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如何會出現在中國文化裡


道教如何會出現在中國文化裡

說起道教,彷彿離我們很遙遠,但它其實就隱藏在我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裡,歷史人物故事,文學作品,婚喪嫁娶,起名,住宅,節日,名勝古蹟旅遊,到處都有無數道教的影子。5000年的中國文化是如何孕育出道教的呢?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古老而神秘的宗教,它繼承遠古先民對原始鬼神自然的崇拜,和由此而產生的巫文化,它在三種原始宗教意識基礎上,外加時政事件演化而成。

一 鬼神自然崇拜

古時人類生產力低下,遠古中華先民對各種自然現象沒有正確和完整的認識,日月山川草木鳥獸,在他們心中都有神奇般的力量。因此產生萬物有靈的觀念,他們以有限的認知對萬物進行了生動的神化,祈求天地以風調雨順。導致了對各種自然界現象的敬畏,而產生圖騰崇拜。同時認為死後靈魂不滅,因此又產生了對鬼神祖先的崇拜,於是各種喪葬禮儀祭祖儀式隨之而產生。後來這種對自然圖騰靈魂和先祖的崇拜,逐漸發展到祖先與天神合一,並創造出至高無上的天帝,商朝時代在以信仰天帝為中心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一個天神系統,並且出現了專門從事溝通人和神的巫師,以歌舞翔神以符咒驅逐鬼的註釋與言辭,神鬼祭祀祈福,並且形成了一整套的巫文化。

周滅商後治天下,鬼神崇拜更為系統化,並形成了天命觀的神學理論。周人所崇拜的鬼神已經形成,天神,地神,人鬼的三個系統。屬於天神的有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屬於地神的有山川五嶽四海之神。屬於人鬼的主要有各姓的祖先以及崇拜的聖賢。這些都是後來道教之所以成為多神教的原因。

道教如何會出現在中國文化裡

二 神仙之說和方術

先秦方士想象在山嶽和海濱有仙人,可以通過他們求得長生之藥,因而產生了道教的神仙信仰和煉丹術,促使了道教的形成。春秋戰國時代尋仙活動興起,人類對死亡的恐懼,對長生的渴求。促使先秦文化的先行者們開始了對延續生命的苦苦思索。方士是其中最早的生命覺悟者,他們對長生不老的執著追求。引領人們將訴求變為現實。他們構想的成仙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尋仙,尋仙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可以長生不死的藥,一種是休仙氣通過凝聚修煉成神仙。尋藥首先要找到神仙。

尋仙活動首先在沿海的燕國和齊國展開,燕昭王,齊宣王,齊威王,都派人多次入海尋求仙藥,而不可得。秦始皇時更甚,於是就有了有名的徐福入海求藥之故事。人們相信,在西方崑崙山上和東海之外的蓬萊三島上居住著長生不死,逍遙自在神仙。君主們迫切渴望見到這些仙人,使自己也成為仙人。如何尋仙,當時方士覺得只有通過神奇的法術,才能與仙人相見,春秋時代有了這種尋仙的熱潮,到了秦漢更是持續升溫。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在方士的鼓動下,巡遊郡縣,東遊海上,一路上祭祀名山大川尋找仙人和長生之藥。但無論用什麼方法怎樣挖空心思,神仙還是沒有找到。而始皇尋仙失敗的教訓並未被後代統治者所吸取,大約100年後,漢武帝又步其後塵。派去名山海島,尋求仙藥的方士也成千上萬。結果也是連神仙的影子都沒找到,但是這並不妨礙這一思脈融入了隨後而生道教。

道教如何會出現在中國文化裡


三 黃老學說中的神秘主義成分

黃老學說源於先秦時以黃老為代表的道家思想文化,先秦其他學派的思想也影響了道教的教理和教義。老子和莊子對“道”的確立和闡釋,是“道”有了哲學的意味和文化內涵。

春秋末年的老子,被公認為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是超越時空的永恆存在,是天地萬物的根源,世界的萬事萬物都是從“道”派生出來的,戰國時代的莊子,進一步發揚了道家學說,他認為”道”是真實的,有信念的,它沒有作為也沒有形跡但可以心心相傳,而不可以用口傳授,可以用心體驗。總之他把“道”說得玄而又玄,高深莫測。認為修道的過程就是要忘掉天下國家,天倫乃至個體生命之存在,達到與道同化的境界。

還有戰國時期活動於齊國稷下學宮的田駢,慎道等人。他們以老子因循自然的學說為本,依託黃帝之名,寫出許多著作。使奉行老子的道家也崇尚黃帝,並使黃帝和老子的思想逐步合一,形成一個新的學派,“黃老學派”。黃老道家秉承老子的《道德經》中的思想,根據現實的需求,吸納了儒墨法等諸家的部分理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們擺脫了老子主張的道家那種;僅從歷史的經驗和個人的生命體驗中觀察思考問題的模式。從而治理國家,促進社會進步的務實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使道家成為君主面南之術的顯學,也是道家由此從反權威主義轉變為新權威主義。由在野學術變為在朝學術,在封建社會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的一筆,即漢初的“文景之治”。給道教的形成埋下伏筆。

道教如何會出現在中國文化裡


4 漢末教團的興起

漢末教團的興起使道教正式創立,東漢順帝時張道陵創立五斗米道,標誌著道教的正式形成。

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作為漢初治國的黃老之術,退出了政壇,政治上失去了依靠的黃老之學,不得不進入民間,逐漸與方士之道合流。黃帝和老子由歷史人物變為成仙得道的神仙,形成了對黃老的祭祀歷史,後來影響到了宮廷,由此黃老之道作為一種宗教,成為趨勢,到東漢順帝桓帝時,早期道教派別五斗米道和太平道相續出現標誌著道教的正式誕生。東漢順帝時修道於四川中部鶴鳴山的張道陵,自稱太上老君丨授他《正一盟威符籙》,封他為三天法師正一真人。道徒奉他為上天行道之師稱張天師。因此創立教派為天師道,又因凡入教者,必須交五斗米,故俗稱為五斗米道,其道尊老子為教主,老子《道德經》為基本經典,張道陵做《老子想爾注》闡釋道教教義,道教正式登上了中國歷史文化的舞臺。而後漸漸演化融入《易經》八卦陰陽五行說,吸納儒釋而大成。

從老子莊子道家思想裡發端,在東漢未年以張道陵創五斗米道為始,道教正式出現在中國文化裡。經歷魏晉南北朝的分化和變革,在唐代因道家老子姓李,被大唐開國皇帝李淵認其為遠祖,因而道教成為國教。在唐宋時達到了鼎盛,後來曆元明清各朝,隨封建王朝的一路衰落,走入了世俗,直到現代。道教在中國文化裡,其實並非有如西方宗教在其民眾心目中的那種地位,但它也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思維,生活習俗。

道教如何會出現在中國文化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