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你可能會損失好幾噸黃金丨模型三:黃金圈


不看你可能會損失好幾噸黃金丨模型三:黃金圈

請你先思考一個問題,有兩個人,姑且稱他們明哥和亮哥。

明哥的工作風格是這樣的:手頭上接到Boss的任務,不管三七二十一,拿到手就開始查閱各種資料和數據,構思方案,開始埋頭苦幹,最終早早地就把方案搞定,同時再反覆潤色修改;亮哥,坐在那會先發呆,會仔細想老大交代的這個任務背後的目的和原因到底是要幹什麼,然後會根據老闆的真正目的,著手開始構思解決方案,然後再根據思考的方案查找相應的數據和資料,那麼這兩個人,到底誰的方案能夠最終讓老闆滿意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允許我來介紹一個思維武器——黃金圈

本文的內容如下:

1、什麼是黃金圈?

2、為什麼需要黃金圈來思考?

3、如何運用黃金圈法則呢?

01 什麼是黃金圈?

從為什麼開始,由本質出發,才能激勵每個人行動。這就是著名作家西蒙·斯涅克發現的黃金圈法則。

用簡潔地表達就是:“why-how-what ”

  • Why 做事的初衷和核心理念
  • How 實現目標的路徑和方法
  • What 事情的表象和結果

看似很簡單的三問,卻涵蓋了從思維到認知行動。平庸的大多數,都很清晰地明白工作是去做什麼,但是隻有少數人,才會去思考為什麼去工作。

不看你可能會損失好幾噸黃金丨模型三:黃金圈

《教父》中有一句很有啟示的話:“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和之前提到的第一性原理一樣,同樣強調的是找到現象表層背後的底層邏輯,這一點也可以聯想到模型2系統思維中提到的深度思考。

三者都是注重抓住事物核心,不同的的是,第一性原理側重以物理學角度回到事物基本點,進行解構重組創新;系統深度思考,側重事物的背後行為模式;而本文的主角黃金圈,側重的是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核心動機和目的信念。

02 為什麼需要黃金圈來思考?

不看你可能會損失好幾噸黃金丨模型三:黃金圈

通過這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到,一切其實是可以深究到生物學角度的,通過大腦的橫截面,可以看到,大腦皮層對應著 what,控制著我們的理性思維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兩個左右邊腦,分別對應著how 和why,負責我們的情感和行動決策。

當我們採取what-how-why,首先利用的是理性思維,擅長分析,但是不會促使人採取行動。而當我們採取why-how-what,首先直接控制決策過程的,而負責語言的皮層幫我們找到做事的動機。

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是直接從翻開第一頁開始閱讀(what)呢,還是採取有策略性地從目錄開始,有側重地先把握作者行文思路,找到他著作的核心與精華研讀,有的放矢地控制我們的閱讀和進度呢(how),但是隻有少之又少的人,會首先思考為什麼要閱讀這本書,可以改變我的一些行為麼,還是可以讓我學會一項技能(why)。

在回味上述三種閱讀模式,好好想想自己是哪一種模式,我相信,帶著目的性的閱讀,會讓你的閱讀變得更有效率和策略性,從而也可以顯著節約我們的時間。


不看你可能會損失好幾噸黃金丨模型三:黃金圈

總結而言,黃金圈讓我們在這個焦慮浮躁的社會,找到我們行動的源動力,為什麼帶來的不僅僅是更加清晰服務於最終目的的行為,更是持續激勵我們行動的鼓舞與戰歌。

03 如何運用黃金圈?

一提到學習成長,每個人都覺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於是乎,去報班吧,瀏覽了下讓你眼花繚亂的各種課程,《一週學會XXX》、《三個月,零基礎轉行成為XXX大師》等;去看書吧,搜了豆瓣知乎一大堆帖子,找到了豆瓣100書單和知乎高贊閱讀清單,開始美滋滋看起來;再不然,參加社群吧,每天單詞打卡、每週讀書分享……。但往往,就跟上了發條的玩具一樣,熱度只有幾天,後續沒有推力又停下來了,然後跟彈簧一樣,恢復原狀。彷彿一切都沒有發生。

不看你可能會損失好幾噸黃金丨模型三:黃金圈

有人會強調,雖然我就學了幾天,但是我也學了啊,看總比不看強的嘛,反正我學了。小時候也是這樣,老媽讓你做點家務,不要總看電視,你就回到房間,拿起一本書假裝看起來了,大人一看在看書學習,總不能耽誤看書,其實可能一個字都沒看進去。與其這樣,還不如看看電視,還能放鬆心情。

通過黃金圈我們如何改變呢?

1、從why出發

那就是從why出發,先問自己到底是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這裡有個小tip(可以使用5why法:雖為5個為什麼,但使用不限定非要“探究5次為什麼”,主要是必須找到根本原因為止,有時可能只要3次,有時也許要10次,如老話所言:打破砂鍋問到底。)


不看你可能會損失好幾噸黃金丨模型三:黃金圈

2、重視how的過程

儘管我一直強調why,我們日常就很重視的how也很重要,找到實現這個目的的途徑和方法,這一點就需要用到我們腦子裡儲備的思維模型了(如何收集思維模型?持續關注我的公眾號半葉三更就可以了,哈哈哈~)

3、堅定正確策略,靜待

最後就是what了,遵循著why的指引,以正確的策略行動,堅持和努力,最後就就是靜待花開了。

Why-how-what,這個簡潔而又優美的公式,用李善友教授的口頭禪來說,就是“amazing!”

好的,回到最初的起點,呆呆地站在鏡子前,跑題了,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你現在覺得是明哥還是亮哥的做法更有效呢?

答:黃金圈告訴我應該更相信亮哥一點。(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吼吼吼)

不看你可能會損失好幾噸黃金丨模型三:黃金圈

好的,以上就是本次分享啦,這已經是寫的第四篇了,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和啟發的話,可以幫我多多推薦哦。謝謝(九十度鞠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