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如何走出生存困局

閱讀提示

對全國影院從業者而言,剛過去的冬天是煎熬和漫長的。從春節檔停擺的國內影院,上週迎來部分復工。然而現狀並不樂觀、新片斷檔、觀者寥寥,資金壓力依然嚴峻。儘管可享受到不少稅收減免和補貼政策,可復甦之路依然艱鉅。

貓眼專業版公佈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過去一週國內恢復開業的影院有529家,累計觀影人次3810人,總票房收入11.82萬元。目前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四川、湖南等多地相繼出臺電影行業相關補貼扶持政策。不過目前收效尚不明顯。

觀影並非市民剛需

疫情對於影院造成的損失有多大?據之前國內多家專業機構預測,2020 年春節檔期的全國總票房有望達創紀錄的 120 億元。多位影院負責人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整個行業基本上零收入,票房損失保守估計在100多億元。”

3月16日,新疆中影金棕櫚影城“吹響全國影院復工號角”。隨後,四川、內蒙古、青海、吉林等疫情風險小地區的影院,在當地防疫部門指導下,陸續開始復工。

然而,復映一週,票房數據卻並不理想。

“第一次春節可以休息,心情卻是從無有過的慌張。”謝娟是重慶一家UME國際影城的工作人員,入職3年多。每逢春節都忙得團團轉,唯獨今年閒了下來。她告訴《工人日報》記者,每天都盼望復工,可看到復工後一週國內影院觀影數據,又像被潑了冷水。

“如果拋開21日和22日週末兩天,票房數據還要慘淡。”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影院開始復工,但國內票房市場情況不樂觀,影院生存狀況仍然嚴峻。

重慶某影院經理萬強海表示,觀影並非市民剛需消費,即便復工,真正要迎來大量觀眾迴歸,還需等待一段時間,估計最快也要等到“五一”假期前後。

雖然宣佈復工,很多影院只是處於試營業階段。重慶一家已復工影院負責人江先生告訴記者,他們影院目前是半開業狀態,影廳開放一部分,營業時間僅半天,且根據防疫要求,實行隔排隔座售票措施,嚴格限制觀影人數流量。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影視行業資深職業經理人表示,“當前最大的困局是眾多好萊塢大片紛紛撤檔,國產春節檔賀歲片也都撤檔, 復工後影院面臨沒有新片放的窘境。”

“復工初期,沒有片源就代表沒有觀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地院線董事方斌認為,電影院最好的復活方式還是多方聯動藉助大片來激活觀影熱情。

扶持與自救缺一不可

從1月下旬至3月中旬,電影行業幾乎全線收入清零。危機之下,不少中小影院不堪房租、工資及物業等高額成本壓力而關停。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顯示,2020年年初至3月10日,全國共有3637家影視公司關停,企業狀態表現為清算、停業、吊銷和註銷,不少是中小影城類公司。

“影院是整個電影行業的基礎設施,只有救活了影院,電影行業才有可能復甦。”資深電影人、比高電影院(上海)有限公司負責人印鋼坦言,疫情期間,最讓他擔憂的是影院生存狀況。

就在上個月,國內疫情最艱難時,也是中國電影業處於煎熬之時。印鋼主筆的《為了中國電影的明天——致中國電影行業的公開信》在網上引發熱議,文中提到疫情防控期間電影業蒙受的巨大損失及相應的對策建議。這封公開信得到業內人士熱切響應。主管層也高度重視。隨後多地相繼加快出臺補貼扶持政策。

面對影院生存困局,從地方政府到從業者,都在想辦法突圍和救助。目前北京、上海、廣東、湖南等多個省市公佈方案,從加大對影院放映國產影片補貼力度、撥付疫情停業支持資金等多方面,助力影院度過危機。

影業發行方也在行動。上海電影集團近日推出全國首支“影院抗疫紓困基金”,總額達10億元。中影發行公司為首批覆工影院提供上映電影名單,包括《戰狼2》《中國合夥人》《狼圖騰》等5部,並與上述影片出品方(版權方)協商後決定,將發行方和片方應得43%的分賬部分全部讓利給影院。

影院方則展開積極的自救。萬達影城、博納國際影城、金逸影城等影院相繼展開“雲營業”,在線上甩賣爆米花、罐裝飲料等零食庫存;並通過低廉票價和高額充值返利預先綁定觀眾回籠資金。

3月25日,完美世界、金逸、博納、杭州嘉年華、恆大嘉凱影城等10家影管公司把旗下近400家電影院售票處“搬”進支付寶平臺,推出特價預售票。

面對各地電影協會機構發出的“減免租金”呼籲,很多商場物業積極響應。“不少影院開在商圈核心地段,高昂的租金令從業者頭疼不已。”北京和重慶多位影院負責人表示,在與業主協商溝通之後,達成租金減免意向,焦慮得到緩解。

行業格局或將加速變化

“此次疫情也將影院營收結構不合理的弊端暴露了出來。”某知名影院公司的負責人徐誌慶直言不諱地說,缺乏話語權的影院,一旦遭遇突發狀況,顯得異常脆弱。

據瞭解,此前影院盈利主要靠食品飲料、衍生品銷售、映前廣告、貼片廣告等收入,票務收入並非主要來源。“尤其近兩年,第三方票務平臺瘋狂搶佔市場,使得影院自有購票模式遭到極大衝擊。”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個過程中,影院只看到票務平臺帶來的流量和便利,忽略了用戶數據蒐集、資金積累等機會。

國內中小影院近些年的野蠻生長也拉低了行業抗風險能力。“目前全國共有50條影院院線,年票房不足2億元的影院線超過15家,多數為規模極小的加盟影院,品質和經營都乏善可陳。”印鋼說道,由於規模太小,這樣的影院很難做到規範經營,也無法抵禦風險。

“疫情過後,一批中小影院會死傷慘重。”徐誌慶認同上述說法,他指出,那些抗風險能力差的影院會被加速淘汰,留下的影院會加快整合。

行業格局會因這次疫情得到加速改變,多位業內人士在採訪中向記者表達如此觀點。“加大整合力度,擴大市場集中度,或許是影院想要做下去、做好的一條路。”印鋼表示,可以為有條件和有實力的影投公司設立併購基金或提供併購貸款,鼓勵他們加大影院整合力度,用以建設中國電影的主力軍團。

也有業內人士提出,當前影院經營方式遠落後於時代。尤其已到來的5G時代,為影院未來轉型成綜合性文化平臺提供了契機,“為什麼不可以有現場演出、賽事直播、電子遊戲、素質教育和商務活動?影院行業可藉機打破原有經營模式的束縛,跟隨技術進步,創造全新的影院經營模式。”

在中環影城總裁王徵看來,疫情之後,行業在加速洗牌,也就是所謂的“好的更好,壞的更壞、直至淘汰”。中國影院應進入精細化管理和微利時代。更多國企需擔當責任,整合市場上小的、集中度不高的影院,推動市場進行整體的“優化和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