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米芾《惠柑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惠柑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惠柑帖 紙本 22.7x33.2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鑑賞


《惠柑帖》為米芾翰牘九帖之八,行草書。書札筆致最為率意放縱,結體傾側奇險,轉換多機巧鋒芒。在米芾大量的書作裡,字體大小其正懸殊最大並偶有塗改的作品,為此一類,可視作米芾風格的典型代表。

釋文:芾皇恐。蒙惠柑,珍感、珍感。長茂者適用水煮起,甜甚。幸便試之。餘卜面謝,不具。芾頓首。司諫臺坐。


宋 米芾《惠柑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惠柑帖 局部


宋 米芾《惠柑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惠柑帖 局部


宋 米芾《惠柑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米芾 惠柑帖 局部



書家簡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祖籍山西,然遷居湖北襄陽,後曾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宋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又稱“米襄陽”、“米南宮”。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能詩文,擅書畫,精鑑別,書畫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畫獨具風格特點,創立了“米點山水”。米芾於書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書為最大。南宋以來的著名匯帖中,多數刻其法書,流播之廣泛,影響之深遠,在“宋四家”中首屈一指。米芾集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於一身,收藏宏富,涉獵甚廣,加之眼界寬廣,鑑定精良,所著被後人研究畫史奉為圭臬。有《寶章待訪錄》、《書史》、《畫史》、《硯史》、《海嶽題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