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煙花三月,春日明媚,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時節。

週六,我和幾位好友一起遊覽嵖岈山,品味到嵖岈山石頭的神奇。

我們一行驅車有周口出發,趕往駐馬店遂平嵖岈山,全程高速,一個多小時就到遂平。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駛出遂平,西行10多公里,遙望嵖岈山,只見山上怪石聳立,氣勢非凡,煞是好看,難怪《西遊記》劇組選中嵖岈山作為外景基地拍攝。

其實,嵖岈山並不高,只有幾百米高,比起河南境內的嵩山、雲臺山、白雲山,那是小巫見大巫。

進了山門,我們沿著碎石鋪成的山道,拾級而上,不遠處就到了天磨湖。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天磨湖的對面就是淚蠟巖,顧名思意,像淚像蠟留下的痕跡,其實是岩石上山泉長年累月留下的痕跡。好像是大山遇到傷心事,經常流淚,由此得名‘淚蠟巖’。

零距離細品嵖岈山的石頭,更能體會到嵖岈山石頭的神奇。

嵖岈山的石頭,用手撫摸,石質很硬,不像其他山上的石頭,嵖岈山的石頭更有個性。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更有仰望山上,一塊快巨石橫臥其間,像是從天而降;近看眼前,一塊快巨石方方正正疊放在一起,好像是人們故意把它們摞在一起的。

我們正往上攀登,忽然,前面一群遊人圍著一塊巨石議論紛紛。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走進一看,原來是一塊巨石橫臥山腰,像是一張大床。傳說乾隆在此遊玩時,走累了,坐在這塊石頭上小息,由此得名‘乾隆石’。朋友們紛紛在此拍照留念。

正走之間,突然,前面巨石擋住去路。只見巨石中間有一縫隙,遊人只能側身勉強而過,遇到將軍肚的遊人,還得吸腰,否則就會進退兩難。這就是嵖岈山聞名的‘一線天’景點。今日親身體會,果然名不虛傳。我還拍了一幅圖片,題目叫“進退兩難”,在當地一家報紙發表哩。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快看,那就是‘石猴看海’。順著朋友的手指方向,我抬頭往山頭觀看,只見幾快巨石,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惟妙惟肖的猴子,像極了。我趕忙用手機拍下,朋友們也以此為背景,拍照留念。

嵖岈山的石頭,處處是景,只要細細品味,每一塊石頭都是一種造型,每一塊石頭就是一首優美的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兩個多小時,我們游完嵖岈山,踏上歸去的路程。

回來的路上,大家意猶未盡,都說不虛此行。只是時間倉促,如果慢慢品味,會有更多的驚喜。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跟著文圖去旅遊】系列之二:嵖岈山的石頭會“唱歌”

(文圖:潁河東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