人一整天都没有口罩戴。

一场春雪过后,马路边上的积雪像赶时间一样迅速消融,不禁让人怀疑,昨夜是真的下雪了吗?

在阿荣旗疾控中心一楼,有护士在给前来领取医用物资的人量体温,阿荣旗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保障组临时设在那里。走廊北侧,一间窄小的办公室门口横着一张条形桌,领取口罩的,领取消毒液的,都要做好登记,排队的人相互间隔1米。走廊的另一端,还有一间大一点的办公室充作库房。工作人员说,所有物资做好进出登记,随到随分发,竭尽全力确保一线人员防护安全。

疫情发生后,阿荣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受命接管医疗物资。1月23日,人员到位,进入工作状态。物资来源基本上有4个渠道:从阿荣旗疾控中心接管一部分、通过政府采购一部分、市里拨付一部分、社会捐赠一部分。基本包括口罩类、防护类、消毒及药品类和器械类共4大类40余个品种。目前,N级口罩和一次性口罩仍然紧俏,每天根据各部门各单位参与一线工作人数定量发放,避免有人不知道节省,任性挥霍。

阿荣旗发改委副主任、物资保障组副组长宫卓政介绍说,一箱口罩2000个,一箱40盒,每盒50个。为了保证数据实打实,只要到货,他们就立马卸车、搬运、清点,无论忙到几点,什么时候工作结束什么时候才能下班回家。物资保障组没有上下班时间,随时上班,随时加班,晚上10点以后下班太平常不过了。孙晓文还有2年就退休了,如果没有责任心,完全可以找借口少干点儿,可是他跟年轻人一样冲在前。一次搬运货物时,一不留神把眼镜腿儿碰断了,商家都没开门营业,只能用胶布缠上,对付着戴。5岁的小孙子在电话里吵着要吃猕猴桃,抱怨爷爷都说了好几天了也不给买。孙晓文有口难辩,超市每天晚上6点钟关门,他回家都快半夜了,上哪儿买猕猴桃去啊。

阿荣旗发改委主任、物资保障组组长万宝柱还担任着那吉镇新兴社区指挥长之职,兼顾两边工作,物资保障组基本上就是三男两女拳打脚踢从清晨忙到深夜。由于没有特殊经费,加之疫情期间雇人有困难,卸货装车搬运男女齐上阵,一天下来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54岁的老大姐许艳玲说,这一个月下来,她好像把一辈子的活儿都干完了。都出正月了她还不知道,说每天进出物资都要做好登记,只看日期不看农历,所以,她真的不知道都过完正月迎来二月二了。

高晓欣的老公在检察院公诉科工作,办案有期限要求不能耽搁,一直都没休。她9岁的儿子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孩子想妈妈,天天打电话追问妈妈啥时候能下班接他回家。晓欣一边急得眼泪在眼中打转,一边还要若无其事地哄着儿子说就快了,妈妈抓紧时间把手头工作干完就接你。而常常是儿子都睡着了,她还没下班。每天搬运、清点、登记、核对、对账、报表……只恨分身乏术。

33岁的高阳瘦高个子,平常没干过力气活儿,这一次抽调到物资保障组,他是最年轻的了,当然也数他出力最多。一次,他们接到10吨酒精,大家齐上阵,在远离住宅区的一个冷库卸车之后,其他人都赶回去忙各自的工作了,而高阳一个人将这10吨酒精从门外搬到库内。搬完最后一桶时,他真快累瘫了,可是第二天照常上班。同事们问他干这么重的活儿后悔不,他说不后悔,跟奋战在一线的人员相比,后方相对安全些,苦点累点都是为一线服务,值得。

宫卓政自认身体素质好,也从没把自己当成他们的领导,跟大家伙儿一起干。有时候,一车货卸完再清点过数码垛,全套下来得忙活几个小时,汗水顺着脸颊流淌下来,湿透了衬衣。但即便洇湿了口罩他也舍不得换,说没事儿,将就一会儿就干了,省一个是一个,咱们省着点儿用,一线人员就能多用一个。说起口罩,他可没少得罪人,亲戚朋友谁找他要口罩也不给,说每一个口罩都入账,对不上数不行,人送绰号“宫小抠儿”。每天中午宫卓政都在单位值守,吃泡面、吃盒饭,已成习惯。他说:“大家都很辛苦,如果没有临时接货任务让他们回去休息一会儿,我一个人盯着就行。”

疫情发生后,阿荣旗委、旗政府动作早、行动快,安排专人采购到了防护级别较高的应急专业防护用品,做到了货源足、品种多。虽然几乎每天都有物资交付物资保障组,但是,宫卓政还是不敢大手大脚地分发,他担心一旦放开口子,万一库存不足无法保证前方需求。每个单位按照一线人员数量领取一次性口罩及其他防护用品,基本保证科局每2天、乡镇每5天领取1次。最多1天发放2.5万个口罩,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另外,他还留有“后手”,为旗内2家医院准备了应急专业防护用品,以备不时之需。当然,他多希望这些永远用不上。

为保证不出差错,每笔物资他们至少清点2遍。一次,他们接收1万个口罩,清点之后误差只有一个,而且责任还在出货方。同时,每笔物资都要填写进出物资明细表,一式4份,每天晚上核对准确无误后方可下班。在发放物资过程中,他们还先后两次主动邀请纪检部门前来监督。

物资保障组严谨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了供货商蓝盾应急物资供应处经理吴振录,他发现物资保障组的办公条件太差,每天开门办公非常冷,捐赠了几套军用棉服给他们当做工作服,工作人员穿上新棉服,身子暖了,心里更暖。

在这个临时组建的小团队中,每一个人都独当一面。他们以一线人员为榜样,说就算再苦再累也无所谓,毕竟,还在相对安全的后方。

就在采访即将结束时,大家一再要求笔者写写物资保障组组长万宝柱。在物资保障组成立之初,他动用个人关系联系物资,一次次电话沟通,商议价格。有的供货商上午还答应给发10万个口罩,下午就有可能只付货8000个,而且价格也一再上浮;有的货款已经打给供货商了,对方遇见出更高价格的,就撕碎了诚信底线,把货款退回说已断货,打上百十来个电话可能只成交一笔,一天下来嗓子都累冒烟儿了。

春耕在即,一些农民囤积的粮食亟待出售,万宝柱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目前,大诚粮贸已经复工收粮,陆续还有8家粮食收储企业会相继复工。

这段时间,万宝柱年届86岁高龄的老父亲因病住院,他每天忙于物资保障组的工作,还要奔赴社区指挥疫情防控工作,夜里还要去医院照顾父亲,抽空还得回家看看老母亲,就是铁打的人也经受不住啊。可是他从没麻烦过同事,也没跟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兵马在前,粮草随后,有这样的物资保障组在后方接应,阿荣旗的疫情阻击战必胜!(于雪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