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从保护野生动物开始

己亥末庚子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新年的节奏。截至目前,仅我国就累计有8万余人确诊感染,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虽然目前此次新冠病毒的确切来源还没有定论,但是综合各种现有信息来看,都和野生动物的滥杀滥食脱不了干系。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凸显了敬畏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而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

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研究发现,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而人类的滥杀滥食野生动物,也多次遭受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因此,早在十几年前年就有不少学者呼吁禁食野生动物立法,让人遗憾的是这些呼吁大多不了了之。而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侧重保护的是濒危、珍稀的被列入保护目录的野生动物以及有益、有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食用一般野生动物并未被法律全面明确禁止,乱贩滥食现象依然客观存在。让人欣慰的是,就在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可见我国最高立法机关对此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保护野生动物需要社会倡导文明的生态理念。从地球生态链来看,只有野生动物健康、生态系统健康,人类才会健康,才会有未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之举。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更是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不管是食用野生动物,还是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滥杀滥捕,都使得越来越多曾与人类相伴的物种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还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当务之急,在社会层面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理念也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野生动物需要人人参与人人行动。恩格斯曾告诫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此次新冠肺炎来袭,再一次为吃野味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在个人层面,首先要坚决对食用野生动物说“不”。有一句公益广告词说得特别好,“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食用野生动物,都不使用野生动物制品,那么也就是从终端消费上斩断了伤害野生动物的链条。我们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审视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敬畏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从改变自身做起,让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成为社会的主流。其次,要勇于和滥杀滥捕野生动物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终将过去,但是我们绝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要以此为契机,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形成国家立法保护、社会风尚倡导,个人努力践行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敬畏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