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星鏈計劃是不是讓5g技術落伍?

萬事皆空70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馬克斯的星鏈計劃其實和5G技術服務的對象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其實現在所有鼓吹星鏈計劃可以取代誰的,要麼就是根本就不懂通信的,要麼就不好說了。

星鏈計劃其實一點兒也不神秘。

星鏈計劃是號稱依靠衛星進行全球的覆蓋的一個計劃。

按照現在的計劃是發射12000顆衛星,後續還計劃發射3萬顆衛星,最終覆蓋全球。

單顆的星鏈衛星的吞吐量現在來看並不是很高,根據公開數據,現在星鏈衛星單顆數據吞吐量是17Gbps左右。

星鏈計劃先不說他是否可以成功,但是就服務對象來說,也只適合那些不便於建設基站的偏僻地區的通信服務,而無法成為普遍服務。

星鏈計劃的無法成為普遍服務的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在無線頻譜資源。

現在地球上任何涉及到無線通信的技術,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的。物理學沒有出現突破的技術,都是在香農定理範圍內的通信技術。

香農定理是信息論的基礎,也是現代通信的理論技術。

香農第二定理(有噪信道編碼定理)
有噪信道編碼定理。當信道的信息傳輸率不超過信道容量時,採用合適的信道編碼方法可以實現任意高的傳輸可靠性,但若信息傳輸率超過了信道容量,就不可能實現可靠的傳輸。

香農第二定理告訴我們,要想實現大的信道容量,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在使用的信道帶寬。

星鏈計劃無法提供普遍性服務,最關鍵的地方其實也是在於它不可能有可以提供普遍服務的無線頻譜資源。

5G為什麼要建設這麼多的基站?

現在的5G,是以基站為基礎的,城市區域大概300米-400米就需要建設一個5G基站,為什麼要這樣?難道在城市中心和電視塔一樣建設一個高高高高的基站不行嗎?

其實就5G而言,需要建設這麼多的基站,最關鍵的地方也是在於無線頻譜資源不足。

5G 100Mhz單個AAU的吞吐量現在是10Gbps左右,而5G單個終端現在的速率可以達到1Gbps左右,如果單個基站覆蓋的距離太大的話,很顯然的是終端連接將會很多,而平均到單個終端,也就無法支持太高的網速了。

不管是5G,還是星鏈計劃,其實本質上的原理都是一樣的,使用更大的無線帶寬,使用更多的天線,使用更高階的調製技術,更高效的編碼,去實現更快的網速。

現在1個星鏈衛星的容量,還趕不上一個3小區的5G基站,請問,地球上建設12000個5G基站是否可以滿足全球人上網的需求?就是擴大10倍,100倍,120萬個5G基站,夠不夠?很顯然的是根本就不夠。

從容量的角度來看,星鏈計劃可以提供全球上網是有可能的,但是提供全球人口上網,這完全是做不到的。

星鏈計劃和5G也沒有什麼衝突。

5G裡,80%的應用將是行業應用,而這些行業應用又以室內應用為主。而其實剩餘的20%的個人應用,也是大部分是在室內。

衛星通信,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覆蓋室內,這就需要一個室外的衛星天線才能接收信號,而這個,就無法成為什麼普遍服務。

而且,行業應用對於時延的要求更高,衛星通信的時延是遠無法和5G相比的。

此外,5G裡的三大應用場景還有一個是mMTC。

而衛星通信如何是需要雙向交互的話,一個衛星也無法承載過多的終端接入,這個mMTC(海量機器類終端通信)也是星鏈做不到的。

總而言之,馬克斯的星鏈計劃,也就是比較適合做那些無法提供基站覆蓋區域的覆蓋,比如一些沙漠、海洋、高山等區域,是一種小眾的服務。星鏈計劃和5G並沒有什麼衝突,說什麼星鏈計劃可以取代5G的完全是沒有通信知識的說法。其實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星鏈計劃真的可以完全的替代5G,那麼美國的運營商建設5G幹什麼?美國政府花了100多億從衛星公司贖回部分C波段準備部署5G幹什麼?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